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向低效用海“开刀”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浙江向低效用海“开刀”

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这是沿海地区竞争比拼的新赛场。

11月26日,浙江低效用海更新利用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三门县举行。涌金君从现场获悉,为提高海洋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浙江正在向低效用海“开刀”,该举措即将从试点向全省推广。

作为海洋大省,浙江缺海域资源吗?这个问题要辨证来看。

一方面,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五位,不仅拥有全国第一的海岸线长度,还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另一方面,部分落后产能一直占据着宝贵的岸线资源,据估算,全省已确权的工业用海面积约28万亩,其中需要盘活更新利用约4万亩。

据了解,自2008年以后,船舶产业进入漫长的下行周期,大量民营船舶企业关停倒闭,但仍占用着宝贵的海域资源,这是浙江工业用海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图片

三门县健跳港停靠着各种渔船。林利军 摄

一边是海域空间不够用,另一边是海域资源利用低,这也是一个全国性难题。盘活低效用海,推动海域资源利用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这是公认的最佳办法。

首先,国家有要求。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再新增围填海。这意味着,对闲置浪费、粗放利用的低效用海,国家将依法采取收回海域使用权等方式实施退出。

其次,基层有需求。

当下,造船业再次迎来上升期。涌金君在此前采访中发现,很多船企有订单却来不及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船坞不够,无法申请到新的海域使用权。

生意好的企业想要更多海域空间,生意惨淡的企业想将这些资源变现,这为存量海域资源转变创造了一个绝佳机会。

图片

三门县修造船产业繁忙。林利军 摄

那么,低效用海怎么盘活?

在这次现场会举办地三门县,早在两年前,它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存量用海盘活试点。

试点的主要方向是从体制机制上对海域使用权流转、分宗、改变用途等事项进行改革,进一步探索提升用海效率。

动力来自现实的倒逼:当地原有船舶工业用海企业25家,用海面积5730亩,80%的船舶工业用海处于低效闲置状态,倒逼着当地在海上“腾笼换鸟”。

走访中,一家当地民企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位于我国黄金岸线的中段的三门健跳港区,是浙江四大深水港口之一,全年可作业天数高达340天以上。但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由于船厂陆续倒逼停业,港区破败不堪,岸线资源闲置。

做了十几年建材生意的陈荣熙看中了这里的深水岸线,花了5000万盘下一个船厂,准备建码头中转建材。然而,民企改建码头没有先例,这让陈荣熙走过不少弯路。

“当时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遇到了在填海区域厂房、仓库、储罐等项目无法办理规划、建设、施工审批手续的问题。如何从海域管理体系转换到土地管理体系,全省并无先例可考。”陈荣熙说,后来三门县通过改革创新,成功创设“海转地”流程路径,打通从用海到用地转变的通道,最终让他如愿以偿。

图片

三门县健跳港船厂。林利军 摄

“如果不是试点,很多审批根本跑不下来。”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专门成立处置低效用海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企业用海诉求层层上报审批,从县到市再到省逐个沟通,撬开了一个个口子。

专班推进、整体开发、优化审批机制……这两年来,三门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已盘活低效用海20宗4800亩,撬动投资85亿元。

除此之外,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创造便利条件吸引民营经济直接参与到低效用海有机更新中,这是最值得向三门学习的地方。

比如,在土地要素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更多民营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海域资源,自发对接低效用海主体收购,通过海域使用变更、分宗确权等政策实现转型。如台州恒投工贸有限公司在收购闲置船厂后,通过变更海域用途,将造船行业转变为港口物流行业。

图片

东海的海上风电。图源:视觉中国

当前,浙江海洋强省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海洋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发展能级不强等问题。根据不同地区低效用海现状,精准施策、腾笼换鸟,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能将浙江丰富的海洋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因此,在严控新增用海、挖掘存量用海,鼓励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导向下,创新开展低效用海有机更新可充分激活海域资源二次开发潜力,意义重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