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老家,接住流量水花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红婵老家,接住流量水花

迈合村在距离广东省湛江西站约三公里处,如今它被旅行团赋予了新名字:“冠军村”。

“全红婵”三个字被设计成最显眼的大号字,位于视线正中。下面小字写着——2024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配图是一张全红婵手持金牌欢呼的照片,眼神里闪着光。

现在,这里成为了全红婵老家的第一处“打卡点”。

回到2024年8月6日夜晚,全红婵拿下奥运金牌的消息从遥远的巴黎传来,顷刻点燃了这个村庄。全氏祠堂前,村民们聚在一起,烟花和鞭炮声在空中久久回响。当时,六十多岁的村民全伟平接受采访,忍不住大力拍一下胸脯,脸上涌起兴奋的红晕。

全红婵卫冕带来的关注度比三年前东京奥运会的夏天有增无减。人们称她为天才少女,赞叹她如何在巴黎奥运周期突破发育关,把她和队友陈芋汐比作双子星。

高涨的热度从巴黎赛场漫延到她的家乡。追随冠军而来的人气,一夜之间把安静的村庄变成了热闹景区——“冠军的摇篮”。

拐进村里大约两三百米,下一处“打卡点”随即出现:全红婵的老家大门。两米开外,还是全红婵手持金牌的巨幅海报,写着五个大字“朋友,欢迎您”。

要和“全红婵”单独合影是不容易的。游客太多了——镜头里总是同时出现好几个人,各拍各的。人们不介意和陌生人共享画面,唯一需要留神的是,别遮挡了全红婵的脸和名字。

客流带来生意,从第一个小吃摊位冒出来,到一百多家摊贩摆起长龙,用时不到一周。整个“景区”就由这两处打卡点和一条小吃街组成。保持散步速度,留出逗留时间,游完全程一个小时绰绰有余,快的话不到半小时。

很快,“全红婵老家涌入大量游客并形成小吃街”登上微博热搜。热度叠加,又带动新的人群涌入——打卡、摆摊、直播带货,每天数千人踏足迈合村。

批评声也越来越大。8月12日,新浪热点发起相关投票,约75%的网友表示“难以理解”。

在相关话题评论区,两种观点泾渭分明。有人认为需要还乡村一片宁静,也有人将其看成一件好事,“农村人累得一身病,还没多少钱,能赚钱的话这些打扰不算什么”。争议之外的共识是,噪音、围观和镜头会对全红婵家人造成打扰。

8月15日,全红婵父亲在家门口与游客们分享月饼,表示“感谢并欢迎大家”。在那之前,他曾说妻子身体不好,不住村里,自己也在果园吃住干活,生活没有受到打扰,欢迎大家来村里转一转。

这些回应没有平息舆论的担忧。当平静的村庄诞生了一位天才少女式的奥运冠军,随之而来的是追捧流量的闹剧,还是自下而上萌生的地方文旅新形式?带着疑问,凤凰网来到广东湛江的迈合村实地探寻。

8月15日傍晚七点半,距离迈合村村口还有五百米,导航显示一段红一段黄,堵车了。公路上新标注了迈合村指示牌。抵达村口,一眼望过去,路灯、彩灯和车灯灯光交替,映着一簇簇人群。

63岁的村民全振伟告诉凤凰网,人多的时候,新修的四个停车场都停不下,连路边都满是汽车——粤G最多,还有本省的粤A、粤B、粤E……更远的来自桂A、琼A和苏E。

2021年7月,凤凰网曾在东京奥运会赛前探访迈合村。那时,我们辗转询问了三五位村民,才找到全红婵家的具体位置。三年后,你只需要顺着人群流动的方向就能抵达。

村庄也变样了。进村的路拓宽了,铺上了沥青,主路的红砖统一刷成了黄色。

往里走,奥运元素随处可见。“祝贺全红婵夺冠”的红色条幅约有两三条;烧腊摊张贴着红纸写的楷体“金牌烧猪”;卖奶茶的小推车身前印刷着全红婵咬住奥运金牌的夺冠瞬间。至于全红婵佩戴过的奥运眼镜、喜欢的小乌龟摆件,也都有人支起小摊。

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全国美食街标配:新奥尔良鸡腿、手打柠檬茶、烤冷面、淀粉肠;套圈、玩具摊;托车、三轮车、手推车,还有外形梦幻的雪糕车;以及,网红景点必备——“想你的风吹到迈合”指路牌。至此,一条普通的乡村马路,完成了全国通用步行街改造。

摊位不足,有人拉着行李箱卖奥运眼镜,也有人在身上挂着各种小商品沿街流动。一家牙科诊所迅速制作了一批扇子,上面印着诊所广告,免费分发——不到一个下午,整条街几乎人手一把。

为了捧住热度,村民们发挥了极致的想象力。在全红婵老家门口有两棵凤凰树,许多游客从中解读出吉祥的寓意,抚摸、拍照,只为沾沾喜气。于是,有村民贴上“水花消失‘树’”的招牌,在隔壁卖起了凤凰树苗,38块一株。老板娘笑着说自己没有摆小吃摊的经验,才想到卖树苗,“还能看看过来的游客”。

