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运河的一封信丨导游葛玲:把江南水弄堂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写给运河的一封信丨导游葛玲:把江南水弄堂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以心为笔,记录运河悠久历史文化;以情为墨,书写运河沿岸时代变迁。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写给运河的一封信》 。

自动播放

葛玲,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打从有记忆起,就知道南门这里有条河,但小时候的葛玲,只是把它当成家门口的一条普普通通的河,除了可以坐船游玩,其它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到后来,当葛玲成为古运河景区的一名导游,才发现这条河还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运河。

葛玲说,工作时,她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无锡段这段古运河为什么会被称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对此,她的回答是因为无锡的古运河非常幽深和狭长,两边的建筑围着河道形成了一段悠长的水域,所以无锡古运河自古就被称为水弄堂。运河两边保存了明清时期江南水乡人家枕河生活的风情。当年大运河申遗考察团来到景区,经过全方位的深度考察,将这里定为大运河申遗和示范的样板段,称为运河绝版之地。这也成了葛玲每次导游解说时的开场语,也是对于无锡古运河最精辟的介绍。

图释:无锡古运河景区著名景点 清名桥

葛玲说,2012年,她看到古运河景区招聘导游时,觉得在家附近工作挺好的,就来应聘了。在她的印象里,当时古运河景区名气没有现在这么大,游览线路和节点相对也比较单一。古运河开始发生变化是在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给她最直观的感受是:游览线路增加了,新增了南禅寺、南长街、窑群遗址博物馆等一些节点。她的导游词也从一开始的1万多字,增加到3万字。

葛玲说,古运河带给无锡居民的,不只是优美的居住环境,还有从古至今依靠它发展的经济。古代的烧窑遗址成了现在的旅游景点,运河周边的文旅、住宿、餐饮也都随着申遗成功兴旺了起来,游客们有了更多的打卡点。

不仅旅游业持续繁荣,古老的运河也开始融入更多潮流的气息。9月28日,无锡首次在运河艺术公园至清名桥段水域开展桨板、赛艇运动赛事。一只只桨板和赛艇与两岸的古建筑和现代城市景观,共同组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和谐画卷。

浆板比赛的起点,是运河艺术公园,它位于古运河和新运河的交汇口,运河艺术公园附近的江尖水利枢纽将运河划分为古运河和新运河。

因为古运河比较窄,为了更好地发挥京杭大运河运主干道的航运功能,1958年,国家批准了大运河无锡市区段“建新留旧”的改造方案,保留古运河,避开老城区开挖新运河。新运河比古运河宽了三四倍,可以通行大型船只。葛玲这样向游客们介绍:2023年,京杭大运河无锡段船舶通过量超过40万艘,货物载运量约3.4亿吨,已经成为运河全线航运最繁忙、货流密度最大、航运效益最好的航段之一。

夜幕下的南长街,华灯璀璨,格外热闹。葛玲说,以前这里只有一些民居,比较冷清,但这两年,两边的店铺已经越来越多,游客也慕名而来,这些都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带来的变化。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想到处旅游。所以,我选择了导游这份工作。但现在,对我来说,这不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更多地是可以让我越来越了解运河,了解我的家乡。” 葛玲说,她可以通过这份工作,向大家宣传她的家乡无锡,这里不仅是一个有运河环绕的宜居城市,它还是江苏今年GDP总量率先破万亿的城市之一。而她可以将“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故事,讲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