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宽敞明亮的会客厅内,一场特殊的会面正在进行。
俄乌开战九个多月了,普京还没有和参战阵亡士兵的家属进行过会面,于情于理,都必须组织一次活动。正好,还有两天就是俄罗斯的母亲节。
因此俄罗斯官方出面,组织了17位阵亡士兵的母亲,来到克里姆林宫和普京会面。
一般来说,这种活动中领导问什么,受邀嘉宾答什么,都是事先有剧本的,照着念就是了,流程走完后大家合个影,再发个通稿。
然而这一次,普京没有按套路出牌。
他聊着聊着,突然跳出了事先准备的稿子,随口问其中一位母亲,“您儿子在参加军事行动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这位母亲径直说,“我的两个儿子都曾在军中服役,小儿子只有一套制服,没有迷彩服,大儿子也一样,补给很差,物资不足,御寒衣物匮乏,战壕中很多士兵生病,没有足够数量的无人机”。
普京有些惊讶,“这些问题一开始确实存在,可我听说几个月前已经解决了,你的信息是最新的吗?”
这位母亲坚定地说,“是最新的。小儿子多次和我说过,他需要什么我就给他寄。”
见这位母亲说了这么多,其他母亲也说出了自己儿子遇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分配混乱、装备不足、部分军官的态度恶劣、贪腐横行等等。
不久前的9月,俄军兵败哈尔科夫,世界为之震惊,11月又被迫从赫尔松右岸撤退,面子和里子均遭到重创。
本来出兵乌克兰就遭到了极限制裁,外交上空前孤立,如果在战场上无法取胜,将面临灾难性的结果。
最坏的局面是二次解体。
站到悬崖边上的俄罗斯,除了取胜别无选择,因此就必须恢复俄军的战斗力,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出问题。
号称世界第二的俄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很显然,答案就在母亲们的口中。普京听完沉默良久,方才表示“你们的儿子不会白白牺牲,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一定会完成”。
一场重塑俄军战斗力的改革,由此拉开序幕。这场改革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
壹
先说宏观上的,也就是整顿编制、捋顺结构。
俄军在2008年开始进行的“新面貌”改革,学美军玩起了师改旅、团改营,问题在于,美军要师改旅是因为常年打治安战,没什么大战需求。
而俄军是要进行常规战争的,“新面貌”一刀砍下去,大量的师级部队、团级部队、基层军官、技术人员被裁撤,把俄军改废了。
绍伊古成为国防部长后,一边部分恢复旧的师级编制,一边继续在营级进行合成改革,搞起了营级战术群(BTG),也就是师旅层面减少合成程度,但基层单位还是要合成。
结果就是很别扭。
平时不打大战还好,真打起来问题就出现了,一个营级战术群只有200-300名步兵,在广阔的战场上,无论攻坚还是防守都不够。
即使无人机满天飞,但乌克兰战场的经验表明,步兵的作用依旧难以替代。
以往营级不存在合成的时候,营级主官只需要懂一个兵种即可,有了合成后,就需要懂几个兵种的知识,意味着你需要培养一批相应的人才。
这不是简单的事。
又比如装备的保养,你一个营级战术群就那么点人,有没有能力同时保养多种装备呢?
BTG还非常需要空军的支援,陆军的营级合成意味着空军是三军的核心,俄罗斯空天军能否胜任?一个BTG里出现这些问题你能解决,但几十上百个BTG呢?
开战第一年,BTG的各种弊端便暴露无疑。毫无疑问,俄罗斯不具备相应的国力基础,俄空天军的实力又不够,根本无法作为军队核心。
与其逞能,不如务实。
务实的第一步是扩军。
2023年1月,绍伊古宣布扩军50万,重建以陆军为核心的体制,将大量的现役旅逐步升格为师,团升格为旅。
举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案例,第155海军步兵旅升格为第55海军步兵师,第31空降旅升格为第104空降师,原顿军的第11摩步团升格为第114摩步旅。
卢顿两地的民兵部队,原本都是团级编制,2023年后全部升格为旅,有些旅的编制还特别大,顿军第132旅下属有6个团,实际上是师级兵力。
许多名义上没有升格的团级部队,也普遍增加了1到2两个摩托化步兵营,连一些炮兵部队也增加了步兵营,有了更多的步兵,攻坚和防守能力会上一个档次。
除了扩编现役部队,还新组建了一批部队。
比如新建了第18集团和第25集团军,如果以团来计算的话,俄军在2023年后新组建的各种团超过一百个。
务实的第二步,是整合庞杂的武装力量。
俄乌战争开始后,俄罗斯这边的武装力量极其庞杂,不仅有俄罗斯正规军,还有卢顿民兵、“瓦格纳”等军事公司以及大量的志愿部队。
理论上,大家应该统一听从俄罗斯国防部的指挥。
但现实永远比理论复杂,以志愿部队来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俄罗斯各个地方政府派出的志愿营,另一种是民间哥萨克组织。
前者的军饷由地方政府负责,后者虽能得到俄罗斯国防部一些帮助,但军饷还是以自筹为主。绍伊古又没有给我发工资,凭什么听他的?
