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大道贯天山

2024-12-30 20:51:51新华社

自动播放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30日电 题:大道贯天山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初杭、郝玉

皑皑白雪,莽莽天山。这里孕育了无数生命奇迹,滋养草原绿洲;也曾阻隔无数行人的脚步。

穿越霜雪,踏过沧桑,一代代人怀揣交往交流交融的梦想,寻路天山、绕行天山、翻越天山,最终——打通天山!

30日,天山深处传来欢呼声,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打通这条长达22.13公里“咽喉”隧道,连接乌鲁木齐与天山南侧尉犁县的乌尉高速通车在望。

隧道通车后,从中部区域穿越天山连通南北疆只需20分钟车程,将改变天山南北的交通格局,缩短两地间的时空距离,促进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深入交流发展。

大道昌隆,南北贯通的新疆正在迈入繁荣发展的新征程。

民心所向,掘进天山

冷风呼啸,寒途漫漫。出乌鲁木齐沿国道G216一路向天山南行,至海拔超4000米的胜利达坂附近,已是冰封雪砌难以通行。

不远处天山胜利隧道内已“三洞”贯通,直径8米多的中导洞位于中间,两个直径约为12米的主洞在两侧,隧道如避风港,宽敞明亮,两车道的路面平整通向远方。

12月30日,工人驾驶工程车驶出天山胜利隧道。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12月30日,工人驾驶工程车驶出天山胜利隧道。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项工程,让家住隧道出口附近的牧民巴叶感慨良多。“希望早点通车!以前家人有急症,想去北疆就医,开车上山至海拔3000多米处就遇到大雪封路,只能原路返回。”世代生活在天山脚下的巴叶说,尽管南疆和北疆在地图上直线距离并不遥远,实际上却让乡亲们觉得隔着千山万水。

北有草原河谷,南有大漠绿洲。千百年来,东西延绵2500多公里的天山山脉,横亘新疆南北,拦阻往来通途。跨越天山,是新疆各族群众的殷切期盼。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致力于加快交通建设连接南北疆,先后派出数万名筑路大军奔赴天山,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崇山峻岭间铺就一条条通路。G216线乌鲁木齐至库尔勒公路、G217线独山子至库车公路等,如同坚韧的纽带,将南北疆紧紧相连。

然而,随着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流、物流迅速增长,既有公路远不能满足南北疆来往的现实需要。

这是12月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拍摄的天山胜利隧道入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是12月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拍摄的天山胜利隧道入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天山雪云常不开”。巴叶居住的和静县畜牧资源丰富,但出山之路异常艰险,本地的优质畜产品常困于山中难抵远方市场。常年往返于和静县和乌鲁木齐之间的货车司机卡迪尔·阿不力孜说,冬季盘山道路时有结冰,大量运载煤炭、农畜产品的货车会滞留在途。

尤其是天山中部区域,冬季翻山异常艰难,绕行则耗时漫长。

再向崇山要通途!

一条穿越天山的高速公路通道——乌尉高速公路在2013年被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它从北疆的乌鲁木齐如一条直线贯穿天山,直抵南疆的巴伦台、库尔勒、尉犁。

2020年4月,乌尉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其中,位于线路中段全长22.13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要在数千米高的雪峰巨山下穿凿而出,这也是世界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

“调动一切资源、克服一切困难”,隧道工程建设者们采用最先进工程设备、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克服气候恶劣、地质断裂带多、环保要求高等困难,向着胜利的终点不断进发。

施工历时52个月,天山胜利隧道左右行车双主洞和中导洞“三洞”全线贯通。

这是12月30日在天山胜利隧道内拍摄的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2月30日在天山胜利隧道内拍摄的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作为乌尉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天山胜利隧道建成后,穿越天山仅需约20分钟。乌尉高速公路预计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乌鲁木齐到南疆的尉犁县的驾车时长将从7小时左右缩短到3小时左右。

“天山胜利隧道的贯通是里程碑式的壮举,向世界证明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攻克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难题,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促进南北疆经济发展和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副厅长李学东说。

千难万险,自强寻径

天山胜利隧道附近的一处山顶垭口,因其地势险峻,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老虎口”。然而,与凶险的地势地貌相比,这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与复杂。

地面施工,要适应海拔3000多米的高海拔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下5.4摄氏度,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1.5摄氏度。

深埋地下的隧道穿越区,地质构造多变,岩性差异大,存在如断层、岩爆等诸多地质风险。

这是12月25日在新疆和静县拍摄的天山胜利隧道出口及附近在建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2月25日在新疆和静县拍摄的天山胜利隧道出口及附近在建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挑战前所未有。”负责设计天山胜利隧道的中国交建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彭文波坦言,工程建设要克服一系列难题——

