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您可真准时,菜刚上齐您就到了。”“我家就住在食堂旁边,走路几分钟的事儿,吃饭不积极哪行啊!”
近日上午10时40分,家住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的83岁老人张立忠,准时到家对面的万顺社区老年食堂用餐。面对这位几乎天天到食堂“报到”的老人,服务员热情地上前打招呼。自今年4月1日开业以来,这家食堂凭“60岁以上老人优惠3元、70岁以上老人优惠5元、80岁以上老人优惠8元”的惠民措施,每天吸引80多位老年“铁粉”。
当前,温州60岁以上老人约有187万。为此,当地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自2022年起,连续3年将老年食堂列为市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累计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1348家。然而在保持公益属性的同时,如何实现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老年食堂长效运营难、服务供给不足、资金来源等问题,温州创新推出“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集体支一点、老人出一点”的“四个一点”模式,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老年助餐服务,逐步破解难题。
多元化运营,因地制宜为老人办“食”事。位于泰顺县凤垟乡三门垟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既是老年食堂,也是当地老人的工作间。“在这里吃饭,不仅不用花钱,还能赚钱哩。”62岁的周爱芬一边熟练地处理着手中的鞋包材料,一边自豪地说,“按鞋厂需求每天贴里布,每月能赚1000元,减去老年食堂400元费用,还能攒600元零花钱。”
62岁的周爱芬(右1)在做手工活。记者 刘琨 摄
为提高山区老人养老支付能力,温州引导山区县将轻便的来料加工手工活引入村社,计件支付工资且不设工作量。这种“劳养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老人参与。
62岁的周爱芬(左1)在老年食堂用餐。记者 刘琨 摄
与山区县不同,万顺社区老年食堂内,荤素同价的自助餐式菜品,让老年餐有了更多选择。“这里荤素搭配合理,由我们自己选,想吃多少打多少,按重量收费。”张立忠向记者展示他的餐盘,里面有虾、鱼、山药和花菜两荤两素,“优惠8元后自己只付5元,这里饭菜可口,环境又好,关键是方便。”
“不同地区的老人,在消费观念和助餐需求上存在差异。”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鹿城、龙湾、瓯海等城区,温州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这些老年食堂(邻里食堂)除了满足老人用餐需求,也对公众开放,通过社会化运营收入为老人提供不同程度优惠。目前,温州已成功建立近百家这样的食堂。
位于鹿城区新田园社区的老年食堂,老人正在取餐。 记者 张银燕 摄
拓宽服务队伍,让老人享受幸福“食”光。为了解决行动不便老人的就餐难题,温州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外卖小哥,不断扩展助餐送餐网络,打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在苍南县灵溪镇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工作人员每天要提前统计行动不便者的用餐需求,一到饭点,当地退休老干部就会和外卖骑手分头上门送餐。洞头区针对区内老人居住分散情况,采取“中央厨房+助餐点+配送餐”等多种形式,联动党员干部、志愿团体送餐上门,日均服务1800余名老人。
激活公益慈善力量,助力老人“食”有所依。温州素有“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的美名,通过发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优势,温州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以慈善捐助方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瑞安市崇德慈善食堂门口,张贴着各界人士捐赠名录,这家由慈善团体创办的老年食堂,开办仅两年已向社会争取92万余元慈善资金。目前,温州全市已有626个助餐慈善基金,募集资金达9600余万元。
小食堂持久飘香,托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记者从温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温州已连续多年发放老年助餐相关补助,2022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逾1.1亿元;今年1月至10月,温州已为老人提供助餐945万次,较去年同比提高35%,高峰期日均服务从去年的3.2万人次提高至3.5万人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