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好合作历久弥新的秘诀是什么?这挑战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中非友好合作历久弥新的秘诀是什么?这挑战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

中非友好合作历久弥新的秘诀是什么?这挑战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

文|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马晓霖

9月6日,为期三天的2024年中国非洲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落幕,中国和53个非洲国家及非洲联盟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这两大文件给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本届峰会划上圆满句号。

本次峰会意义重大且世界瞩目,因为这是近年来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第四场峰会和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场峰会,还是六年来50多位中非领导人、400多位中非企业家再聚北京,堪称中非合作论坛机制进行系统性总结,并继往开来的关键性峰会。

本次峰会召开也正值重要历史节点时刻,恰逢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首年,中国总理周恩来首次访问非洲并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60周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50周年,也是世界格局剧变、俄乌冲突胶着化、中美博弈长期化、全球经济普遍萧条以及全球南方国家集体觉醒与崛起的关键阶段。因此,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双边领导人再次面对面、集体共商中非28亿人民、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与进步,当然是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也必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期间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家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他强调中非将携手建设具有“六大特征”的现代化,即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与和平安全,并开展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包括文明互鉴、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发展合作、卫生健康、兴农惠民、人文交流、绿色发展和安全共铸。

习近平还承诺,在未来的三年行动计划中,中国将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支持“十大伙伴行动”,以及向非洲国家提供粮食援助和零关税待遇,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500个公益项目,向非洲派遣2000名医疗队员和500位农业专家,为非洲妇女、青年提供6万个来华研修名额,为非洲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

峰会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非盟轮值国主席毛里塔尼亚总统加兹瓦尼、中非合作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法耶等,高度赞赏中非关系发展,充分肯定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非洲带来的巨大变化,并相信中非关系新定位和“十大伙伴行动”,将使中非合作论坛跃上新台阶。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双边收获满满,堪称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国际关系典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楷模,也是国家大家庭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好兄弟和好伙伴。这24年是“失望的非洲”和“东亚病夫”独立自强和携手共进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也见证了中非合作论坛由所谓“丐帮大会”向全球南方中流砥柱砥砺前行的历史进程。

据官方统计,24年来,中非贸易增长近26倍而达2821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增长80倍而达400多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10%,贸易规模屡创新高。近10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超过7000亿元,完成营业额4000亿元,投资合作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电力、住房和民生等多个领域,有力地带动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而中国所占非洲债务比例仅为1/10。

中非关系发展半个多世纪,虽然道路曲折,但成就非凡,经验更值得梳理和总结,因为这是中国与一个完整大陆友好交往的宏大叙事、成功故事和独特案例。非洲联盟54个成员国,除斯威士兰一国外,其余所有非洲国家都与中国建交并保持友好关系,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领导人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客北京,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奇观与盛景。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选择非洲国家已成为标准模式,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五次访问非洲,也表明中国对非洲情有独钟。

中非关系成功发展并且保持稳定,印证了四条一般性国家交往规律,也足以成为新的教科书般国家关系范式,匡正、补充甚至颠覆西方国家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说、经验与实践。

首先,相同和相似历史遭遇才能感同身受,同命相连。中国和非洲国家均是被西方列强侵略、入侵和殖民过的第三世界国家,都体验过“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坚决反对外来干涉。

其次,相同和相似政治追求才能同频共振、同气相求。中国和非洲国家都在谋求独立、自主和自强,都在致力于发展、繁荣和全面现代化。

其三,相同和相似交往观念才能志同道合、相濡以沫。中国和非洲国家都珍视友谊、诚信,都相信“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坚持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其四,相同和相似发展条件才能荣辱与共、长期厮守。中国与非洲国家曾经均属于经济落后、基础薄弱、科教迟滞,均认同“发展是硬道理”和“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并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非关系成功发展且非同寻常,也包含着当代中国外交的独特魅力和示范意义,是由外交主张、观念而落实为外交原则和实践,再由原则和实践上升为国际关系理论与范式创新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贡献。

首先,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中国与非洲分属不同文明体系,但是,中国从不以文明差异论敌友和远近,强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论或文明优越论。

其次,远隔万水千山,完全可以亲近如邻。距离不仅产生美,而且可以产生友谊和亲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等中国传统友谊观,使中非友谊超越地理空间且保持恒温。

其三,国家有大有小,完全可以平等相处。客观地说,中国人口、面积和经济体量确实远非任何非洲国家相比,甚至堪比整个非洲大陆,但是,中国从不奉行丛林法则和霸凌政策,更不强调所谓“实力决定地位”歪论,相反,本着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而一律平等原则,遍交朋友,包括广大非洲国家这些“天然朋友”。

其四,先富与后富,完全可以共同进步。中非交往的半个世纪,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建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世界和非洲充分见证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快速变化进程,见证中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取得进步。而且,中国强调自己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也必然一直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携手进步。

中非峰会再次在北京胜利闭幕,这只是一个高峰但不是顶峰,因为中非友谊与合作是个历程进程,也永远在路上,是没有尽头的长征,其结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和好上加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