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野猪“肇事”:为何如此泛滥?大规模捕杀是治本之策吗?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五问野猪“肇事”:为何如此泛滥?大规模捕杀是治本之策吗?

近日,野猪“肇事”多发,频上热搜。不止在山区农村,不少城市甚至个别城市中心区域,都开始频繁出现野猪的身影,给人们带来不少困扰,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

10月27日傍晚,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与通过列车D5515次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随车机械师下车排查处置故障过程中,被邻线限速通过的列车碰撞,不幸身亡。

10月25日,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云桥路突然冲出一头约200斤重的大野猪,一路横冲直撞连续袭击当地居民,导致4人受伤。同一天,在杭州建德市的街头,一头160斤左右的野猪在街道一路狂飙,见人就咬,推翻了一辆三轮车和两辆电瓶车,随后闯入了路边的一间店铺。

野猪为何如此泛滥?又为何这般“撒野”?面对“疯狂”的野猪,我们该怎么办?

1.你在的地方,会碰到野猪吗?

(1)野猪在哪些地方数量最多?

野猪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均有分布,如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区、黄土高原、华南丘陵以及西南山区等地。

国家林草局2024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猪危害防控的建议”复文指出,经科学、综合评估,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数量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威胁,且很多地区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表示,我国目前有26个省份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的情况,比如说陕西、山西、福建、广东、河北、浙江、四川、安徽等省份,都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但是每个地区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说广东省共有122个行政县,但是野猪致害严重的有肇庆的广宁、封开,还有韶关的南雄、始兴,清远的阳山、英德等20个县。

(2)如何识别野猪?

有发达的獠牙

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一篇报道中提到,野猪犬齿发达,雄性野猪犬齿平均长6cm,向上翻转,一半露在嘴外呈獠牙状,可以作攻击武器或挖掘工具。雌性野猪犬齿较短,虽不露出嘴外,但同样具有杀伤力。

仔猪身上有条状花纹,便于伪装自己

仔猪刚出生时身上呈红色且有土黄色条状花纹,便于伪装自己,长大后条纹会逐渐褪去。长到1岁时,仔猪进入成年期,身上的红色逐渐加深呈黑色,与成年野猪无异。

(3)野猪出没活动有何规律特点?

野猪适应能力强,可以吃植物,也可以吃昆虫。不同地区野猪的特点习性大同小异,喜群居,性格凶猛。它们都是杂食动物,食性比较广泛,如小动物、农作物、青草等均可进食。

喜欢在晨昏和夜晚觅食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介绍,野猪可以在多种自然环境中生存,它们喜欢在晨昏和夜晚出来觅食,白天则躲进密林中休息。

夏季偏爱水源地,冬天喜欢阳坡树林

冬天野猪喜欢居住在阳坡树林中,夏季更喜欢在海拔较高、靠近水源的地方活动。其他季节野猪长栖息于阴坡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云杉林等森林中,尤其喜欢在泥水中嬉戏。

秋冬下山觅食逐渐频繁

进入秋冬季后,野猪种群开始育肥,为过冬做准备,偏爱在林下或农田附近觅食。山里的食物减少,野猪下山觅食逐渐频繁,玉米、红薯、花生等秋粮作物都是野猪爱吃的口粮。

2.野猪为何越来越常见?

(1)栖息环境改善

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系列措施的落地生效,我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改善,野猪的种群数量也快速增长,觅食等活动范围扩大。

(2)繁殖能力极强

生态学博士姜中文介绍,野猪天生繁殖力极强,一年可以繁殖一到两次,每次产仔数量在四到十几只不等。生存能力很强,种群能够迅速恢复。

(3)缺少天敌为所欲为

姜中文说,野猪的天敌,如老虎、豹子、狼等,在许多地方已经消失不见。天敌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加快了野猪数量的恢复。

2023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三有”名录),在全国多地致害严重的野猪被调出该名录。此前,在2000年,野猪被列入“三有”名录,受到重点保护。

(4)野猪造成了哪些危害?

研究员唐冬艳、周学红、张伟在《野猪与人冲突及防控》一篇研究处提到,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目前人与野猪冲突的主要矛盾。在乡村和城乡接合部,野猪最喜欢在春秋两季从山里下来光顾农田。在春天它把刚种到地里的种子拱出来吃;在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它取食玉米、水稻、林果等等。野猪不仅破坏庄稼和植被,还会破坏灌溉系统和围栏等农田设施,增加耕作成本。

此外,野猪还会危害畜禽、伤人致残、引发交通事故。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洪峰指出,野猪作为野生动物,是各种病毒的携带体,会危害家畜甚至人类的生命安全,若不幸发生交叉感染,防控难度极大。

3.野猪战斗力有多猛?

(1)速度快、力量大

野猪运动能力很发达,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0-70公里,垂直起跳可达一米。成年野猪体质量可达200公斤,力气非常大,其威胁程度甚至超过熊和老虎。

(2)獠牙尖锐

野猪最致命的武器,就是那尖锐的獠牙。可轻而易举将成年人撞成骨折,轻轻松松将人的骨头咬断,如果人类遭到攻击,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3)性格火爆,会挖洞

野猪是唯一会挖洞的有蹄类动物,雄猪性情较粗暴,在很多时候都具有攻击性,尤其是发情期攻击性较强。

4.撞见野猪怎么办?

(1)野猪是否会主动攻击人类?

