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16:11:48新华社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市中心,直来直去不过百米,没有胡同那般蜿蜒深邃,巷宽六尺,装不下热闹的商铺。青砖黛瓦碎石路,头顶连天香樟树,几乎是它的全部。就是这条巷子,每年却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桐城市六尺巷近景。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桐城县志略》等史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多年来,桐城市原地修复“六尺巷”。桐城市人民法院根据“六尺巷”故事精髓,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法”,以听、辩、劝、借、让、和“六步”调解群众矛盾。如今“六尺巷”更是桐城市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工作法”,融入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
位于桐城市某社区的“六尺巷调解工作室”。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今天,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街头墙壁上,有“六尺巷”的漫画;社区楼宇,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翻开孩子们的书本,可见“六尺巷”的故事。
自带流量的“六尺巷”,走出安徽,走向更广阔天地。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六尺巷调解法”现身最高法报告。2023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六尺巷”的精神,在湖北、广西、山东等地基层政法部门,被应用于解纷实践。
桐城市六尺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六尺巷”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写照。它教人处邻更立身,以“礼让”相安而居。它蕴含社会治理的巧思,帮助我们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
记者:陈诺、刘美子、屈彦
视觉:谭谟晓、孙鹏程
新华社国内部、安徽分社联合出品
人民日报2025-04-23 22:25:36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2025-04-23 21:38:58
新华社2025-04-23 21:38:22
深圳龙岗大步迈向“机器人街区”:2000万元订单背后的场景革命
新华社2025-04-23 21:37:28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2025-04-23 21:36:49
央视网2025-04-23 21:34:20
人民网2025-04-23 21:33:13
长江云新闻2025-04-23 21:32:11
求是访谈2025-04-23 21:31:35
何以中国|没有姓名、没有番号……在武夷山深处为何有1343座无名墓?
中国新闻网2025-04-23 21:31:06
人民网2025-04-23 21:28:55
央视一套2025-04-23 21:24:52
现代+2025-04-23 21:24:43
主播遇见电影丨中国大片幕后有多硬核?主播带你看顶尖片场黑科技
央视新闻2025-04-23 21:23:16
人民网2025-04-23 21:22:27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世界读书日,走进古人文房里的小设计!
新华社2025-04-23 21:20:48
新华社2025-04-23 21:19:19
央视新闻2025-04-23 21:18:32
央视网2025-04-23 21:17:56
石榴读书节·空间·书香天山丨帕米尔高原的小学有座“会呼吸”的图书馆
石榴云2025-04-23 20:35:05
南方+2025-04-23 20:34:20
新华社2025-04-23 20:33:27
中国日报网2025-04-23 20:32:42
中国日报网2025-04-23 20:32:08
人民网2025-04-23 20:30:25
中国经济网2025-04-23 20:28:58
“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重要确定性”——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实现2025年良好开局
人民网2025-04-23 20:28:20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04-23 17:34:58
中国网2025-04-23 17:00:15
人民网2025-04-23 16: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