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高质量发展行动派实干家丨企业创新“破茧成蝶” 浙江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争当高质量发展行动派实干家丨企业创新“破茧成蝶” 浙江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自动播放

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创新浙江的关键举措。

眼下,浙江各地正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位于杭州云栖小镇的地卫二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对卫星算法进行优化,上个月,企业牵头研发的阿曼国首颗智能计算卫星成功发射。按照阿曼国的要求,卫星需要具备高分辨率成像和智能分析功能。

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总体工程师 王庆杰:它的数据量会比之前有一个猛增,有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

为了让卫星更聪明,企业汇聚了一支来自浙大和海外院所的顶尖人才,成功自研出星载智能载荷处理单元“弦”,并联合之江实验室,部署天基遥感大模型,卫星算力达到了每秒80万亿次,相比上一代提升了5倍。接下来,企业打算把算法向每秒1000万亿次的目标迭代,并邀请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开发太空软件,推动算力走向应用。

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运行负责人 陈军睿:过去其实是无法实现的,那么现在呢,相当于是一个在太空中,全新的商业合作的一个模式,包括这个算力租赁,包括星座的共运营,不断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浙产卫星闪耀的背后,是浙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今年,浙江专门印发相关意见,从政策、资金、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提供保障,提升企业创新力,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年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和参与的有315项,占企业总数的70%。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徐强:企业其实是一个桥梁,既能精准识别市场需求,又能引导高校和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还能推动成果转化,可以说在创新闭环中,它是一个主轴,所以说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力量。

在上虞京新药业的厂房里,眼前这个连续流装置刚刚完成调试,以往需要在一个个巨大的反应釜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今集中在一个装置里就能高效完成。但企业负责人坦言,由于研发难度较高,这个项目耗费了他们两年多时间。

绍兴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赛珍:项目实际上它是有时效性的,一段时间延误之后,可能你再跑向市场,就是会受到比较大的一个市场准入的影响。

不止是京新,今年前11月,上虞经开区内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高达83.1%,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难题。为了帮企业补上创新短板,眼下,经开区正联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帮助企业建设省级企业研究院,并出台智能化提升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组团攻关。在管委会牵线搭桥下,京新药业和浙江华亿达成合作,携手研发改造设备。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 倪涛:他们整体的一个研发成本其实比较高的,他们也希望去获得更多的一些协同,或者是一些公共的一个配套的资源,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尽量少走弯路。

最新数据显示,浙江企业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3,全省已累计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近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有望达到4.75万家,居全国前列。

日前,浙江举行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在“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梯队。

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 梁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激发主体市场活力,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企业通过“锻长板”和“补短板”并举,加大研发投入,让企业创新能够“破茧成蝶”。

接下来,浙江将围绕创新主体梯队培育、产学研融通、创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健全“企业出题、机构解题、市场阅卷”协同攻关、双向奔赴闭环机制,力争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的省级科技重大项目占比80%以上。

中国蓝时评:让企业在创新中“当主力”“唱主角”“挑大梁”

从火箭到卫星,从AI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场景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企业的科创团队、硬核成果,惊艳亮相。企业一头连着市场需求,一头感知着科技引领产业的方向,让他们在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挑大梁”,需要各级政府不遗余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既做好产学研融通的文章,又保障各种创新资源“精准滴灌”。创新的活力在,发展的后劲就在,只有让企业的创新之路,走得心无旁骛、有感有得,我们才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凝聚起建设创新浙江的强大合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