还有更为特殊的瓦格纳,属于普京的私兵,这也是普利戈津叫板绍伊古的底气。
而在绍伊古看来,你们又不是俄军序列的,没道理给你们发军饷,给点补助就不错了,还想要自行车?绍伊古和普利戈津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此。
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让双方合作不畅,摩擦不断,造成了许多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军改的一大目标,是将庞杂的各路武装力量逐步纳入俄军序列。
首先是卢顿两州的民兵。
顿涅茨克民兵整编为第51集团军,下辖6个作战旅和若干直属力量。卢甘斯克民兵整编为第3集团军,下辖3个作战旅和若干直属力量,两个集团军均隶属于南部军区。
其次,将地方政府派出的志愿营合并为第3军团,下辖一个摩步师、一个摩步旅和一个炮兵旅。注意,第3军团和前面的第3集团军不是一回事。
至于民间组团参战的哥萨克组织,则被分别吸收到不同的俄军部队中。
我们在《乌军怎么突然变能打了?》一文中说过,乌军重建的关键一环是招募大量强硬派。
俄军也是这么干的,比如有名的“沙皇之狼”组织,由寡头罗戈津在2022年11月创立,下辖四个作战营,人员全是强硬派。
军改后,这四个营均被纳入第58集团军,随着大量强硬派的加入,俄军的战斗意志明显提升。
还有“瓦格纳”等军事公司,被要求参战的人员直接与国防部签订合同,削弱私营军事公司的实权,尽管一度引发了兵变,但总的来看,整合依然是有效的。
经过改革,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俄罗斯武装力量有了统一的指挥调度,减少了混乱和冲突。当然,改革仅有宏观层面是不够的,微观层面也很重要。
贰
微观层面的改革,主要包括装备保障能力的重建、新技术的应用、撤换不合格的人员和打击腐败,以及提高人员的作战积极性等四个方面。
2022年7月,俄罗斯的各路企业包括军工企业,开始恢复和扩大生产,重建产业链,并在2023年后马力全开,俄军缺装备、物资不足的窘境,得到了缓解。
当然,有了装备,怎么送到士兵们的手中,也是个问题。
2009年“新面貌”军事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后勤物资的运送任务,大量外包给了企业。
这样虽然省钱,小规模战争时也看不出太大的问题,但到了乌克兰就露馅了,前线十万火急,要求更多的物资,而企业为了省钱,并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运输力量。
原先是多少卡车,开战后还是多少卡车,不会增加太多,于是前线的物资总是处于紧缺状态。
像这样为了省钱而付出惨重代价的情况,不只是在后勤物资运输领域存在。
2009年的“新面貌”改革,还裁撤了大量的装备维修分队,导致俄军的伴随保障能力严重下滑,2022年4月俄军从乌克兰北部撤退时,丢弃了大量的装备。
名义上是这些装备故障了,其实根据事后的调查,大部分所谓的故障不算严重,如果有足够的维修分队,在前线就可以搞定。
当然,也许你会问,既然前线缺乏维修分队,为啥不拉回到后方呢?
