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赴湖北考察,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
云梦县博物馆面积不大,内藏乾坤。这里珍藏着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这封距今时隔两千多年的家书,出自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之手,刻录在木牍之上,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也蕴藏着中国人血浓于水的基因印记。
家书抵万金。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陆游的《示儿》,从《曾国藩家书》到林觉民的《与妻书》,回望历史深处,一封封家书的字里行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历久弥新的道理,是生生不息的精神。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幼子的绝笔信令人动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这封家书,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家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年,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到“家书”。“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
出生于革命家庭,习近平同志有着深厚的家庭观念。20多年前,他给父亲习仲勋同志写的那封拜寿信令人动容。
2001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88岁生日,全家人难得团聚一次,唯有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习近平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信中充满了对父亲生日的祝福,也饱含对父亲人格与品德、胸怀与作风、信仰与追求的崇敬之情:“一是学您做人”“二是学您做事”“三是学习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您的赤子情怀”“五是学您的俭朴生活”……尺素之间,我们更能感知人民领袖是如何走来的。
家书见亲情,家书显家风,家风连世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烹小鲜,治大国,察微末,览全局,“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强调。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考察来到三苏祠,看“一门父子三词客”,有感而发:“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今年1月,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大智治制。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优良家风赋治理以力量,这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梁冠群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视觉:李琰、虞东升
校对:吴玥
新华社2025-01-02 20:26:15
南方网2025-01-02 20:24:41
新华社2025-01-02 20:19:39
央视新闻2025-01-02 20:16:51
新华社2025-01-02 19:46:35
央广网2025-01-02 16:25:00
新华社2025-01-02 16:23:12
【讲习所·2024与时偕行】“习近平主席是大国领袖,也是重情重义的朋友”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5-01-02 16:22:16
新华社2025-01-02 16:20:55
光明网2025-01-02 16:02:39
中国新闻网2025-01-02 13:01:56
新华社2025-01-02 13:00:41
新华社2025-01-02 12:58:41
央视网2025-01-02 12:56:54
中国经济网2025-01-02 10:48:31
人民日报2025-01-02 10:42:57
新华社2025-01-02 10:35:02
央视新闻2025-01-02 09:43:07
新华社2025-01-02 09:40:26
新华社2025-01-02 09:38:18
人民网2025-01-02 09:36:07
人民日报2025-01-02 09:34:33
新华社2025-01-02 09:32:09
乘长风破万里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新华社2025-01-02 09:28:31
中国新闻网2025-01-01 20:27:10
新华社2025-01-01 20:26:18
新华社2025-01-01 20:22:49
南方网2025-01-01 20:20:47
央视新闻2025-01-01 14:52:30
央视新闻2025-01-01 14: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