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深刻认识学史力行的理论内涵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理响中国】深刻认识学史力行的理论内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历史学习与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史”教育,将历史学习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增强全党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深刻认识“学史力行”的理论内涵。

“学史力行”既包含“学史”过程,又强调“力行”结果。要求做到既“向前看”,又“回头看”,构成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交融互通的核心线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向前看”强调不能忘了来时路,“回头看”要求全党自查自省、自我完善。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坚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2]。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贯穿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全过程。深刻认识“学史力行”必须将其置于这一过程中加以辩证检视,必须看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最终要落实到学史力行上,它们共同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完整过程。只有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学史明理,在锤炼党性上力行

坚持学史明理,在锤炼党性上力行,是学史力行的根本前提。教育引导党员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必须坚持学史明理,不断加强精神“滋养”。学史明理是锤炼党性的有力抓手,锤炼党性是学史明理的目标旨归。学党史、悟思想就是要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党史学习中深入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决策部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学史明理与锤炼党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内在融通,共同构成了党员修养和党性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史学习,党员可以进一步感悟党性的纯粹和崇高,增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找准所处的历史坐标。

明理就是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它告诉我们党因何而生、为何而战以及何以胜利。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在思想上自觉锤炼党性。党的历史饱含着丰富的政治斗争智慧,党员在党史学习中要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

明理意味着党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独立。百年党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学习和掌握党史蕴含的思想精华,有助于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历史经验是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党性原则的锐利思想武器。

党性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它更集中体现在党员的实际行动当中。锤炼党性要求党员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的纯洁性,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集中反映了学史明理的内在要求与本质规定。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灵魂,党性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党员应在明理中坚定理想信念,将明理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从党史学习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以学史明理锤炼党员党性之钢。

二、坚持学史增信,在为民服务上力行

坚持学史增信,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是学史力行的价值旨归。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应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既是人民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又是靠得住的领路人,也是离不开的知心人。党员应当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沉下身子,以身作则,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党员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在感情上与群众相通,在生活上与群众相融,把自己当做普通群众的一员,善于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坚持以认清和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为基本前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浩瀚的力量之海。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共创美好未来是增强干事创业信念、信仰、信心的不竭源泉。明真理才能生真信,心有所信,方可崇大德、行大道。要从党史学习中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增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转化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定认知。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做好人民公仆,变“一时”为“随时”、变“无形”为“有形”、变“软要求”为“硬举措”,使党员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先锋”。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既坚定历史自信,又保持历史耐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例子证明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团结人民群众力量,汇聚人民智慧,才能形成历史合力,才能生动展示出学史增信的本色,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坚持学史崇德,在推动发展上力行

坚持学史崇德,在推动发展上力行,是学史力行的持久动力。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史,更是一部担当作为的拼搏史。学史崇德不仅是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更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学史崇德强化了价值引领,铸就了道德品质的丰碑。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凝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学史崇德筑牢了理想信念的基石,通过学习党史中涌现的一批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点亮历史浩瀚星空的红色灯塔,照亮我们向前的方向。要推动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不断总结经验、观照现实、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引领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崇德向善,方能行稳致远。崇德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学史力行落地稳、扎根深。立足当下,开创未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百年党史中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探索,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是发展之源,崇德是立身之本,崇德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和谐才能为发展创造稳定的外在环境和保障。人才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党员干部要切实练好担当发展、创新发展、砥砺发展的“真功夫”,方能在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潮流中把握历史主动。对党员干部来说,担当是立身之本,是为政之基,也是成事之要。学史力行就是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练就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做到眼里有问题、脑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增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深刻把握“学史力行”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出理论王国,步入实践领域的基础之基础。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行动上清醒,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奋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作者简介:李小芬,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5页。

[2]《中共中央印发 》,《人民日报》2024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王熙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