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受访青年看好“新农人”兴农大展拳脚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85.2%受访青年看好“新农人”兴农大展拳脚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新农人”不断涌现,他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你怎么看待“新农人”这一群体?你期待他们为乡村带来哪些变化?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7%的受访青年考虑成为“新农人”并愿意付诸行动,57.6%的受访青年认为新农人需要具备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学习和运用能力,51.9%的受访青年期待“新农人”帮助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我觉得‘新农人’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

2009年,85后刘帅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南宁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然而6年后他却做了一件在别人看来有些傻的事情——返乡当菜农。那时,他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秋冬只能种一些叶菜类蔬菜,其他蔬菜只能靠从外地进货,价格比较贵。“我是学农业的,就想返乡做点什么。”

2018年9月,得知贺州市平桂区规划5000亩土地建设平桂区设施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后,刘帅毫不犹豫地租赁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刘帅对育苗环境进行了温度、光照、湿度的精准管理,还采用水肥一体机均衡施肥,让当地在秋冬季也能生产出品质高、产量充足的辣椒、西红柿。

从2014年开始,黑龙江省北安市90后小伙陈浩就一直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他时常到田间地头与农民进行交流探讨,筛选高产、早熟、适合当地推广的玉米种子。为了提高当地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他连续多年为农户免费喷施药品累计达40万亩。

数据显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94.7%的受访青年会考虑成为“新农人”,其中64.7%的受访青年愿意付诸行动。

90后“新农人”肖源来自湖南娄底,这两年她所在的公司来了一支年轻团队,专攻“稻虾轮作”。他们在水稻种植前养小龙虾,再用小龙虾的排泄物做水稻的肥料,这样能增加收益、提高土地使用率。“我觉得‘新农人’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肖源觉得,“新农人”代表了一种新的精神面貌,可以改变人们对“三农”的传统认知。

“‘新农人’可以来自各行各业!”来自陕西宝鸡的90后“新农人”张育正在当地推广猕猴桃的科学种植技术。他表示,如今各行各业都可以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做一些新的尝试,或许就能给农业带来新的活力”。

张育觉得,对于“新农人”来说,要有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品质,更要坚韧不拔,踏踏实实地俯身向土地。

“新农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或能力?57.6%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具备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学习和运用能力,53.5%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具备基本的农业知识与技能,45.6%的受访青年觉得应该热爱土地、热爱农村。其他还有:经营管理能力(42.6%)、吃苦精神(42.1%)、创新精神(38.5%)、人际交往能力(38.1%)、获取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33.3%)等。

“除了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一颗奉献社会、造福百姓的心。”陈浩认为,“新农人”要多站在农户的角度想问题,帮他们把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下来,收益提上去。

“我觉得‘新农人’知识面要广。”刘帅觉得,作为一名“新农人”,要学会运用新技术,除了为自己的企业谋发展,也要为社会作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前恒认为,“新农人”要具备四个“新”:新知识、新思维、新产业和新业态。“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会把手机当‘农具’,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技术为农业赋能。”陈前恒表示,现在的“新农人”还更重视农业全链条增值和产业融合,出现了如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产业发展更多样。

85.2%受访青年看好“新农人”兴农大展拳脚

2021年3月,刘帅开始在田间地头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扶持12户农户转型创业。此外,他还积极帮助当地居民就业,“我们的员工基本是在镇里生活的阿姐,平均年龄50岁”。

“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需要把以前撂荒、无人耕作的地耕种起来,让粮田真正成为良田。”2020年下半年开始,肖源及其团队带领村民赤脚踏田,在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的条件下一步步尝试,“我当时没想着在种水稻上赚什么钱,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片土地迸发生机。”肖源说,如今他们已实现了水稻种植的百分之百机械化。

调查显示,85.2%的受访青年看好“新农人”在“兴农路”上大展拳脚、施展抱负。对于期待“新农人”为乡村带来的改变上,51.9%的受访青年期待帮助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50.3%的受访青年希望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49.3%的受访青年期待引进和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其他还有:使农村耕地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土地“撂荒”(48.4%);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提高附加值(48.3%);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入乡,增进乡村活力(47.3%)等。

为了改变猕猴桃种植户“滥施肥”的情况,张育每年都会开展很多线下讲座,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教授农户如何提高树体的抗逆性。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农户开始科学化种植猕猴桃。“需要像我们这样的‘新农人’向农户传递科学的种植理念和新思想,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53.7%,女性占46.3%。00后占16.6%,95后占34.1%,90后占33.3%,85后占16.0%。来自一线城市的占24.7%,二线城市的占36.5%,三四线城市的占27.4%,县城或城镇的占7.1%,农村的占4.3%。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山,李洁言,王国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