锅还是“新面貌”的,你把装备拉回去这个过程,是需要人负责的,当年改革时,把相关的负责人员也一并裁撤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反正有需要就外包,让企业来拉得了。
但真到了乌克兰战场上,匆忙间找不到足够的企业,找到了人家也未必愿意,讨价还价一番,时机已经耽误。
于是出现了无数装备轻微故障却无法维修、运又运不走,只能丢弃的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2023年军改后,俄军重建了运输分队,尤其是将油料和食品的运输,交由军方重点负责;装备保养上,则在各支部队内重建维修分队。
一般一个旅,会标配一个维修营。
前线实在无法维修,需要送到后方工厂的,由重建后的后送部队负责。保障水平上来后,俄军再没有出现过大量丢弃装备的现象。
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俄军也很重视。
正如那位母亲所言,开战初期,俄军没有足够的无人机。因为并不重视,觉得是防空系统的一盘菜而已,对四轴无人机的看法更是轻视,总觉得那是小孩的玩具。
然而事实证明,无人机给战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给炮兵带来的校正作用无可替代,它给步兵班提供了几公里外的攻击能力,它让战场变得透明化。
漫天飞的无人机面前,让俄军吃了大亏,于是俄军也学着乌克兰,从某国买四轴无人机,或采购零部件自己组装。各部队普遍配备无人机分队,四轴无人机下放到班。
还在2022年末量产了“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
“柳叶刀”能飞70公里,弹头3-5公斤,用于打击乌军隐藏的火炮等高价值目标时,效果非常好,光是被“柳叶刀”击毁的M777火炮,就超过70辆。
就算是豹-2坦克也能一发带走,去年6月就出现了一辆豹-2被“柳叶刀”击中弹仓,发生殉爆的事情。
“柳叶刀”生产厂房
同时从伊朗引进“小摩托”的生产线,这种自杀式无人机的航程达一千公里,能覆盖乌克兰全境,价格还便宜,给乌军的防空造成了很大压力。
当然,装备再好,也得有会用的人,也得有称职的军官。
开战初期,俄军军官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包括官僚主义、腐败、能力差劲等等。
以官僚主义为例,俄军多次出现了士兵在某地列队等领导训话,结果被乌军发现,然后用“海马斯”火箭弹远程打击,造成重大伤亡的事件。
在国内舆论的强烈要求下,俄军撤了一批不称职的军官,如第20集团军司令员苏赫拉布·艾哈迈多夫中将、东部军区司令员柴科上将。
这些人滚蛋后,一批确实有能力的军官被提拔,如新任中央军区司令员莫德维切夫中将,他率领的中央集群在2024年战绩堪称耀眼;
莫斯科军区新任司令员谢尔盖·库佐夫列夫,2023年2月后担任南部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顶住了乌军的扎波罗热反攻。
新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拉平上将,能力也不算差,很多人把哈尔科夫的失败归咎于他身上。
事实上,哈尔科夫的崩溃发生后,拉平是被派去救火的,手上没什么好牌,能勉强稳住战线已经不容易,这也是普京没撤他反而升职的原因。
但在俄国内舆论看来,拉平俨然成了替罪羊。
俄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腐运动。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瓦列里·穆明扎诺夫少将、副总参长瓦迪姆·沙马林(格拉西莫夫的副手)等多位高级将领被捕。
而反腐的高潮,无疑于对国防部的清洗。
今年4月23日,绍伊古的亲信、国防部副部长帖木儿·伊万诺夫被捕,罪名是贪污11.85亿卢布。
接着国防部人事总局局长尤里・库兹涅佐夫、国防部订单保障司司长弗拉基米尔・维尔捷列茨基、分管后勤的副部长德米特里・布尔加科夫、国防部下属建筑公司负责人安德烈・别尔科夫、分管技术开发的副部长帕维尔·波波夫、国防部下属“爱国者公园”主管艾哈迈多夫、国防部创新发展总局副局长舍斯捷罗夫等多名高官,也相继被捕。
另外,第一副部长鲁斯兰·察利科夫、国防部长国务秘书尼古拉·潘科夫、分管财务的副部长舍夫佐娃等人,虽然没有被捕,但也被解职并取消军籍。
至此,绍伊古在国防部的亲信圈子被一扫而空,本人亦在明升暗降后失势。
如何提升人们的参军积极性和士兵的作战热情,也是个大问题,不可能紧靠爱国主义,还得有实在的物质激励。
对此,俄军的办法很简单:砸钱。
俄罗斯社会的平均工资是2-3万卢布,而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人员,月收入是20-30万卢布,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十倍。
额外的奖励也会有,击毁一辆坦克奖励10万卢布,击落一架飞机奖励30万卢布。如果能对西方重点装备完成首杀,奖金更丰厚。
士兵安德烈•克拉夫佐夫,首杀豹-2坦克后获奖100万卢布,受伤住院期间,普京还前往探望,一名排长更因首杀“艾布拉姆斯”获奖500万卢布。如果不幸阵亡,家属将获得500万卢布的抚恤金。
重赏之下,不愁勇夫。
安德烈•克拉夫佐夫,最左侧是普京
目前,在乌克兰参战的俄军有60多万,每天的基础支出就得几亿美元,加上各种奖励等附加支出,如此庞大的开支,钱从哪里来呢?
