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出现由“阿富汗化”向“巴勒斯坦化”转进态势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俄乌战争出现由“阿富汗化”向“巴勒斯坦化”转进态势

俄乌战争出现由“阿富汗化”向“巴勒斯坦化”转进态势

文丨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10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克罗地亚举行的乌克兰-东南欧峰会上称,乌克兰有机会在未来三个月“推动和平与持久稳定”,战场局势为采取果断行动创造了最迟2025年结束与俄罗斯冲突的机会。随后,他开启了对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北约欧盟四个主力成员的游说之旅,争取更多援助和支持。

这是泽连斯基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释放的最为乐观、也最有明确时间框架的和平信号,显然不仅寄望谋划中的第二次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也意味着基辅当局在进行做出重大让步的舆论铺垫。近期多种迹象表明,延续两年零八个月、俄乌直接对决和北约32个成员间接卷入的俄乌战争,因为事关大国核心利益和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呈现出和平解决的前景,似乎开始由“阿富汗化”向“巴勒斯坦化”态势加快转进,以免彻底失控并扩大为真正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军事层面,战争胜利的天平似乎进一步清晰地摆向俄罗斯。10月3日,俄军控制顿巴斯重镇乌格列达尔,这是乌克兰经营并固守近10年的巨大军事堡垒,顿巴斯乌军重要的后勤保障和补给中心,乌军南部和东部战线的契合点,也是两军争夺两年的又一部“绞肉机”。乌格列达尔得失,战略意义类似马里乌波尔和巴赫穆特等标志性战场枢纽的转手。

俄罗斯夺取乌格列达尔后,不仅便于向控制顿巴斯地区继续突前,而且向南可以强化其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陆地通道和铁路运输安全。乌克兰则失去东部和南部的重要迂回空间和坚固桥头堡,基辅当局和军民还将承受心理、舆论和外交的多重挫败感。

外交层面,美国大选日益对乌克兰展现利空信号,不仅拜登政府日益减少对乌军事援助,由最初激励坚决抗战的“尽乌所需”,调整为准备撂挑子的“尽美所能”。掌握一半选胜概率的共和党人更是公开明确厌倦了继续支持乌克兰,一旦特朗普当选即可能“新官不理旧账”,推翻拜登政府政策而抛弃乌克兰。即便哈里斯率领民主党守住白宫,也不得不为了修补分裂的美国社会和民意而加速俄乌战争进程。北约欧洲阵营针对俄乌战争长期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抱怨常规装备和弹药库存耗尽且难以为继,陷入保持平时经济还是转向战时经济的两难选择。

受这种大势左右,基辅当局深感前景越加不妙,一方面在战场上苦苦支撑,乃至调动战略预备力量徒劳无功地反击俄罗斯本土做最后一搏,甚至被俄罗斯指控“秘密使用伪装成烟雾弹的化学武器”并达400多例。另一方面,乌克兰政府开始释放和平信号,愿意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10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称,基辅正在进行有关向俄罗斯出让部分领土,以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或获得其他安全保障的秘密讨论。报道称,“讨论正在闭门进行。根据相关交易,莫斯科将对其占领的约五分之一乌克兰领土保持实际控制,而其余的乌克兰领土将获准加入北约或获得类似安全保障。”

今年3月底,立场一直强硬的泽连斯基明显弱化立场,且战且退,声称即便不能恢复1991年边界,也可能讨论和解问题。其实,即使《金融时报》的最新爆料也不是新鲜货,或许就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双方大致敲定的交易大纲,或者美方的退出方案要义。

2023年8月,丹麦媒体就曾揭秘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秘密出访基辅,试探让乌克兰放弃国土16%以换取结束战争的可能性。8月1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办公室主任又公开提议,乌克兰割让部分土地给俄罗斯以换取加入北约的许可证。

凡此种种显示,随着大国博弈的复杂化,俄乌战争已进入考虑如何收尾的转折性关头,参战各方特别是决定战争与和平方向的大国,很有可能会加快结束这场战争由“阿富汗化”向“巴勒斯坦化”转换脚本。“阿富汗化”和“巴勒斯坦化”是本人在俄乌战事爆发后陆续提出的走势判断和学术概念,也陆续被战场态势所验证。

