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由中美问题专家雅各布·德雷尔(Jacob Dreyer)撰写,发布于感恩节当天的《纽约时报》。作为《NOEMA》杂志的编辑,长期居住在上海的德雷尔以美国议员对中国发展替代肉类产业的警告为切入点,结合感恩节吃火鸡这一传统,批判性地剖析了“美国统治一切”的中国威胁论。他不仅揭示了这一论调背后的偏见与误读,还探讨了中国在食品安全和技术创新上的真实动机。
今年9月末,美国11名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国家情报局和农业部国土安全办公室的负责人,警告中国正在涌现的新威胁。他们声称,中国正试图成为肉类替代品生产的世界领导者,这是“试图主导全球食品供应链的有针对性的努力”的一部分,这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友的粮食安全构成紧迫威胁。
这正是华盛顿如今常见的一种反应模式——无论中国做什么,都会通过狭隘且往往扭曲的国家安全视角来解读,而不考虑这些行为是否对世界有利。按照这种逻辑,中国不仅试图用电动车淘汰我们的高油耗车辆,现在似乎连我们的汉堡和感恩节火鸡也不放过。
不过,这封信至少有一点说对了:中国确实认真对待“未来食品”的突破,包括实验室培育的、植物基的以及其他替代肉类产品。随着中国胃口的增长,政府在2021年将发展国内替代蛋白产业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这已成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广泛计划的核心部分,研究项目也获得大量资金支持。
当然,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几乎肯定是促使中国行动的部分原因;如果中美关系恶化至战争边缘,中国希望在粮食供应上实现自给自足。
但这还不是全部。传统的肉类生产方式——砍伐森林以饲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牲畜,并通过全球供应链运输其肉类——正在对地球造成严重破坏。如果科学家能够找到一种负担得起的大规模实验室培育肉类的方法,这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食品。而且,这也可能成为不得不实现的目标。如果中国愿意投资于可能带来全球利益的技术,美国人不应将其视为国家安全威胁,而应将其作为蛋白市场可能发展的灵感来源。
中国有充分的理由确保其庞大人口有足够的粮食供应,这些理由与美国无关。对于中国老一辈人来说,在经济改革前的数十年中,大规模饥荒的记忆仍然鲜活。
随着中国的饮食需求增长以及与美国关系恶化,中国官方对粮食问题的关注似乎在增加。中国占全球人口的近20%,但耕地面积不足10%。尤其是对美国农产品(如用于养猪业的关键饲料大豆)的依赖让北京感到担忧,特别是在特朗普威胁发动贸易战和美国军事战略家将中国对美肉类依赖视为“阿喀琉斯之踵”的背景下。
中国对肉类及其他食品的需求增长对全球影响重大。2021年,中国占全球肉类消费量的约27%,是美国的两倍,并且中国的需求还在迅速上升。经济增长让中国人得以享受更丰富多样的饮食,因此,如今的中国人比他们的祖先更高更壮。
然而,地球是否能够承受牲畜生产的显著增长?目前,这一领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至20%。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中国走向高蛋白饮食,全球肉类消费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增长。
正如美国植物基肉类生产商“Impossible Foods”创始人帕特里克·布朗在2020年所说:“每当中国有人吃一块肉,亚马逊雨林中就冒出一股烟。”这样的言论激起了中国的不满。中国人和其他人一样有权享受高蛋白饮食,而且人均肉类消费量比美国人少。但地球并不在意抽象的公平概念。改变势在必行。
中国的目标是肉类的“圣杯”:既能达到与真正肉类相当的味道,又能大规模生产,同时避免动物肉类生产的排放、生产成本、土地使用和供应链风险。在美国,这一理念在过去十年中激发了制造商的宏大承诺以及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但随着行业参与者发现大规模生产培育肉类的难度和成本远超预期,现实问题开始显现。
中国凭借其国家主导的模式,可能在破解难题方面更具优势。我们已经看到,当国家规划者集中精力和资源解决技术难题时,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取得什么成就。
中国仍然依赖许多西方开发的技术。但其独特的能力在于利用补贴、监管支持以及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可负担的产品。中国密切观察了特斯拉,批准了埃隆·马斯克的上海制造厂,该厂于2019年开始生产,随后动员了本国的汽车制造业生产更便宜的类似产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已经超越美国,越来越多地向世界供应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
中国政府在粮食安全上采取了同样的全力以赴的态度。除了替代蛋白外,还在囤积食品进口,推动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中国还采用了一些创新技术,例如在内陆新疆建立的三文鱼养殖场、将猪集中饲养、喂养和屠宰在工业化高层建筑中的“猪舍摩天楼”,以及利用无人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种植、施肥和收割作物的无人化农场。
许多美国人仍然对非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持怀疑态度,但中国人早已食用其中一种——豆腐。很难想象中国食客会完全放弃肉类,但当政府全力推动某件事,并通过官方媒体为公众做好准备时,人民通常会配合。如果中国能提出一个被本国消费者接受的蛋白质解决方案,那么这种“中国制造”的版本很可能会像其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车一样走向全球。
值得称赞的是,这些共和党议员的信承认,美国也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在这一关键的新兴领域保持竞争力。希望中国对替代肉类产业的推动,不会成为美国立法者妖魔化中国意图的又一次机会,而是被视为一项科学和商业挑战。竞争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更快地推动创新,并引导其朝新的、必要的方向发展。
但如果美国阻碍对世界可能有益的进步,这只会让我们看起来像是问题的一部分。中国会抢走我们的饭碗——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再吃我们的,而是开始吃他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