生物物证“解码人”杨帆:从细微处提取证据,让受害者沉冤昭雪
资讯
资讯 > 正文

生物物证“解码人”杨帆:从细微处提取证据,让受害者沉冤昭雪

如何在嫌疑人身亡4年后提取到关键信息,最终让受害者沉冤昭雪?如何从18年前的一把榔头里找到线索?又如何从一件20多年前的衣服中找到嫌疑人身份?……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民警杨帆从警以来,经手检验的生物物证超过1万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重大破案线索;5年里,直接助力破获命案积案46起。

1月3日,在中国人民警察节前夕,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来到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生物物证室,听生物物证“解码人”杨帆讲述让陈年物证“说话”的故事。

杨帆在细心取样。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100多份DNA样本揭开24年前命案

1997年初夏,上海淀山湖附近一个绿化带内发现一名无名女尸,死者衣着完整,但头部和胸部压着一块60多公斤重的石块,女尸面部毁容。因案发时技术有限,死者身份一时难以确认,嫌疑人是谁也无从查起。民警们初步判断,嫌疑人不仅十分憎恨死者,还很有可能是死者的熟人。

她是谁?嫌疑人究竟和她有怎么样的仇恨,要下手毁容?无死者明确身份、无社会关系可排查、无侦查和技术手段可使用,这起让侦查员头疼的“三无”案,成为属地分局的“一号案”。每一次积案攻坚都要被列入名单,拎出来重新审视一番。24年里,这个问题一直是民警们心里的谜团,许多老侦查员退休时最耿耿于怀的,就是该案未破。

除了当年保存的死者生物物证,现场唯一留下的物品,是一只装有女性衣物的旅行包。

“能够举起这块重石的应当是个男人,他会不会和死者有特殊关系?于是,我把死者贴身衣物的隐私部位剪成几十片,交叉运用多种新科技,从中提取到了两名男性的生物信息。”杨帆说。

上海警方此前披露该案侦破情况时提到,在衣服上提取的两枚男性特有生物物证,对于案件侦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专案组在翻阅案件卷宗时还发现,案发当天,有目击者看到一男一女乘坐公交车来过案发地附近,并且当时两人存在明显的争执行为。根据相关线索,警方在失踪人口库里排查发现,一名彭姓女子与被害人高度相似。民警立即赶往彭姓女子老家,对家属进行了生物物证采集。连夜比对后,死者身份被明确:彭某,时年43岁,在上海某工地做炊事员。

杨帆在进行检验鉴定。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杨帆介绍,被害人身份确认后,结合在衣服上提取到的生物物证发现,其中一名男子是被害人丈夫,但很快被排除作案嫌疑。于是,专案组再次对被害人的社会关系进行摸排,希望找出这枚未知名生物物证的所属者。在案件侦办中,杨帆团队辗转全国多地,采集检测生物样本100多份,最终直接锁定嫌疑人,正是检材中重点排查对象马某。马某在杀害彭某后,对其进行毁容,并带走了彭某身上的15000元现金。

一桩悬了24年的命案,终于尘埃落定。

“在这起案件中,对不同的物证应该怎么去进行更高效的检验,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简单来说,面对相同的生物物料,如何能找到最理想的生物检材,就需要我们结合经验,在不断实战中找到新思路,最终到达最高效的提取效果。”杨帆说。

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侦破一起27年前的命案中,杨帆团队在嫌疑人身亡四年后,从其生前穿过的一件运动体恤上提取到关键生物信息,与当年现场遗留的血手套印比对同一。通过技术攻坚与侦查排查相结合,专案组辗转6省15市,行程30万公里,排查检验3万多人,最终为受害者沉冤昭雪。

“尘封的物证也会说话”,这是杨帆挂在嘴边的话。从一条勒死死者的毛巾背面提取到关键物证,从被遗弃的行李箱塑料内层角缝中找到凶手血迹,甚至刮下过一大片墙皮……从警以来,他经手检验的生物物证超过1万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重大破案线索;5年里,他直接助力破获命案积案46起。

九兄妹63年后在上海认亲。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九兄妹63年后重逢

2021年10月22日,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会议室,上海市民胡先生焦急地等待着即将见面的亲人。另一边,江苏句容的方姓兄弟也正在赶来上海。

这段寻亲故事,还要从一次求助说起。

杨帆说,时年63岁的胡先生,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领养的,找到亲生父母一直是他的心愿。他用了很多办法,始终没有找到。从青丝等到白发,寻亲成为胡先生的心结。

2021年7月,胡先生得知公安部正在开展“团圆”行动,市民可以免费采血,在全国比对寻亲。胡先生向上海警方求助,民警为老胡登记了信息、采集了血样,然而经全国打拐数据库比对,并没有比中结果。

