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郑州人的饮用水
主要依赖黄河地表水和地下水,
资源单一且紧张。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为河南这个“粮食大省”
带来了充足的水源。
十年来,南水北调累计向河南供水
超237亿立方米,
其中90%以上的郑州用水
来自清澈的丹江水,
那这些宝贵的“南水”,
除了让沿线居民喝上“幸福水”,
还能帮农田“解渴”吗?
它真的拿去种地了吗?
带着疑问,北京顶尖水下摄影师祁昊,随湖北广播电视台《水下的故乡》摄制组从首都北京出发,驱车千里,来到河南郑州寻找答案。在郑州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祁昊被关于粮食的故事深深触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喝上干净的水,吃上自己的粮,对于中国这么多人口来说,这种安全感实在太重要了。”祁昊近距离观看《李家村》剧场后,感慨地说道。
这些流入干渠的“南水”,是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吗?专家们给出了解答。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钮新强说:“农业用水实际上是一个置换的概念。通过南水北调获得的水源,避免了对当地水资源的过度依赖,这些‘南水’可以补充农业灌溉需求。”同时,他强调,农业用水需要采取节水措施,减少地表水使用,压采地下水,实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目标,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让长江水流入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沿线的45座大中城市,10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河南供水超237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3500万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120万亩。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为了保证华北粮仓,我们必须依赖‘南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瑞芳表示,这一举措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此次探访,让祁昊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中部粮食大省,“南水”对于河南农业的深远意义超出了他的想象。
离开郑州,
水下摄影师祁昊
带着近400斤的潜水设备
将继续一路南下,
他能下潜到丹江口最深处吗?
在那里他又会看到什么?
湖北广播电视台
纪录片《水下的故乡》
即将上映,
敬请期待!
(湖北广播电视台 视频 好看工作室 剪辑 郑淑俊 文案 郑淑俊)
责任编辑 郑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