隧道单洞长约22.13公里且埋深大,相当于从山腹开掘5座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总长;

整个隧道穿越16个地质断裂带,岩层复杂、地质脆弱;

隧道竖井最深706米,比北京“中国尊”还要高出上百米;

隧道里最大地应力值将近22兆帕,相当于一块手指盖大小的岩石就要承受200多公斤重量;

高地震烈度、高环保要求等也给施工带来挑战……

乌尉高速公路何时通车,打通天山胜利隧道是关键。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超长隧道、超大埋深、地质复杂、岩石破碎,倘若采用传统的钻孔爆破法,打通天山,施工周期至少8年以上。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隧道设计采用“三洞+四竖井”布局方案,隧道施工在国内首次采用“中导洞TBM+主洞钻爆”,长隧短打的施工方案,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将施工效率提升了25%。

“三洞”就是在传统的隧道左右洞中间增加一个中导洞来辅助工作,以将整条隧道进行“切割”的方式来缩短工期。“四竖井”就是四处通风竖井,共同形成隧道的 “呼吸系统”,缓解特长隧道通风排烟困难。

这是12月25日在新疆和静县拍摄的天山胜利隧道出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2月25日在新疆和静县拍摄的天山胜利隧道出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的组合工艺相当于将整条隧道切割成段、分段施工。同时,还采用了我国首创的压注工法新型硬岩掘进机(TBM)‘天山号’‘胜利号’进行施工。自主研发的设备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质量,也大幅缩短了工期。”中国交建乌尉高速六标段项目总工程师毛锦波说。

逢山开路,披荆斩棘。坍塌、突泥、涌水接连出现;硬岩掘进机被卡在“豆腐脑”一样的地层中……面对隧道建设中一只又一只“拦路虎”,建设者持续优化施工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精心组织应对。

千拦万阻路难行,自强不息寻径通。

隧道进口端不远处沿山而上,就是天山一号冰川,即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源头区域,生态保护标准要求极高。

用钢板铺装代替混凝土浇筑、推行智能生产废水处理、施工过程中局部破坏的草皮立即进行人工修复……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的工程细节要求逐一落实落地。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生态优先的理念体现在工程建设每一个细节上,建设者们一心呵护着天山的碧水蓝天。”中国交建乌尉高速六标段项目经理李亚隆说。

开放发展,大道如虹

天山南麓,和静县阿拉沟乡的乌拉斯台查汗村静谧祥和。村党支部书记哈谢却心里着急,这些天他频繁奔走于县乡两级政府,想推动村里的民宿项目尽快落地。

“隧道打通了,乌尉高速公路通车也指日可待,这是我们村发展旅游的重大机遇,基础设施不能‘短腿’。”哈谢说。

这几年,哈谢眼见着周边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许多村庄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还提升了当地的产业竞争力。

天山胜利隧道贯通后,乌尉高速公路也通车在望。这条公路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出疆通道运能紧张的现状,促进南北疆协调发展。

这是12月30日在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内拍摄的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2月30日在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内拍摄的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交通方便了,村里的畜产品能走出家乡,进军更广阔的市场。”哈谢说。

新疆地域辽阔,历史上交通“留白”较多。“近十年来,围绕构建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新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达到数千亿元,进入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郑明权说。

这是12月30日在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内拍摄的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12月30日在新疆天山胜利隧道内拍摄的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近年来,“三山两盆”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公路逐渐形成东联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北达蒙古国的干支线交通网;以兰新铁路和兰新高铁为主通道,临河至哈密铁路为北通道,格库铁路为南通道的“一主两辅”进出疆铁路架构日臻完善;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7个,航线网络逐步形成“一核多辅”“东联西出”“疆内成网”的体系。

一路通,百业兴;路路通,业向荣。如今,新疆逐步打造一批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公路、铁路、机场、物流集散基地,助力更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今年前11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4031.1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大道如虹天地宽,在祖国西北角,一个更加繁荣开放的新疆正在展开更加辉煌美好的时代新卷。

为您推荐

今日辟谣(2025年1月2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01-02 18:24:41

万人说新疆|疆音无限

新华网2025-01-02 16:53:37

2025年,做好这10件事,守护身体健康

中国新闻网2025-01-02 16:40:47

以无人机为笔 他们在夜空中作画

央视新闻2025-01-02 16:16:03

打卡中国非遗地图|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1-02 16:13:15

星火成炬|2024 属于你的关键词

央视网2025-01-02 16:11:52

经济活力满满 看2025“开门红”

新华社2025-01-02 16:03:48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