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涌现大量声称在联合国总部“开会”或“演讲”的博主。她们以光鲜亮丽的外表和“国际化”的经历吸引流量,然而调查发现,这些“联合国名媛”的经历并非真正受邀,而是付费参加的打卡旅行项目,入场费用仅需15至26美元。
这些“联合国名媛”中大多为女性,少数男性参与。她们通常穿着正式西装,化着精致妆容,在联合国总部的各国旗杆前拍照,在空荡的会议室里拍摄“演讲”视频,甚至以“领奖”或“被邀请参会”为标题吸引关注。
某些博主的视频中,场景与镜头切换频繁,露出明显的编辑痕迹。例如,一位博主的演讲镜头只拍摄了特写,没有任何全景镜头证明她真实参与了会议;另一位博主在空无一人的会议室内佩戴联合国标志证件“发言”,场景更显刻意。
这些博主的文案大多雷同,主题包括“参与国际难民问题会议”“青年成长论坛”“全球气候问题讨论”等,甚至有人声称参加了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或私人宴会。然而,与他们以往发布的旅游、娱乐视频形成鲜明对比,“国际化”的包装显得突兀而虚幻。
据媒体调查,这些所谓的“开会”和“领奖”,实际上是联合国总部提供的一种公开参观服务。联合国官网开放了参观预约服务,游客可以支付一定费用进入联合国大楼参观,在导游讲解下了解联合国的工作,还可以在大楼内用餐甚至拍摄“演讲”视频。
此外,有人将这一现象商业化,推出名为“联合国实践团”的高价旅行项目,参加费用高达人民币6万元。据称,该项目声称提供联合国官员指导下的“培训”,内容涉及气候保护和国际事务等主题。参加者完成培训后可获得联合国“结业证书”和官员推荐信,并被允许在联合国场景内长时间拍照“打卡”。
然而,调查显示,所谓的培训和实习大多是噱头,吸引的是一些希望通过包装“国际身份”获取社交资本的人群。这些项目对语言能力设有门槛,如要求雅思(IELTS)6分或托福80分以上,进一步制造了“专业”和“高端”的假象。
这些“名媛”行为的本质,是以虚荣为驱动,通过付费购买一个看似高大上的经历,用来吸引关注、包装朋友圈,满足短暂的虚假荣耀感。
一些专家指出,“联合国名媛”现象的背后,是社交媒体对外在形象的过度放大,使得一些人将身份的“包装”凌驾于实际能力之上。这种表面光鲜的消费主义行为,最终可能助长社会虚伪风气,削弱对真实成就和价值的关注。
让人看了,真是好尴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