如果搞不到足够的钱,军改就很难,俄罗斯高层自然是明白的,于是进行了财税改革。
叁
2023年末,俄罗斯政府宣布,天然气生产和出口企业,所得税由20%上调至34%,还提高煤炭和石油开采的税率,以上措施每年可增加约6000亿卢布的财政收入。
2025年新的税法将会实行,企业所得税将提高到25%;
个人方面,年收入在240万-500万卢布的,所得税税率从13%提高到 15%。
500万-2000万卢布之间的,税率18%。
2000万-5000万卢布的,税率20%。
超过 5000 万卢布则统一交22%。预计改革后,每年能增加2.7万亿卢布的收入。即便这样还是不太够,得到市场上去借一些钱,才能支撑每年上千亿美元的军费支出。
这方面俄罗斯有独特的优势。
它的债务占GDP比例很低,长期不到30%,如果只算国债,连20%都不到,借钱的空间广阔,哪怕大幅举债,坚持几年的问题也不大。
只要战场上表现出优势,不愁没人借,毕竟世人之法则,从来是谁赢就帮谁,对寡头们来说,被西方极限制裁后,手上的大笔银子无处可去。
投资国债赚点利息,算是为数不多的稳健路子。通过多种手段,俄罗斯凑足了银子,给了军改以底气。但光有钱还不行,实际效果如何,依然要实战检验。
2024年5月,俄军以拉平上将为指挥官、以列宁格勒军区的部队为骨干,对哈尔科夫州发起进攻,这是一次练兵,动用的兵力顶多3万,基本是二三线部队。
本不值得乌军大惊小怪。
但乌军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憋屈了好长时间,特别是阿瓦迪夫卡战役后,战线一路后退,士气低迷,急需一场胜仗来振作士气。
看到进攻哈尔科夫州的俄军不是精锐后,乌军感觉可以在他们身上打个胜仗,于是派出了大批主力,包括第82空突旅、第92突击旅、第42机步旅、第57摩步旅、第17坦克旅、第36海步旅,另有国民卫队第13旅、第93机步旅一部、海妖营、右区两个营和其他辅助部队。
这样的明星阵容,当面的俄军即使有火力优势,按理说也是打不过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列宁格勒军区那些二三线部队愣是顶住了。
俄军几个军区中,东部军区长期被认为是最弱的,武器装备最差,编制满员率低。
在乌军内部,普遍觉得东部军区是“鱼腩”,考虑到扎波罗热反攻中,东部军区丢了9个村,是各军区里表现最差的,也难怪乌军会这样觉得。
但在军改后,东部军区的战斗力也有了明显提升,2024年9月开始的“弗勒达战役”,就是明证。
东部军区的几支部队,用一次漂亮的钳形攻势,以微弱的代价重创了乌军的第123国土旅、第58摩步旅和第72机械化旅,拿下了弗勒达,并在后续的战斗中,出人意料地进行了飙车,横扫周边,把乌军的南顿防线撕开了大口子。
而乌军竟然无法阻止,这里含金量最高的对手,就是第72机械化旅。
一般的乌军野战旅是4000人左右,而第72旅是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的嫡系,多次得到加强,兵力超过5000,大部分还是老兵,想击败他们可不容易。
就在一年多前的2023年1月,俄东部军区曾在弗勒达被第72旅打得大败。
就连原西部军区的部队如第1集团军,战斗力也有恢复,尽管像“弗勒达战役”这般漂亮的攻势还无法打出来,却能够拿下一些村子了。
自2023年10,第114旅发起“阿瓦迪夫卡战役”起,挂机了一年多的俄军重新转入进攻。
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取得了重大进展,完全突破了乌军经营十年的堡垒区防线。
阿瓦迪夫卡、弗勒达、克拉斯诺戈罗夫卡、乌克兰斯克、纽约镇、阿尔乔莫沃、赫尼克、新格罗季夫卡、奥切列季涅、谢利多沃……随着一个个大型据点被攻克,战场的主动权再次回到俄军手中。
可以说,军改后的俄军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再也不是2022年那支只能靠VDV、海步旅、南部军区和雇佣兵进行战斗的俄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