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松水悠悠,文脉流淌。松花江源自长白山,滋养吉林大地。它从远古流淌至今,浸润着生命的韵律,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今年6月,吉林省发布了《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提出,建设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世界级大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吉林大地上不断深化。吉林省沿松花江各地积极谋划布局,精心开发旅游资源,正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含金量”、金山银山的“含绿量”,探索“守绿换金”“点绿成金”的转化路径。
从火出圈的“这有山”到“雪饼猴”,从《人世间》打卡点到54路有轨电车文旅专列,越来越多的文旅新场景、新地标在长春涌现……
作为屡屡上榜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城市、连续10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春文旅一直备受瞩目。
当前,长春市加快建设“一中心、五高地”,顺势而为,聚势而行,锚定全省旅游“万亿级”、长春旅游“5000亿级”发展目标,全力写好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三篇“新”文章。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长春实践
水是城市的血液,河是城市的灵魂。
从高空俯瞰长春,伊通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城区。作为松花江的二级支流,伊通河全长342.5公里。其中,在长春境内232公里,城区段48.82公里。
水城共融。2016年,长春市启动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8年来,伊通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纵贯南北的“生态绿轴”缓缓打开。
长春市结合“汽车城”“电影城”“雕塑城”等特色,以“三区五岛十园”为载体,将历史和地域文化融入沿河景观。“三区”为往事如影、月光如弦、乐活如歌;“五岛”为樱花岛、回忆岛、月亮岛、欢乐岛、爱琴岛;“十园”为工业轨迹公园、渔航文化公园、治河纪念公园、影像民俗公园、月荷文化公园、松涛诗话公园、欢乐节庆公园、休闲体育公园、农耕生态公园、湿地拓展公园。
伊通河南部的南溪湿地公园占地310公顷,因生态得到恢复,吸引了东方白鹳、绿鹭、池鹭、红嘴鸥等20余种鸟类,已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在长春北部的伊通河下游,占地面积11.97平方公里的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网密布、水岸交错。公园内游廊小径,移步异景,漫步其中能感受到“北国江南、诗韵水乡”的意境。
前不久,伊通河中段55公里连接南溪湿地公园和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滨水绿道全线贯通,骑行、露营、商业等多重元素相互交织,成为长春绿色发展的新亮点。
截至目前,长春市建设了约800公里绿道,主要集中在净月潭周边、伊通河两岸、南溪湿地公园、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今年我们将完成200公里绿道的建设和改造任务,到2025年再完成约100公里。我们的目标是让长春的绿道系统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加舒适,让市民能够畅享高品质的绿色生活。”长春市建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如今,伊通河集水生态、水文化、水哲学于一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展示着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城市发展与水的共生共荣,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彰显省会担当。
以水为基 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富民盛景
在长春东部,松花江的重要支流饮马河潺潺流淌,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串联起一片片水稻种植主产区。
金秋时节,位于饮马河西岸的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放眼望去,稻田中泛起层层金浪。
得益于优质水源的滋润,红光村水稻种植远近闻名,享有“稻村”的美誉。如今,红光村在田边种植鲜花、修建栈道,精心打造景观小品,配合稻田风光,深挖农耕文化建起村史馆和稻米产业展览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我们红光村生产的稻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李在德说,村里的276公顷水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全村的耕地整合到一起,粮食产量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2%、灌溉效率提高7%。如今,红光村的水稻不仅连年丰收,还打造出了绿色有机大米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九台区聚焦粮食增产,目前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0万亩以上。2023年,该区粮食产量达到39.8亿斤,创历史新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在长春最北部的榆树市五棵树镇境内,松花江一路向西奔腾而过,成为滋养乡村产业的不竭动力。目前,五棵树镇开发建设了“江心岛”“水上乐园”“五棵树码头”“度假村”等景点,形成了“河湖+生态+农业+旅游”四位一体绿色发展新格局。
“依托一江秀水,五棵树镇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地方特点的白酒酿造、黄牛养殖、豆制品加工、大棚蔬菜、松花江旅游、商贸服务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形成松花江畔远近闻名的‘六张名片’。”榆树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说,松花江不仅是榆树市重要的生态带,也是重要的生产带,更是重要的生活带。
榆树市是以粮闻名的全国农业大县,享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近年来,榆树市粮食产量稳定保持在70亿斤阶段性水平,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市)第一位。
以水为媒,激发发展新活力。近年来,榆树市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极大促进和保障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力助推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沿江经济带,助推全域旅游;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带动干豆腐、白酒、黄牛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稻谷千层浪、瓜果十里香。九台区和榆树市粮食增产增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只是长春市乡村振兴鲜活的缩影。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春市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23年,长春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比上年增产6.43亿斤;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967.6亿元,增长4.7%。
以“城”相见 一座文旅名城的发展机遇
从漫步伊通河、北湖之畔欣赏华灯璀璨、霓虹竞艳,领略浪漫城市风情,再到徜徉桂林路、红旗街头体验市井烟火、人间美味……繁华与静谧同在,历史与现代碰撞,宜居与宜业并存,一个个新文旅地标,给长春增添了更多生动的表情,成为幸福之城的生动注脚。
在《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修编)》中,提出构建“一核两极,一廊多节点”的松花江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设置长春、吉林作为松花江文旅驱动“核心”,不但能集中资源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两座城市通过发展“轴线”将核心区域与周边地区紧密连接起来,形成旅游发展合力,提升全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将坚决扛牢省会的文旅责任担当。”长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长春旅游业占全省“半壁江山”,目前正围绕全省旅游“万亿级”、长春旅游“5000亿级”发展目标,把握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趋势和潮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文旅产业生态链,大力推进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场景创新。
2023年末,长春发布的《长春市旅游产业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了10项行动计划26条重点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强力推进旅游5000亿级产业建设,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
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长春市将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培育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实施全市旅游产业建设10项行动,配套出台10个方面产业支持政策,成立文旅影视集团,加快文旅资源全域、全季、全要素、全产业链整合,坚持文化和旅游双轮驱动、冰雪和避暑双业并举,对接全省旅游产业总体布局,构建联动冬夏、带动春秋、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季旅游格局,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东北亚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蒋民)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