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一如既往擅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的特朗普,再次以极具冲击力的言辞把矛头指向巴拿马运河。他在Truth Social平台连发数条帖子,直指巴拿马运河收费“荒谬”,称美国船只在运河上被收取了“极不公正且不合理的”高额费用。他甚至在言辞中隐晦地暗示,这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战略要道正逐渐受到中国的控制。
特朗普在帖子中写道:“美国给予了巴拿马极大的慷慨支持,然而我们却遭到了彻底的‘掠夺’。这种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他进一步警告,如果巴拿马未能遵守1977年签订的《运河中立条约》的“道德和法律原则”,美国将“毫无疑问地要求运河完全归还”。
特朗普的这些言论正值他即将开启第二任总统任期之际,因此迅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特别是他在帖子中提到运河不应该落入“错误的手中”,这让外界普遍将他的言下之意与近年来中国在巴拿马的经济与政治活动联系起来。
巴拿马运河的建造与美国控制
巴拿马运河始建于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工程项目之一。这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人工水道长约80公里,被誉为“世界桥梁”,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运河的开通改变了海运历史,使船舶无需绕行南美洲的合恩角,大幅缩短了航运时间和成本。
运河的修建始于法国,但因技术问题和热带疾病而失败,后来美国接手。1903年,美国与新独立的巴拿马共和国签署条约,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运河地区的控制权,并支付每年25万美元的租金。美国工程师接管工程后,于1914年正式完工。
美国对运河的长期控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彰显了其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巴拿马运河成为美国重要的军事和贸易通道,在二战期间尤其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美国的控制也引发了巴拿马人民的不满,认为美国对运河地区的管理限制了巴拿马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巴拿马对运河主权的诉求愈演愈烈,最终促成了美国与巴拿马之间的谈判。1977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与巴拿马军事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签署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这一历史性协议由两部分组成:
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运河管理权将逐步移交给巴拿马,到1999年12月31日为止,美国完全撤出。
中立条约:保证运河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保持中立,并对各国船只开放,同时允许美国在必要时保护运河的中立性。
条约的签署在美国国内外都引发了巨大争议。一些美国政治人物认为这是向巴拿马过度妥协,放弃了美国的战略资产;而在巴拿马,条约被视为一场国家主权的胜利。卡特总统顶住了国内的批评和压力,他坚持认为,美国对运河的长期控制已经成为美洲关系的负担,移交权利将有助于改善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
根据条约规定,从1979年开始,巴拿马和美国共同管理运河。在接下来的20年中,美国逐步减少参与,将运河的控制权逐步转移给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这一过程被视为冷战后期美拉关系的一大转折点。
1999年12月31日,美国正式将运河完全移交巴拿马。这一事件象征着巴拿马对国土主权的完全掌控,也标志着美洲殖民历史的结束。时任巴拿马总统的米雷娅·莫斯科索在移交仪式上表示:“这一刻,巴拿马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
移交后,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接管了运河的运营与维护。多年来,巴拿马对运河的管理颇为成功,通过基础设施扩建和效率提升,运河成为巴拿马经济的重要支柱。例如,2016年的运河扩建工程增加了新船闸,允许更大型的船只通行,使运河的全球贸易地位更加突出。
中国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在巴拿马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其在港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深度参与,引发了关于“是否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讨论。
实际上,中国并未直接参与运河的管理工作。根据1999年巴拿马接管运河以来的条约规定,巴拿马运河完全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负责,管理权归属巴拿马政府,中国的角色更多体现在经济合作上。
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和合作,在巴拿马的物流和港口领域逐渐建立了显著的影响力。例如,香港企业华商码头(Hutchison Ports)运营着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重要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些港口是运河通航的关键节点,通过现代化设备和高效管理,它们大幅提高了运河两侧的物流效率。
数据显示,中国是巴拿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的合作,中国不仅优化了自身的贸易网络,也帮助巴拿马获得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许多分析认为,中国的投资更多是出于经济目的,而非试图通过港口或基础设施控制运河本身。例如,中国企业尽管参与了运河周边的多个基建项目,但这些项目均是基于商业合作,与运河管理无直接关联。
无理的指责
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指责,尤其是“要求归还运河控制权”的言论,不仅缺乏法律依据,也与国际条约和现实状况背道而驰。尽管他抨击巴拿马对美国船只收取高额通行费用,甚至暗示中国正在影响运河的管理,但这些言论在国际条约和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1977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与巴拿马军事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签署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这一条约明确规定,巴拿马将在1999年12月31日全面接管巴拿马运河,而美国则永久放弃对运河的控制权。从条约的法律层面来看,特朗普声称“收回运河”的主张根本无法成立。
特朗普指责巴拿马运河向美国船只收取的通行费用“荒谬”,但事实是,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是基于船只的大小、货物类型和通过运河的航道选择等多种因素制定的。这些费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船只,并未对美国有特殊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美国仍然是运河的最大用户,占通行总量的70%以上,显示出通行费用并未阻碍美国对运河的使用。
特朗普的言论还特别提到中国“可能控制”巴拿马运河,这一主张在事实上同样站不住脚。虽然中国确实通过港口投资和基础设施合作扩大了在巴拿马的经济影响力,但巴拿马运河的管理始终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独立负责。根据《中立条约》,只有巴拿马有权运营运河,中国并未参与运河的具体管理事务。
特朗普对中国影响力的担忧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投资更多集中在运河周边的港口和物流领域,例如运营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这些投资尽管提升了中国在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地位,但与运河本身的日常运营无直接关联。
特朗普关于收回运河控制权的言论,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意在强调其“美国优先”的外交立场,但实际上忽视了国际条约的严肃性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如果美国采取实际行动试图干预运河主权,不仅会激化与巴拿马的双边关系,还可能在拉美地区引发更广泛的反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