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6日,经内塔尼亚胡同意,以色列内阁正式批准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协议于11月27日凌晨4点正式生效。
目前,IDF(以色列国防军)已经从黎巴嫩南部的一些村庄中撤出。
懂王明明快回来了,他的亲以色列程度又是众所周知的,真主党的高层在一系列轰炸和暗杀中损失也不小,局面对以色列可谓相当有利。
怎么突然就停火了呢?
来看看内塔尼亚胡的说法。他表示停火是基于三点考虑:全力应对伊朗的威胁、让部队休整补充和孤立哈马斯。
第一点和第三点明显是虚的,只有第二点,也就是让部队休整补充,是实际的。
根据以色列国防部的数据,自10月2日对真主党展开“有限军事行动”以来,IDF合计批准阵亡82人,外加200-300名伤员,总伤亡不到四百人,约为一个营。
按照真主党的数据,截止11月1日,IDF的总伤亡为一千人,其中死亡95人,到停火之日,总伤亡数为1500-2000,约为五到六个营,包括死亡150-200。
真主党的通报向来比较靠谱,不像以色列的通报数据那么水,因此,总伤亡1500-2000人应该接近事实。在加沙鏖战一年多的IDF,伤亡本就很大,再来五到六个营是真的难受。
当然,如果付出伤亡能有收获,也不是不能接受,然而并没有多少收获。从10月2号到今天,IDF基本是在边境打转,东边打不下就换西边,西边打不下再去东边。
好比这一题不会,跳过;下一题还是不会,再跳过。
诚然,IDF是占领了一些村子,但那些村子不是打下来的,黎以边境存在不少基督教村庄,天然亲以色列,和真主党不对付。
真主党为了不和基督徒闹翻,很少在村内驻军。IDF一来,这些村庄就会开城投降,而真正完整打下来的、由真主党驻守的村镇,没有。
一个也没有。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宾特朱拜勒镇,距离边境4公里的什叶派大型据点,人口一万六千余。
2006年黎以战争时,IDF尽管在宾特朱拜勒打得难看,5000人对阵真主党不足两百的守军,竟然打了20天,不过最后还是拿下来了。
可到了今年,IDF连进入宾特朱拜勒都是奢望,尝试进攻过几次,但是接连遭到伏击后,就放弃了。
还有马龙拉斯村,距离边境不到一公里,也是2006年黎以战争中,几千人对阵真主党不到50人的守军,打了一个月,IDF伤亡一百多,相当难看。
但也勉强拿下来了。
而今年,IDF多次进攻马龙拉斯,始终无法进入村庄不说,还搞了一出精神胜利法,在村子外的一个平台上进行插旗,假装攻克了村庄。
不明所以的人,很容易误认为村庄被拿下了。
这就是本次IDF“北伐”的缩影,快两个月时间,还在边境附近打转,纵深根本进不去,再打也没意思,不如停火,撤回去休整。
IDF的假插旗事件
同时,国内的法律限制,也是以色列政府答应停火的原因。
以色列《国防服役法》规定,预备役士兵在三年内接受动员的时间,合计通常不超过54天,预备役士官不超过70天,预备役军官不超过84天。
如遇特殊情况,可以由国防部长决定再延长25天。
也就是说,预备役士兵最多可以在三年内服役79天,士官95天,军官109天。
我们计算一下,IDF是10月2日和真主党开战的,到11月26日答应停火,一共是55天,即使动员时间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预备役人员的期限快到了,是可以肯定的。
预备役在IDF内部的作用,非常重要。
IDF的兵员构成有三大块:义务兵、合同兵和预备役。
义务兵的经验是不足的,在约旦河西岸打打治安战、欺负一下不还手的法塔赫还勉强,和真主党以及哈马斯战斗,那就是送死了。
合同兵战斗力倒是可以,只是数量太少,不过2.5万。在加沙鏖战一年多后,伤亡起码在6000人以上,折损很严重。
剩下的,也不可能全用在黎巴嫩方向,能分配到一万人就不错了,真的不够。而预备役刚好弥补两者的不足,每年有大量退伍人员。
这些人会自动成为预备役,数量足够多。
他们的经验也比义务兵丰富,不是菜鸟。所以每次开战,IDF都要动员一大波预备役。
预备役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充当辅助,比如合同兵攻克了村庄A,要去打下一个村庄B,那么A村的守备任务,就由预备役部队负责。
还有后勤物资的武装护送等任务,也是由预备役负责,合同兵就可以解放出来,专注于进攻。
这次和黎巴嫩真主党开战,IDF动用了五个师,分别是:第36装甲师、第98伞兵师、第99预备役步兵师、第146预备役师和第91领土师。
第36装甲师和第98伞兵师的人员构成是合同兵和义务兵为主,另外三个师的主体,则是预备役人员,就连名字里也带着预备役。
即使是第36装甲师和第98伞兵师,内部也存在好些预备役人员组成的单位。如果预备役动员期满,开始复员,IDF的可用兵力会大为减少。
义务兵没法上战场,合同兵人数少,又当爹又当妈的不现实。
有人会奇怪,以色列为啥要制定这么奇葩的法律,来限制自己呢?
