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以鬃为墨 以针为笔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文脉华章|以鬃为墨 以针为笔

自动播放

央广网阿拉善12月5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刘一晨)亿万年的轻歌,阿拉善的风,从青藏高原吹下来,吹出了巴丹吉林的红海子,腾格里的湖泊,戈壁滩上陨石,也吹出了丹霞的暗红,贺兰山的翠绿。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这片神奇的大地上,众多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不老的记忆,在历史的洪流中起伏荡漾。

马是蒙古族人忠实的伙伴(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是蒙古族人忠实的伙伴(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阿拉善左旗马鬃绕线堆绣唐卡传习所,便看到了眼前这些忙碌的身影,而她们手中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便是蒙古族唐卡,又称马鬃绕线堆绣唐卡,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独有的一种宗教艺术品,也是藏传佛教造型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蒙古族人来说,马是忠实的伙伴,是美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地位,为报答马的恩情,蒙古族同胞把最心爱的马脖子上的鬃毛剪下来反复冲洗,用柏叶三熏净化,再用3、6、9等吉祥的数字的马鬃绕上各种颜色的丝线制作唐卡,这就是马鬃绕线唐卡。”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唐卡的省级传承人斯琴高娃告诉记者。

格日勒老人制作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格日勒老人制作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鬃绕线堆绣唐顾名思义以马鬃绕线为特色,结合唐卡制作技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这种唐卡色彩明亮、内涵丰富、立体感强且不褪色,是蒙古族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工艺,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让更多的贫困户及残疾人学到一门养家糊口的技艺,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治区级传承人格日勒创办了国内唯一一家保护和传承蒙古族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文化公司。

2018年,格日勒又创办了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格日勒老人经常说:“我已经老了,但我要把马鬃绕线堆绣唐卡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自2015年至今每年都开办马鬃绕线制作技艺培训班,为禁牧地区生活贫困的农牧民、城市下岗人员、残疾人士等800多人免费传授马鬃绕线蒙古唐卡制作技艺。

为了农牧区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手工制作技能,还采取“送培训到基层”的方式,在阿左旗乌力吉苏木,巴润别立镇、吉兰泰镇等苏木镇上设置培训基地,利用农牧民农闲和空余时间,组织举办各类手工艺培训班。

邀请马鬃绕线堆绣唐卡、刺绣、毡绣、民族服饰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将自己做好的手工艺品送到基地,由基地帮助销售,从而极大激发农牧民妇女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

农牧区妇女制作马鬃绕线手工艺品(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农牧区妇女制作马鬃绕线手工艺品(央广网发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蒙古族唐卡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1月,马鬃绕线蒙古族唐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典型案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花一世界,一景一情怀。马鬃绕线蒙古族唐卡非遗传承人心怀对生灵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秉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而方寸之境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非遗博物馆浓缩了纯真时光和鎏金年代,承载了阿拉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期望。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鸣谢: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