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央广网青岛12月22日消息 中午将近,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食堂,氤氲的热气下是香气扑鼻的饭菜。“在这里吃饭价格实惠,我们老人还能打折,一顿吃下来花不了几块钱。”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的绿色便民大食堂里,73岁的社区居民陈竹花刚打完饭菜,正准备用餐。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考察。中午时分,总书记走进社区便民食堂,同正在这里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询问饭菜可不可口、价格贵不贵。在社区小广场,总书记对闻讯赶来的居民们说,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上流佳苑社区一角(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民生温度标注着幸福刻度。这些年来,青岛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写下青岛实践的生动注解。
温暖社区 家长里短“一站式解决”
上流佳苑原来叫李家上流村,因为村子位于青岛最大的水系李村河上游而得名。2011年,这里完成了旧村改造,更名为上流佳苑社区。
这些年,如何牢记总书记嘱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是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一直想着的事。
李家上流村(上)与上流佳苑社区(下)对比图(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制图)
走进社区绿色便民大食堂,处处整洁干净,售饭窗口不仅菜品、面食、汤粥一应俱全,价格也非常亲民。墙上悬挂着当天的菜单和价目表,便宜的酸辣土豆丝4元,最贵的炸虾仁为14元,“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每顿饭还能享受3折优惠。”便民大食堂工作人员说。
谈到近年来社区居民生活最大的变化,李存业向记者谈起了当初加装电梯的故事。
上流佳苑社区里老年人多,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200人。而社区里面有十几栋楼是五六层高的楼房,当初设计建造时并没有安装电梯。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每天上下楼成了一个难题,给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为众人所盼的惠民工程。
按照当时的规定,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需要全楼居民同意。在一些小区里面,低楼层的居民觉得不需要电梯,考虑到加装电梯后还可能带来噪声、遮光等问题,不愿意签字。但在上流佳苑社区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上流佳苑社区加装电梯时的情景(央广网发 上流佳苑社区供图)
“加装电梯这项工作,既是为了造福社区居民,也离不开大家的参与。”李存业介绍,他和社区“两委”成员以及党员,用5天时间完成对482户多层住宅居民的全覆盖走访调研,倾听居民意见建议、细致做好解释,打消居民顾虑。
通过大家的努力,社区实现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民意调查覆盖率、居民表决同意率、缴费率三项100%。仅用3个月时间,42部电梯就安装完毕,在2020年新年前投入使用。
2022年9月,上流佳苑社区全力打造的“幸福街”建成开街。社区医疗、集中养老、幼儿托管、便民服务……一系列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设施集中亮相,几乎所有与每家每户密切相关的“家长里短”,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站式解决”。
上流佳苑社区的托幼服务(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幸福街”中心特意留出了一个健身小广场,每到清晨和傍晚,都会有一群老人在这里翩翩起舞。平时,年轻人和孩子们也会来到这里,拉几下单杠、打几局乒乓球,大家乐在其中。
“现在,小事不出家门、大事不出社区,我们社区居民的生活更方便,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有劲儿了。”谈到“幸福街”,陈竹花心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
蓝绿生态 “绣出”城市新貌
落日余晖映晚霞,一抹夕阳,让冬日的小麦岛和周边整片海域变成了橙红色。“咔嚓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哇,好漂亮!”慕名而来的游客对着落日赞叹不已。
小麦岛是离青岛城区最近的一座离岛,也是青岛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引得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小麦岛“火爆”成功,从“出镜”转为“出圈”,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小麦岛”,系统自动提示“夕阳”“爱心树”“音乐节”“网红打卡”等标签,不少网友表示被成功“种草”。
从小麦岛看远方的青岛城区(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以前这里哪有什么公园,除了垃圾就是杂草,就是一个‘小荒岛’。”今年66岁的韩先琦自小就生长在大麦岛村,与小麦岛隔海相望,“前些年岛上还有耕地,种的都是不怕海风的地瓜”。
改变源于2016年开始的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当时,如何让小麦岛焕发生机,青岛市民有着很多想法,“要洋气”“要高端”,但最后拍板定下来采取保留原貌、生态保护的原则,努力以“微更新”撬动“大幸福”。例如,岛上原有的建筑被拆除之后,垃圾不外运,就地作为填充物;小麦岛原来长的是刺槐、黑松、柘树,那就在需要的地方补栽这些原生树种;中华结缕草、粉黛乱子草20多种花草,让夏秋两季的小麦岛五颜六色……