杨帆提出使用团队历经数年自主研发的“复杂亲缘指数计算软件”试试。杨帆利用该算法,借助全国优势资源进行样本比对排查,发现江苏句容42岁的方先生,可能与胡先生属于同一个家族。他怀疑,方先生与胡先生可能存在亲缘关系。

“最初接到警方电话时,方先生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后来才从家中长辈那得知,父亲确实有个弟弟,因为出生时条件艰苦,被送到了孤儿院,之后就失去了联系。”杨帆说。通过信息比对,民警在句容找到了时年69岁的方老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最小的也有58岁。

现场拍摄的全家福。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随后,杨帆又设法重建已去世的方家父母基因模型,再与胡先生生物样本进行比对。2021年10月22日,胡先生终于与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两位同胞兄妹含泪相拥。这也是“团圆”行动中,上海找到的失散时间最久的一家人。九兄妹在时隔63年后重新团圆。

“可以确定双方的生物学亲缘关系……”杨帆说,每一次的认亲现场,他在宣读鉴定结论时,眼眶都是湿润的。他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自2021年“团圆行动”以来,杨帆团队已为230多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提供了有力科学依据。

说到为何想到要研发“复杂亲缘指数计算软件”,杨帆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目前在运用新型数据库排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说相关人员的迁徙以及非婚生的情况,这些特殊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对远亲进行一个仔细和准确的推断,软件就应运而生了。”

杨帆介绍,该软件突破了简单的亲子鉴定瓶颈,可以往更远的亲缘关系进行推断,例如两辈三辈甚至更远的亲缘关系,这样的话能够在案件排查过程中锁定更多的相关人员。“相当于织了一张网,只是这张网织得很大,打破了父子母子的关系局限性,能够一网下去,网到更多的关系人。这些关系人都是我们的侦查线索。”杨帆说,通过这个软件可以更好地为案件提供侦查方向,以及锁定犯罪嫌疑人。

杨帆在操作实验仪器。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榔头柄上黑胶布成突破口

2002年1月,一名摩的司机在野外遇害,头部有严重打击伤,财物也被洗劫一空。侦查员从寒冷的河水里打捞出作案工具——一把断裂的、木柄上缠着一圈圈黑胶布的橡胶榔头。限于当年检验条件,榔头上除了被害人的血迹外,无法提取到其他有效生物物证。多年里,技术员多轮检测,但提取到的生物信息始终有残缺,难以明确嫌疑人。

2020年,这件唯一的物证摆在了杨帆案头。“这把榔头经过河水浸泡加上岁月侵蚀,提取难度特别大,更是不可逆的。”杨帆说,提取时既要考虑到流水冲刷、细菌蚕食的影响,又要尽可能排除后期污染,还得保护好这珍贵的检材。

怎样才能唤醒这件尘封18年的物证?面对这把头、柄均已断裂的榔头,杨帆一遍遍推演作案过程,设计提取方案,用多种方法交叉检验……两天后,杨帆终于从包绕榔头柄部的黑胶布上找到突破口,从中提取到可作为证据使用的完整生物信息。侦查员据此追踪,一周后将在老家潜藏18年的凶手抓获归案,隐入尘烟的真相得以拨云见日。

这一次,杨帆创新使用“化整为零”的提取方法,给了物证“重新开口”的机会。“首先我对犯罪嫌疑人最能够接触到的榔头部位进行仔细分析,发现榔头的柄部缠绕了一圈黑色胶布。那么我就在想,人在缠绕一些用胶带缠绕的物品时,或多或少会沾取自己的皮肤。那么这层黑色胶布的内侧也就是与柄接触的部位,肯定隐藏了犯罪嫌疑人的一些生物信息。而内侧又恰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河水冲刷和稀释。因此我就把内侧这个部位作为重点检验目标和取材部位。同时为了防止污染,我还把整个胶带剥离下来,然后分成了50小段。50个小段都取内侧,最终在其中两小段中检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为侦查提供正确的方向,案件也因为这条线索顺利告破。”杨帆说。

杨帆在研究物证检材。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在杨帆看来,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陈年冷案往往都需要从形形色色的疑难物证上找到破案希望。“我在操作这些物证的过程中,往往要还原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根据作案过程推断出嫌疑人可能接触的部位和接触的力度,然后决定取材的部位,才能更高效地检测出犯罪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为侦查提供一个更加正确的方向。”

杨帆表示,案件侦办就是一个抢时间的过程,只有新型的物证技术比对技术与其他专业相融合,才是案件侦办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了能利用生物物证技术更高效地办案,杨帆领头成立了生物物证室。该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由省级公安机关主办的法医物证领域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推进全国首家新型生物物证数据库建设。

自2014年从警以来,杨帆经手的生物物证达1万多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了关键线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7次。

“做实验室工作,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采访当天,杨帆正在操作台上,处理一只沾满泥浆的臭袜子。5小时后,杨帆说,他从袜口卷边处提取到关键生物信息,直接锁定一名有前科的盗窃人员。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