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带头突破!国家要让这个关键信号被所有人看到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浙江带头突破!国家要让这个关键信号被所有人看到

一个新的明确信号,要让所有人看到。

这一次浙江又走在了前头。

最近浙商大会在杭州开幕,在会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当着浙江全体民营企业家的面,正式宣布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决定》。

提出要吸收优秀企业家参与政府相关决策咨询。

不仅如此,《决定》还提到:

1、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落实“有事必应、无事不扰”。

2、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健全涉企案件办理、舆情研判联动等机制,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3、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4、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健全问题收集和协调解决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发展壮大。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占比最高的省份。根据权威数据,民营经济创造了浙江67.2%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0.2%的进出口、87.5%的就业、96.9%的市场经营主体;

浙江全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 人人经商“在浙江是一种常态。同时浙江还连续25年夺得“中国民企500强”入围企业数第一的名头,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第一省”。

依赖民营经济,自然就要发展民营经济。

从去年到今年,浙江三个“一号工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要营造让企业大胆干、大胆闯的环境。

今年以来,浙江各经济口职能部门常态化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单省发改委今年内组织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就超过了30多场,一些座谈会甚至开到了企业厂区。

各市县“一把手“也成为了本地营商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比如杭州定期举行市委书记与企业家的早餐会,面对面倾听、回应企业家的诉求。嘉兴等地还专门组建了“管家团”,为企业上门服务。各地市也在不断简化行政办事流程,提高企业在各种行政手续上的便利。

看重民营经济,所以要保护民营经济。

稳定预期,安全是基本保障。这两年经济下滑,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紧张,为了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司法机构,瞄准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异地案件为由,查封扣押企业资金。

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少企业,都遭遇了钓鱼式的跨区域执法,企业家苦不堪言。

而浙江,是第一个站出来明确反对他省违规异地执法行为的省份。

浙江省检察院通告,这段时间以来,已帮助123家中小企业解冻账户资金7000余万元,帮助某高新技术企业迅速解冻被某外省办案机关超范围冻结资产约3000万元。

而且不仅是帮助浙江本地的企业脱困,只要人在浙江,一样不会坐视不理。

今年年中,内陆某省民警前往江苏吴江违法带走当地企业家,驱车途经浙江德清时,企业家趁机逃走并随后在浙江报警,浙江警方火速控制了前来抓人的外省警察,随后浙江检察院以”滥用职权罪“对这些警察起诉。而该企业家得以安全返回江苏。

此前浙江新湖集团在湖北的百亿矿权没收案,浙江官方也介入调查。

更著名的,是浙江杭州九堡派出所发布“办案限制令”:外地警方不得在未经本地警方允许对本地企业进行扣押、拘捕、传唤、查封、搜查、冻结。

而浙江人大代表也建议:各省市罚没收入统一上缴中央,斩断罚没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根本联系纽带。

此外,浙江还发布了《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营商环境领域的专项法规,坚决打破“玻璃门”“隐形门”“弹簧门”等市场竞争顽疾。

数据不会说谎。据统计,在31个省份中,浙江省的罚没收入占财政的比例仅为1.92%,是全国各省中最低的,而浙江对各类民营企业主体的补贴则是全国最高的

在更大的层面,国家也正在全面打造适配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10月9日,国务院总理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先后发声,要求严格规范涉企执法,严厉打击趋利执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10月1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对民营企业的保护提高到了专门的法律层面。

10月14日,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声,坚决治理“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扰乱营商环境的重点问题。

而浙江这次的信号,更加明确,可谓表率。

希望更多省份跟上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