在小麦岛入岛口的西北侧,环岛架空木栈道在这里变成了亲水小路。“这里有一片青岛特色的红礁石群,为了保持原貌,我们就地取材,将木栈道换成亲水小路,方便人们更好地欣赏碧浪红礁的美景。”青岛市崂山区城管局园林科工作人员曲有介绍,前期的生态修复以及后期的不断治理,重新定义了这个曾经的海岛。
小麦岛上的道路景观(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通过航拍,从空中俯瞰小麦岛,虽是冬日时节,却也能见到不少绿意。整个小麦岛宛若一枚绿宝石,镶嵌在青岛东部蜿蜒的海岸线上。站在岛上的观景平台上,西可观青岛市景,南可观礁石大海,东可观崂山。岛上几处精心布置的健身器材、一条适合慢跑的“环岛绿道”,让小麦岛变成市民休闲健身的开放性“生态绿岛”,高峰时每日进出小麦岛的人员可达近10万人次。
曲有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在小麦岛变化最大的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作为小麦岛生态修复工程的参与者,曲有回忆,每天来到工地都是惊喜不断,这里的树种下去了,那里的路修好了……“作为青岛人,看着家乡在自己建设下越来越漂亮,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曲有说。
曲有(右)在介绍小麦岛周边环境(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和曲有一样,很多青岛市民发现,这两年,青岛街边的“口袋公园”多了、“脏乱差”的边角地干净了、“老厂房”旧貌换新颜……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细微处特别见精神。
近年来,青岛下足“绣花功夫”,从市民的感受和体验出发,把园艺体验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等列入市办实事统筹推进,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市民有“医靠”
“‘闺女’过来了,快坐下!吃饭了吗?赶紧过来一块吃点儿。”来到张玉华老人的家,于雪莲就像进了自己家门一样熟悉,而这份熟悉源于8年时间的相伴。
作为家庭医生,于雪莲和张玉华在2016年结缘,“我有高血压、糖尿病,自己行动不方便,出个门也难。这些年多亏了雪莲和护士定期上门为我检查、送药,对我格外上心。”70多岁的张玉华老人说。
于雪莲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于雪莲是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在她这里,签约居民近1500人,其中像张玉华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有800多人。而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周边30余万名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于雪莲说,作为家庭医生,自己是社区群众健康的“基层守门人”。
家庭医生不仅仅是“上门医生”,平时,于雪莲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下午的坐诊,来的病人不少,于雪莲忙个不停:检查、开药,也少不了各种叮嘱,“得少生气、放宽心,要不血压吃药也降不下来。”除了开药治疗,于雪莲的工作还包括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
前来问诊的老人拉着于雪莲的手唠家常(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下午来问诊的患者多是于雪莲的签约居民,有的人已经签约几年。长久接触下来,除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于雪莲对他们的脾气秉性和家庭状况很熟悉,对症下药也就更加精准。
“嗡嗡嗡……”下班之后的于雪莲也闲不下来,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个不停。她的手机微信里最活跃的不是家人,而是一个接近500人的“家医工作微信群”,里面都是以她为家庭医生的签约居民。咨询问诊、健康科普、生活方式指导是这个群里最主要的内容,“前一段时间,我们搞了个针对糖尿病的‘控糖餐’征集比赛,大家纷纷晒出作品,群里每天都是美食‘刷屏’。这个微信群更像是大家自我管理的自助互助小组,挺温馨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甲医院的定位不一样。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危急重症患者,家庭医生作为分级诊疗的“引路人”,可以通过专门渠道将患者往上级医院转诊;而一些慢性病或者度过危险期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或者康复。
“近年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于雪莲介绍,自己要做的就是发挥好作为家庭医生的作用,推动完善分级诊疗,与上级医院一起为周边老百姓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
青岛世园街道,老人们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央广网发 张鹰 摄)
据统计,青岛目前有8000余名家庭医生,为超过青岛人口总数一半的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青岛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至2023年期间,青岛还累计投入24.8亿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6个,辐射所有偏远镇街;建成社区医院47个,区(市)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街、社区”。
在青岛,“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群众在生活中感受民生温度与幸福质感,一幅“人民之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陈开来。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监制:崔永刚 赵洋 褚光华
策划:程立龙
文字:程立龙 唐磊
视频:刘博伦
配音:刘佳音
鸣谢:青岛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