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宣布了一项重大关税政策,计划在2025年1月20日正式上任第一天签署行政命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货物征收25%的关税,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
他将这一行动归因于芬太尼问题,指责中国未履行禁毒承诺,导致大量芬太尼流入美国。他表示,这一关税措施将持续实施,直到中国对芬太尼问题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
这一消息迅速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发轩然大波。特朗普的声明强调,这项关税适用于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包括电子产品、服装、家具等,而不仅限于某些特定品类。
事实上,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启以来,美国已经对部分中国商品实施了平均15%的关税,此次新增10%的关税将覆盖所有未涉及的商品。这种全面覆盖的方式表明,特朗普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压,将芬太尼议题与贸易政策直接挂钩。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声明未明确指出这一关税的生效方式。他既未提到是否会立即实施,也未提到是否留有与中方协商的可能性。从他的表述来看,这项政策更像是一次单方面的决定。虽然他并未提及是否有谈判余地,但这种政策的发布风格符合他以往的“极限施压”策略。
根据特朗普的说法,芬太尼问题是美国社会的主要威胁之一,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行动“不足以满足期待”。他指出,尽管中方在2019年已将芬太尼及相关物质列为管控范围,但美国认为这些措施未能有效遏制芬太尼的跨境流入。
芬太尼是站不住脚的借口
就如《有槽》之前发表过的文章,美国爆发芬太尼危机,中国却在后视镜中。美国的芬太尼泛滥主要原因是自身,特朗普对中国的指责是不公平的。
美国芬太尼危机的起点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制药公司如普渡制药推广阿片类止痛药,声称不会导致成瘾。这些药物被过度处方,甚至扩展到“中度疼痛”的治疗范围,导致大量美国人对止痛药上瘾。医生停止处方后,上瘾者转向黑市购买药物,直接推动了非法阿片类药物的消费。 随着需求的增长,芬太尼逐渐取代处方药和海洛因,成为美国最常见的毒品。芬太尼的药效是吗啡的100倍,且易于生产,不需要大片土地种植罂粟,只需在实验室中通过简单化学反应即可完成。这使得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成为毒贩的首选。
特朗普将美国的芬太尼危机归咎于中国是无视事实的表现。华盛顿邮报调查显示,墨西哥贩毒集团已成为主导美国芬太尼市场的核心力量。
尽管早期的非法芬太尼部分来源于中国,但自2018年中美合作禁毒以来,这一渠道已基本被切断。墨西哥卡特尔掌握了芬太尼的生产工艺后,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如今,美国缉毒局确认,绝大多数非法芬太尼是由墨西哥贩毒集团制造并通过南部边境进入美国的。这些毒品伪装成处方药片,纯度高且成本低,快速占领了美国市场。
墨西哥警方发现了多条秘密跨境隧道,卡特尔还利用亚利桑那州和加州的合法口岸,将毒品藏匿在乘用车和商用卡车中运输。这些集团每月生产近10吨芬太尼,而边境缉获量仅占5%到10%,即每月有约9吨毒品流入美国。墨西哥生产的芬太尼已经成为美国毒品市场的主要来源。
特朗普以芬太尼为借口加征中国关税,无视墨西哥贩毒集团的主导地位和美国自身的责任,将复杂的毒品问题简单化为外交矛盾。这种指控不仅不公平,还可能在国际社会中削弱美国解决芬太尼危机的实际能力。
中方可能的反击
但如果特朗普不管不顾,只是为了讨好选民一定要征10%的关税,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呢?
从具体数据来看,中美贸易额在2023年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出口约占总额的65%,即3900亿美元。10%的关税意味着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将增加39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对美出口总值的10%。这一成本上升可能直接导致部分商品失去价格竞争力,使中国出口企业面临订单流失的风险。
根据2023年的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包括电子设备(约1500亿美元,占总额的38.5%)、纺织品和服装(约400亿美元,占10.3%)以及家具和玩具(约300亿美元,占7.7%)。关税的增加将对这些行业形成直接冲击,尤其是利润率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和玩具制造商。这些企业可能因无法承担额外关税而被迫缩减规模,甚至退出市场,从而导致工厂停产和失业增加。
供应链方面,近年来已有大量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迁往越南、印度等地。数据显示,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已下降约2个百分点,而越南的出口份额同期增加了1.5个百分点。此次额外关税可能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企业为规避成本,将更多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或拉美国家,这将削弱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在消费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
更广泛来看,这一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的GDP增速形成负面影响。出口对中国GDP的直接贡献率约为17%,其中对美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17.2%。若因关税减少30%的对美出口收入(即1170亿美元),将直接拉低GDP增长约0.2个百分点。同时,间接影响还包括就业减少、投资信心下降和国内供应链的调整成本。
此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少0.8个百分点。对于中国而言,新增关税将削弱国际投资者信心,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加大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
当然中方也有多种反击手段。
中方可对美国出口的重点产品加征关税,尤其是农产品和能源。2023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总额达320亿美元,其中大豆占比超过50%。如果中国对大豆加征25%的报复性关税,这将导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可能减少50%的采购量,直接冲击美国农户,尤其是依赖大豆出口的中西部州。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每减少10%的中国采购,美国农民将损失约32亿美元,而50%的减少则意味着约160亿美元的损失。
中国是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市场,2023年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约占其全球总收入的19%,约480亿美元。中方可以通过加强对进口电子产品的安全审查、鼓励国内消费者转向国产替代品等手段,逐步降低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例如,若苹果在华收入减少10%,即48亿美元,将对其整体利润造成约8%的冲击。
不过苹果在中国也提供了上百万的就业机会,对苹果动手可能是万不得已的措施。
中国也是美国波音飞机的第二大市场,2023年采购额约为120亿美元。若中方减少或暂停波音订单,将直接影响其现金流。波音每架飞机的利润约为5000万美元,减少50架订单将导致25亿美元利润损失。此外,中国可增加对空客的采购,进一步削弱波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国,截至2023年底持有量约为8600亿美元。若中国在短期内抛售5%-10%的美债,将导致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增加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以10%的抛售量计算,可能引发美债收益率上涨0.1-0.2个百分点,每年将使美国联邦政府多支付约200亿-400亿美元利息。
综合估算,仅农产品和高科技企业的反击就可能导致美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美元。此外,若叠加抛售美债和采购转向,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贸易赤字和资本市场的动荡,打击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基础。
所以贸易战一旦开启,美国也讨不了好去。
10%只是一个开始吗?
特朗普加征10%关税是否为最终数字,取决于其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及谈判策略。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可能仅是一个开端,符合他惯用的“极限施压”谈判风格。在2018年贸易战中,特朗普也采取了逐步加码的方式,先对部分商品加征25%的关税,再扩展到更广泛的品类,以迫使中方在谈判中做出让步。
尽管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承诺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但全面实施这一政策的可能性较低。首先,60%的关税将显著抬高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25%的关税已经使家庭年均消费成本增加900美元,若升至60%,这一成本可能翻倍至2000美元以上,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严重。
其次,全面实施60%关税将引发美国企业和行业的强烈反对。美国依赖中国的供应链高度复杂,过高的关税会迫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调整成本,甚至可能导致生产中断。
因此,10%的关税更可能是一个起点,通过制造压力迫使中方让步。而是否升级至60%,将取决于中美谈判的进展和特朗普政府对国内经济代价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