由于野猪种群不断壮大,其活动范围逐步由深山密林向浅山区扩展,导致部分林缘村庄逐渐靠近野猪领地,人类活动区域和野猪活动范围出现了重叠情况,导致野猪将人类视为“威胁”,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野猪适应性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生态学博士姜中文在“野猪下山”直播讨论时提到,野猪一般情况下不会与人发生直接冲突,但在受到惊吓或受伤时会攻击人类。一些野猪攻击人类的事件,可能是发情野猪变得更加暴躁,或是母猪保护幼崽引发的。

(2)被野猪“盯上”,我们该怎么办?

尽快逃跑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提醒我们,普通人碰到野猪应当尽快远离。保持镇静,不要激怒野猪,避免与野猪正面冲突。

金崑还特别提到,“装死”是不管用的。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

“S”型路线逃跑

有经验的村民提醒,由于野猪习惯横冲直撞,所以要采取“S”型路线逃跑。

避免眼神接触

生态学博士姜中文提醒,如果真的遇到了野猪,不要试图与其互动,避免直接眼神接触。

小心猪仔妈妈

姜中文还特别强调,遇到野猪幼崽时,千万不要上前抱起或触碰它们。虽然野猪幼崽看起来非常可爱,但是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容易招致可能就在附近的母野猪的攻击。

(3)不要投喂野猪

投喂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导致其攻击人,还可能带来疾病传播等风险。野猪种群近年刚得到恢复,大部分个体对人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惧。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强调,一旦野猪群体形成乞食习惯,会不再惧怕人类,甚至把人类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并主动接近人类,从而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

(4)野猪“闯祸”,损失怎么分担?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金崑说,虽然野猪已调出“三有”名录,但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预防、控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其造成的损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经费上具备条件的,应当给受损群众适当补偿。

一些地区通过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努力维护受损群众的利益。如浙江省实现全省野猪致害保险全覆盖,确保受损群众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等。

杭州建德市野猪猎捕队将野猪转移,进行无害化处理。受访者供图

5.大规模捕杀野猪是治本之策吗?

(1)专家:坚决不能进行随意捕杀

虽然野猪已被调出“三有”名录,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说,野猪拥有特定的生态角色和显著的生态意义,不能进行随意捕杀。

具备优良遗传基因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具备优良的遗传基因。它对于畜牧业,尤其是养殖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关键一环

野猪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控制森林群落演替和保持群落的稳定性。作为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一环,野猪还是大型食肉动物的主要猎物,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张健提到,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然而,现在有不少自然保护地都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保护地内频频出镜的,往往是野猪等杂食或草食动物,却极少能发现豺狼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的踪迹。从保护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来说,却并没有得到改善。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狼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这个教科书级的经典案例:20世纪初,由于来自美国西部畜牧业的压力,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了一项捕食者控制计划,导致在黄石公园中原本存在的狼群在1926年完全消失。狼群的消失导致美洲赤鹿数目激增,这些鹿群吃光了公园内的草木,又进一步导致其它很多动植物种群的减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黄石公园先后重新引入30多只狼,限制了鹿的进食和繁殖,黄石生态的整体面貌才得以改善,造就了如今黄石公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培育特种野猪,拓展经济价值

特种野猪是用过驯化的野猪和家猪杂交的一个新品种。研究员陈小安在《变害为宝———对野猪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一文中提出,特种野猪集家猪、野猪各自的长处,显示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具有瘦肉率高,野味浓厚,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耐粗饲料,抗病力强的优势。

(2)如何科学防控野猪致害问题?

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加强监测预警

环境经济杂志《野猪调出“三有”名录之后》一文中提到,使用红外相机、无人机、全球定位系统等监测技术,有助于对野猪的密度与种群分布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同时,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也能为野猪危害防控提供帮助。制定监测预警工作方案,促进高新技术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提高预防预警效果。

科学划定栖息地范围,设置生态屏障或者电网

《野猪调出“三有”名录之后》还提出,科学合理划定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范围,提高野生动物栖息地连通性、完整性和承载力,降低野生动物因栖息地生境不适向连片农作物种植区、居民集中区域扩散的风险。可以在一些地区设置生态屏障或者电网,以防止野猪闯入农户家中。也可以为野猪建造生态廊道,特别是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引导野猪自然选择这些通道。

各地积极创新主动防控措施。江西省研发野猪电子限制器设备和野猪自动猎捕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福建省将野猪防护设施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推广修建干壕沟、金属围网、围墙等物理隔离措施,同时探索智能化驱赶野猪技术,安装野生动物超声波和拟声驱赶器、预警监控设备;陕西省统筹建设脉冲电围栏、阻隔栅栏、植被隔离带等隔离防护设施以及配置红外感应、影响联动影像预警设备。

科学猎捕调控种群

猎捕野猪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控制野猪种群数量,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种群调控要严格按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数量、性别以及时段开展狩猎,减少对当地群众和其他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目前,国家林草局正与公安部协调,优化枪支弹药使用管理制度,保障专业猎捕工作顺利开展,还将目前积极借鉴国外猎捕经验,拓展笼捕、网捕、围栏诱捕等多元化猎捕手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猪防控专家组成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种群调控委员会主任王洪杰认为,当前重要的问题是要解决猎捕的野猪如何利用,包括出售和食用,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来弥补解决防控和调控资金的不足的问题。

恢复野猪天敌栖息地

生态学博士姜中文认为,如果要控制野猪的数量,一种方法是恢复野猪天敌的栖息地。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表示,从长远看,只有逐步恢复野猪天敌的自然种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野猪过多的隐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