首先,美国推动乌克兰变成“欧版阿富汗”,试图让俄罗斯重温苏联曾陷入阿富汗十年而加速衰败的历史悲剧;俄罗斯则利用对乌克兰的压倒性综合实力和地理之便,也想因势利导反将乌克兰打造为美国和北约的“欧版阿富汗”,让对手再次经历结束才三年的战略噩梦——陷入阿富汗20年无法征服塔利班,最终迫狼狈撤军。双方共构“欧版阿富汗”,而一旦俄乌战争呈现“阿富汗化”,必然是一场残酷的消耗战和相持战,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八年,一如苏联和美国及北约相继陷入的两次阿富汗战争。

其次,美国和北约显然无意与俄罗斯打一场类似一战、二战式的常规世界大战,因为核武器及远程投掷工具足以让双方相互毁灭并摧毁世界;俄罗斯人自沙俄到苏联的漫长征战史可鉴,只有战败才肯让出土地;欧洲小国从来都是大国菜板上的鱼肉,经常扮演大国谋求均势与和平的牺牲品。基于上述基本判断,俄罗斯最终惨胜而乌克兰惨败的大结局自战端爆发便可预见——俄罗斯将以失去西方为代价而永久并吞克里米亚和部分乌克兰东南部地区,残存的西乌克兰或许得以加入北约。此后,俄罗斯将尽全力将吞并土地“俄罗斯化”,而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分子会长期袭扰俄罗斯并试图收复失地。这种图景最终使乌克兰变成“欧版巴勒斯坦”:先基于大国利益被分治,然后就是看不到尽头的分治与反分治、占领与反占领、吞并与反吞并,正如上演了70多年的巴以争端。

想当初,倡导联盟策略并致力于重建被特朗普政府严重破坏的跨大西洋关系,拜登政府于2021年底拒绝俄罗斯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并将防线撤回到1999年的位置,又公开宣布不会以军事手段对付俄罗斯出兵,诱使绝望的莫斯科当局洞穿美国底牌而断然发动“特别军事行动”。随后,拜登政府又假手英国向乌克兰施压,使俄乌接近达成的停火协议流产,并动员北约成员援助乌克兰抗战,承诺需要打多久就支持多久。

西欧国家基于延续千百年的“恐俄症”和“厌俄症”和现实的“寒蝉效应”,从唇亡齿寒、守望相助的实际需要出发,坚定地支持乌克兰挫败俄罗斯的并吞企图,进而使这场总体实力相当的战争逐步长期化并变成代理人战争。拜登政府的双重战略目标在于,既消耗由来已久的战略对手俄罗斯,也遏制谋求摆脱美国长期控制、实现战略自主、外交独立乃至军事自强的欧盟,以便维持“美国治下的和平”也即美式世界霸权。

但是,政客们往往又急功近利和容易健忘,战端开启并陷入胶着后,无论美国还是欧洲伙伴都深刻意识到,不太可能在战场上打败国土面积广袤、人口众多、综合实力强大且民族性格刚硬的俄罗斯,更不愿意看到美欧俄三败俱伤而中国“风景独好”的大国博弈新格局,如果避免俄乌战争“阿富汗化”,势必最终落得“巴勒斯坦化”。

尤其是,俄罗斯经过最初小半年的失利与狼狈,逐步从战争中汲取教训,正在雄心勃勃地掌控制胜主动权,包括将2025年国防开支激增到25%;开启征兵13.3万人的秋季计划并将在年底把现役部队规模扩大到150万人;大幅度强化军工产能并升级现代化水平,已实现每天发射约1万发炮弹而无需担心过快消耗储备;无人机产量增至原来的六倍,超音速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库存都在大幅度增加……

总之,俄乌战争三年有半,北约不断突破俄罗斯的“红线”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甚至默许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发动反击;俄罗斯则日益用军事高压甚至核武器威慑对手,战争态势呈现螺旋上升局面。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即便没有失控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会让美国和北约再次打开类似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事的伤口,最终血本无归。

战争是和平死敌,但是,不经历战争则不知道和平的珍贵,越是接近死亡与毁灭,反而越容易达成和平,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或者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

“阿富汗化”固然是冲突各方的悲剧,但是,“巴勒斯坦化”难道就能带给欧洲与世界和平吗?哪些危机与冲突的始作俑者,不该承担历史的罪责与舆论的谴责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