两个字:经济。
打仗是需要规模的,兵力少了,区区两三万人,就不顶用;兵力太多,30-40万,战场上是宽裕了,后方经济就要遭殃。
以色列的人口还不到一千万,抽走几十万,再加上配套的后勤人员,经济上可用劳动力就会大幅减少。
2023年四季度,以色列GDP环比负增长20%,重要原因就是动员36万预备役后,各行各业都缺人,许多企业难以正常开展业务,许多机构难以正常运行。
类似的状况多来几次,经济就废了。
不得已之下,以色列政府只能给预备役人员的动员时间设上限,54天的意思,就是力求只影响一个季度的经济,最多不超过两个季度。
于是在战术上,IDF必须速战速决,拖不起。
当无法速战速决,预备役人员的动员期满,除非能靠数量不多的合同兵和菜鸟般的义务兵解决对手,否则唯一的选择就是停火撤军。
问题来了,这次停火是真的停火呢,还是中场休息呢?
说难听点的话,都不是,IDF是撤了一部分,但停火是不存在的,中场休息更谈不上。因为所谓的停火协议,真主党压根就没签,你没看错,真主党没签。
看看协议内容就知道原因了,随便举几个条款:
以色列将在最多60 天内分阶段将所有部队撤至蓝线以南;
将建立一个以色列和黎巴嫩均可接受的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助确保这些承诺的执行(委员会实际上由美国和法国组成);
所有军事基础设施和阵地都将被拆除,所有不符合这些义务的未经授权的武器都将被没收;
所有涉及生产武器和武器相关材料的未经授权的设施都将被拆除;
黎巴嫩武装部队和黎巴嫩安全部队将是黎巴嫩南部唯一“获准携带武器或操作部队”的武装团体;
向黎巴嫩出售、供应和生产任何武器或与武器相关的材料都将受到黎巴嫩国家的监督和控制。
以上条款总结一下,就是真主党放下武器,不再生产任何武器,拆除一切军事设施,撤到利塔尼河以北,利塔尼河以南的交给黎巴嫩政府军。并且以后买武器,要经过黎巴嫩政府的许可。
而黎巴嫩政府,向来和真主党是不对付的。真主党主张坚决抵抗以色列,黎巴嫩政府和法塔赫一样,属于躺平派,随便以色列怎么打,我就是不还手。
要是真主党撤到利塔尼河以北,由黎巴嫩政府接管,南岸早晚会被以色列控制。
以色列对于利塔尼河的执念,是非常强的。1945年还没建国时,犹太复国主义者就盯上了这一块区域。
毕竟以色列是很缺水的,人均水资源只有440立方米/年,这个数字,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中国都算缺水了,以色列那是极端缺水。而利塔尼河,年径流量有9亿立方米,约等于以色列目前一年用水量的一半。
要是能夺过来,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将大大缓解,因此,以色列针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第一目标永远是利塔尼河。但真主党一直占领了南岸,导致以色列难以实现目标。
所以,以色列总是想把真主党赶到北岸,让黎巴嫩政府负责南岸,黎巴嫩政府是标准的买办,根本不敢强硬,到时候还不是随意摆布?
红色线就是利塔尼河,箭头所指就是南岸
如果IDF能占领南岸大多数城镇,被真主党挤压得无处可去,那么真主党迫于无奈,确实有可能签。问题是,现在IDF连一个村子都拿不下,人家真主党会理你?
更搞笑的是,内塔尼亚胡还有一个补充声明:“如果真主党违反协议,试图武装自己、建设基础设施或发射导弹,我们立即将发动打击”。
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我们知道,修建道路是基础设施,对吧?也就是说,停火协议生效后,真主党想在村口修条路,在内塔尼亚胡看来也是违反停火协议的,以色列政府有权再次开战,这已经不能用霸道来形容了。
真主党怎么可能签。
所谓的停火协议,本质上是以色列灰溜溜地撤军。但是吧,以色列政府不能明面上承认打不下去,毕竟当初提出了一大堆目标,现在一个也没实现,就主动撤军,怎么向国内交代?
必须找个台阶。台阶从哪里来呢?美国和法国。
拜登快卸任了,只要明面上能达成协议,就会留下政治遗产,至于能不能真的落实,那是黎巴嫩和以色列的事情,就算他们再次打起来,自己也没责任。
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呢?
这次停火协议,美国是出了大力气的,一般来说,停火协议都会有双方代表签订的现场照片,生效的时候,也会由谈判双方共同宣布。
但这一次,看不到现场照片,因为双方的诉求相差太远,根本没法坐下来谈,只能由美法两个中间人互相递话,生效也不是谈判双方来宣布,而是由拜登宣布。
法国也很乐意做中间人。
黎巴嫩可是它的前殖民地,法国企业至今在黎巴嫩有大量的商业利益,黎巴嫩的很多领域比如油气勘探,是被法国企业垄断的。
双方天天打,对法国的利益影响不小,自然希望停火。法国撺掇欧盟,要给黎巴嫩政府军援助两亿美元的军火,其中一半由法国提供,内塔表面上很不高兴。
实际上嘛,对内塔来说,一来懂王的大胜,意味着自己持续一年多的危机已经解除,未来几年没有政敌能动自己,没必要在战场上硬撑了;
二来有美法两个中间人,宣布停火是拜登来宣布,马克龙还要向黎巴嫩援助军火,就会给以色列国内造成一种印象——不是内塔尼亚胡想停火的。
是拜登和马克龙持续施压,内塔总理迫于外部压力,不得不同意。
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份对各方都有利的停火协议。
IDF得到休整时间,内塔有台阶下,拜登留下政治遗产,马克龙维护了法国的利益,战区的民众得以返回家园,黎巴嫩政府能拿到欧盟援助,真主党也有时间调整。
皆大欢喜。
只不过,欢喜的时间是有限的,还有两个月不到,懂王就要回到白宫。届时,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力度必然加大,内塔不会错过机会。
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来说,更残酷的考验,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