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漫漫,驼铃声声,马蹄得得。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文物遗迹灿若皎月、多如星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保护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就是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广大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痕迹,留得住文明根脉,方能用文化力量助推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甘肃客户端利用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的技术优势,联动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推出【丝路之光·说宝】特别策划栏目,通过各地文物,讲述甘肃故事,传递陇原声音,展现甘肃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力量助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本期【丝路之光·说宝】走进庄浪县博物馆,来看蛇纹响铃罐的惊艳。
00:00/ 06:49
(摄制:庄浪融媒曹小成 苏艳玲 马翔翔 何涛)
一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反映了古代先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无穷的聪明才智。庄浪属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西汉时境内设有基层行政建置,是我国西部文化起源较早的地区,经调查境内共有古文化遗存达600多处。
“齐家文化”是以冶铜业的发展为重要特征的一种金石并用时期文化,是在我省广河县齐家坪村首次发现而得名,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代。庄浪境内的齐家文化遗存相当丰富,经调查有126处之多,县博物馆藏有齐家文化陶器千余件,其中不乏精品。
今天推出国家一级文物——蛇纹响铃罐。
二
蛇纹响铃罐于1975年在庄浪县韩店乡西关村西面塬遗址出土。
整个陶罐通高14.8厘米,口径9.5厘米。为细泥质红陶,通体磨光,敞口折肩,高领折腹,小平底。在肩部用阴线刻画有蛇形龙纹缠绕其间,龙为蛇首,细长身、卷尾,龙身刻箭矢状鳞纹,刀法排列有序,整体线条流畅秀丽,刻画自如,形体优美。
该纹饰为齐家文化陶器中以蛇形为其主体的龙形纹饰。有对称的四个折带条形孔,在罐底中间又镂刻对称的三个向心三角形和一个圆孔,更为奇妙之处是将罐内隔开为上下两层,上层可用来盛水,下层内置有陶丸两只,摇之有声,清脆悦耳,不盛水和装水后声音各异、妙不可言。
三
这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奇特陶器,融线刻、镂空、实用与赏玩为一体,精美绝伦,它是研究齐家文化陶器中龙的演变及制陶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属齐家文化陶器之珍品。
蛇纹响铃罐制作工艺复杂,应为原始宗教祭祀用品,蛇纹表现为原始居民的图腾崇拜。
作为一件古代艺术品,蛇纹响铃罐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古代材料科学及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为为后人研究古代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特别鸣谢: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庄浪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