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评】东湖评论:守好荆楚文化根脉,为文旅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楚天评】东湖评论:守好荆楚文化根脉,为文旅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8月27日至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的“你好!中国”亚洲旅行商中国行·武汉大会系列活动举行。作为全球旅游热门目的地,千年江城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

文旅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文化与旅游向来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守好荆楚文化根脉,传承好发扬好“楚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方能为荆楚大地文旅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尊古而不复古”,创新性是荆楚文化的最鲜明特质之一。从改写世界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到中国历史第一段长城,从巧夺天工的“荆楚华服”到沿用至今的《九章算术》,从架起文明桥梁的活字印刷术到集中医药之大成的《本草纲目》......煌煌中华文明史写不尽荆楚儿女筚路蓝缕的创新创业事迹。“日新之谓盛德”,荆楚文化的先天基因中就带有创新元素,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同样激励着荆楚文旅事业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今年上半年,武汉文旅“频频出圈”,传统黄鹤楼创非遗集市等“新玩法”,高端文旅项目“古琴号”正式营业,东湖樱花季打响品牌,锐意创新叠加历史积淀,持续激活武汉文旅事业发展“新动能”。我们要继续发扬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荆楚精神,积极探索“新思路”、开发“新产品”、塑造“新业态”,助推武汉文旅事业进一步实现能级跃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性是荆楚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根本保证。荆楚文化初成于江汉地区的苗蛮之地,糅合了中原文化与荆蛮文化。早在先秦时期,楚人的民族偏见就最少,主张与其他民族和睦融合、取长补短,因而楚地对外交流尤为频繁。考古发现证明,丝绸之路最早发端于楚,在张骞通西域前楚地就已开通横贯亚欧大陆两端的“丝路”。包容大气的地域品格,造就荆楚大地从古至今都是开放交流的“高地”。文旅业是“流动的”,不仅要有“优质内容”,还要保证各类要素“能进能出”“自由流动”。当前,武汉正扛起重镇担当,水陆空核心港建齐头并进,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持续深化各领域开放,争创“世界旅游目的地”。我们要继续从荆楚文化汲取精神力量,秉承海纳百川的胸襟,涵养大气谦和的气度,展现襟怀洒落的风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迎八方来客,塑造“开放武汉”新形象。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和合”理念是荆楚文化贯彻始终的精髓。楚国先祖鬻熊在《鬻子》中指出“上下相亲谓之和”,强调“和”的本质是人与人相亲相爱,做到“与善仁”。楚地名臣孙叔敖主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辅佐楚庄王终成大业。荆楚文化蕴藏的“和合”精神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向善”的道德观,深刻塑造着荆楚人们的精神世界,对当地伦理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到主导性作用。大道至简,服务至善。文旅事业的长远发展还需要以周到服务将八方来客“留得住”。这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基础设施,还离不开和谐有序、友善和睦的“软件社会生态”。要深挖荆楚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打造“好客武汉”、“和谐武汉”、“魅力武汉”,弘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为荆楚文旅发展持续提供美好社会环境支撑。

文运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守好荆楚文化根脉,善于解锁荆楚文化“精神密码”,将其与文旅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久久为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文旅新篇章贡献新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泽艺(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道)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