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冷成冰团”,1月5日10时33分正式迎来小寒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到来。不过,此时节虽然天寒地冻,却也临近“春冬正月交”,春的气息随之开始弥漫,春归有期,春山可望。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今年小寒始于1月5日,止于1月19日,这段时间恰好是腊月初六至腊月二十。“一进腊月就是年”,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备年”,买春联、窗花、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等,开心地为过春节作准备,而各地的民间社火和庙会也会热热闹闹地推出。
今年小寒的第三天是腊八节。据了解,腊八节习俗活动的开展由寺院和社区民众共同参与,是杭州年节文化的重要开端。它包含腊八粥制作、施粥、佛教仪轨、传说故事等多元内容的民俗文化体系,以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为代表的重要寺院为纽带,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链接城乡的传承。
腊八粥中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多杭州人心心念念的,就是能够在腊八节喝上一碗杭州灵隐寺熬制的腊八粥。
每年腊月初一,杭州灵隐寺都会准时开锅,从腊月初一凌晨开始煮粥,一直熬到腊月初八中午结束。
今年也不例外,12月31日早上6点,灵隐寺腊八粥就已正式开煮,6口蒸汽大锅,24小时不间断地煮粥,每天仅能制作约4万份腊八粥,送给杭州市民喝。这个传统,已经连续开展了18年,派送的份数从开始的10万份,增加到了如今的40多万份。
杭州人吃寺院里的腊八粥,也是有年头的了。
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即今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栗(外加粟米和豆)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2008年,灵隐寺继承传统,重新恢复腊八施粥活动,施粥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拓展。
据了解,“灵隐腊八节习俗”先后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杭州灵隐寺也是按非遗标准来熬制腊八粥。熬好一锅粥,大约要三个半小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功夫粥”,还是继承传统的“文化粥”。吃完一碗腊八粥,就可以福气满满地过新年了。
新的一年,根据不同节气的主题风格,中国蓝新闻还将不断更新二十四节气的“客户端皮肤”。已经拥有二十四节气之“小寒”数字徽章的用户,可在底部导航栏“我的”—“我的主题”中获取并查看到新版的“小寒”节气皮肤,让客户端清新“换装”,开启“小寒”模式。还未拥有数字徽章的用户,可前往【数字徽章】版块兑换,先到先得哦!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