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 12月17日,叶健雄站在故宫太和殿门前,再次感慨:“很震撼!站在这里感觉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都‘冲’出来了。”
几年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火爆全网,也让文物修复师成为一个被很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在“澳门故宫”修文物是怎样的体验?澳门年轻人如何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叶健雄就是这样一位来自澳门的文物修复专家。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央广网记者对话叶健雄。
作为澳门文物修复专家与故宫结缘
叶健雄,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助理教授,建筑遗产修复团队负责人。最近,她有了一个新身份: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文物修复团队成员。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到来之际,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于11月28日正式揭牌。作为首个由故宫博物院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共建的文化场馆,除展览空间外,传承中心还设有专业文物修复实验室,未来将成为澳门文物修复工作多方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新平台。
作为文物修复专家,叶健雄与故宫博物院有过多次接触。自1999年澳门回归当年举办“盛世风华——北京故宫藏清代康、雍、乾书画器物精品展”开始,故宫博物院已连续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共同策划举办诸多主题鲜明的文物精品展,成为拉紧中国内地与澳门文化联系的强劲纽带。叶健雄也曾在故宫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共同策划的展览中做过故宫文物的清理、修复工作。
2015年底,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在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2016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医院。文物修复从传统手艺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变。叶健雄曾参加过国际文物修复学会培训中心培训班,学习文物修复。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间修复室里面有那么多设备,那么多专业的人聚在一起就是为了修复这个工作,我当时就觉得我有好多东西要学习。”回忆起那次学习的经历,叶健雄还是激动不已。那一次的学习经历也让叶健雄接触到了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检测和修复,“那些设备可以给我们好多以前看不到的一些答案。”
“我的根从这里来”
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揭牌后,同步推出了“紫禁城建筑保护展”,从紫禁城建筑的木作、玻璃、彩画、琉璃和内檐装修等方面,多角度展示明清时期宫殿建筑的华美与历史技艺。11月28日,“天下明德——故宫博物院重华宫主题展”也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精彩纷呈的展览极大地丰富了澳门群众的文化生活。
“因为我们离故宫很远,通过这些展览,人们就能领略到我们国家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我们知道了,原来我的根是从这里来的。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这些展览让他们知道了,原来我们中华文化是这么深厚,这也能激发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己去研究、去思考,这对培养年轻人的家国情怀是很重要的。”叶健雄说。
越来越多澳门年轻人正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使者”
29岁的广东青年冯尖是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一位文物修复师。今年是他来澳门的第四年了,读书时,他的专业是建筑遗产保护,毕业后,他留在澳门修起了文物。
谈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冯尖有自己的理解。“过去,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觉得传统的东西好像是年长者才会喜欢,但现在不这样了,很多跟我同龄的人或是比我年纪轻的同学,都很喜欢传统文化。大家意识到,中华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文化都是很美的。”冯尖说。
过去,文物修复是冷门专业,但在冯尖看来,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越来越多澳门年轻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要可持续传承,一定要有年轻人不断加入”
叶健雄也认为,文化要可持续地传承,一定要有年轻人不断加入。“20年前,我们在做文物修复的时候,年轻人觉得这就是专家的工作,但是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视起文物保护来。”作为澳门大学的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叶健雄经常遇到年轻人自动来找她,向她请教如何成为一个文物修复专家。
2022年,王振远从北京到澳门求学。目前,他在澳门科技大学学习建筑遗产保护,导师就是叶健雄。谈及为什么要从北京前往澳门学习建筑遗产保护,王振远说:“澳门有400多年的历史,也有受保护的老城区,在澳门学习建筑遗产保护,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些文物遗产,还有那些我们不应该去忘掉的历史。澳门本身也是一个中西交融的城市,所以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都值得去研究学习。”
2019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与澳门特区签署《关于建设“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约定,故宫博物院将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创旅游产品研发、人员培训以及举办相关教育宣传、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对该中心予以支持。今年11月,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正式揭牌。
“澳门的青年日后也能学习到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希望在故宫专家的支持下,把澳门下一代修复的专家培养起来。”叶健雄说。(记者郭薇 王晶 范博韬 龚雯 王综鹤 赵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