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现罕见飞松鼠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两种罕见飞松鼠

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野外考察时监测到两种罕见的飞松鼠,经论证,分别为我国兽类新记录种不丹大鼯鼠和西藏自治区兽类新记录种李氏小飞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兽类学报》上。

图为不丹大鼯鼠。(曾祥乐 摄)

图为不丹大鼯鼠。(曾祥乐 摄)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权介绍,松鼠依据生活型分成了树松鼠、地松鼠和飞松鼠三类。飞松鼠在汉语中被称为鼯鼠(大体型)或飞鼠(小体型)。化石记录显示飞松鼠起源于欧洲或北美洲,在获得了滑翔能力后,飞松鼠与系统发育位置相似的其他松鼠“亲戚”相比分布范围和多样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广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多种森林地带,体重从13.5克到超过2千克不等。

图为李氏小飞鼠。(曾祥乐 摄)

图为李氏小飞鼠。(曾祥乐 摄)

“如今,亚洲拥有最多的现生飞松鼠,尤以东喜马拉雅地区和巽他群岛为最,此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正位于东喜马拉雅地区。”李权说,不丹大鼯鼠此前在国内还没有确切的记录,本次是该物种在国内的首次正式记录,它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近危物种;李氏小飞鼠此前仅知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和缅甸北部,本次是西藏自治区兽类新记录种,由于调查数据不足暂未评估。

图为李氏小飞鼠手绘图。(郑秋旸 绘)

图为李氏小飞鼠手绘图。(郑秋旸 绘)

专家认为,该发现扩展了对不丹大鼯鼠和李氏小飞鼠分布区的认识,反映出喜马拉雅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研究工作,以发现更多新物种、新记录。本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支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