主播们也品尝到流量带来的红利。一位广东茂名的90后主播告诉凤凰网,全红婵老家人气高,能给直播间引流。镜头只需要对准小吃街的游客,配以卖货讲解,流量自然就来了。

直播间在线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成千上万。一个从东北赶来的主播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将在迈合村的所见所闻实时直播;还有一个从湖南来的业余主播,在附近旅游,顺便过来直播一场。

有的直播团队连人带货驻扎在湛江。一个茂名市卖拖罗饼的公司,直接派出11个人来到迈合村。她们穿着统一的绿色服装,用扁担挑着竹筐,里面放着包装精美的小吃,特产氛围感十足。一些高人气的直播间观看数量时不时破万。

另一天早晨五点多,雨还没停,一支卖月饼的直播带货团队就从100公里外的茂名出发。他们还没来得及定下住宿,先赶来物色直播地点。他们看中了全红婵老家斜对面的村民阳台,最终没有谈拢。

前来打卡的人群中,最庞大的群体是家长和小孩。8月16日早晨六点半,第一波带孩子打卡的人错峰就位。这是一天中少有的时刻,小汽车能顺畅地开进村。家长带着孩子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全程不到10分钟。

一对老两口抱着刚出生三个月的孙女前来“沾沾喜气”;一位父亲专程带着两个喜欢跳水的女儿从河北赶来,寄希望她们能入围下届奥运会。

更多人怀着一种朴素的心情追随而来。与寻常景点不同,很多前来打卡的人,脸上都有一种兴奋和喜悦。一位92岁的老人胸前挂着一枚五十周年党员奖章,他在两位家人的陪伴下,从隔壁茂名市赶来参观。据其家人介绍,是老人专门要求过来看看。老人家听力不灵敏了,但捕捉到全红婵的名字,他颤巍巍地称她是“国宝”。

这里也被旅游公司纳入线路规划。茂名的一家旅游公司趁机推出覆盖“全红婵老家”的一日游旅行团,分为购物团和纯玩团,价格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还有本地的旅游公司组织起老年团,98元一天,玩两三个景点,迈合村是第一站。在旅行团的广告中,迈合村有了新的名字,“奥运村”“冠军村”。

连全红婵老家房子的方位,也被各路人马津津乐道。有人把房子所处位置比作“龙头”;另一位专程从广州赶来的人,对围观的大伙一边比划一边形容门口两棵凤凰树叶随风波动的形态,称全家老宅的格局叫作“风水轮流转”。

离开热闹的小吃街,只有少许游客往迈合村深处走去。两位从上海出差,顺路过来参观的年轻人,绕着村里许久无人居住的红砖房走了一圈,向村民打听村落的历史。

当平静的村庄在滔天的流量后化身“奥运冠军景区”,所有当地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被改变了。

为迎接汹涌的人群和热度,当地尽最大努力做了接待工作。至少五位交警在村口同时指挥交通,警察和特警驻守在全红婵家门口。驻乡干部、社工、环卫工和学生志愿者都来了。十多位村民也被召集过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据《湛江日报》,当地区、镇、村三级都调动起来,全力维护迈合村的卫生、交通,保障安全和秩序。

三年前,凤凰网在迈合村村委会办公室采访过村支书全南山,当时,他独自在办公室工作。如今,村委会的人手多了好几位。一位村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如此描绘他们的工作:“这么多人流量和小吃摊,路上基本看不到垃圾。”

新的工作岗位顺势诞生。年轻人去摆摊,村里一些腿脚灵便的老人被选去维持秩序或者做清洁工作。

63岁的全振伟头发从鬓角露白,他主要负责打扫停车场,每天工资150元。在得到这个机会前,他很久没有找到一份工作了,“没有活儿可以干,年纪大了就干不动了”。他曾当过几年保安,去年因为年纪大被辞退。

还有工资更高的岗位。66岁的全南就每天能拿到200元,还包两顿工作餐。年轻的时候,他干过商场管理、会计、保安等等,“什么活儿都做过”。这回主要负责维持村里的秩序,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中途休息两次,共三个半小时。他觉得挺辛苦,但又“为本村感到光荣”。

一位八十岁的村民也谋到一份捡垃圾的活儿。他提着垃圾袋,拿把火钳,简单清理小吃街的垃圾,每天收入一百多块钱。

在迈合村摆摊的人,本村的和外来的都有,大多数原本就做着流动小生意。摊位没有租金,能在黄金地段支起摊子,比的是谁消息更灵通。

本村村民自然占有信息优势。在全红婵参加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前两天,陆续有粉丝来全家门口参观,几个有生意头脑的村民就开始在附近卖饮料和小吃。

随着热度上涨,以全红婵家为圆心,一个个流动小摊就像藤蔓一样天然往外延展。越靠近全红婵家的摊位往往跟村子有更强的关系属性。

小吃街基本成型后,36岁的村民全烁和妻子才想起来摆摊。好位置早就没有了。幸好有亲戚在街上有店面,他们说说好话,在旁边支起了玩具摊子,也卖烤肠。

即使是外村人,不少也跟迈合村沾亲带故。40岁的李大勇是隔壁村人,原本在附近学校门口卖糖水,听亲戚说这里生意好,他抓住机会占了个好位置。

邻村26岁的徐雪也靠迈合村的亲戚传递消息,把握了商机。她平时在路口摆摊卖早餐,过了上午十点就没什么生意。这天来得晚,徐雪只找到垃圾桶旁边的一处空位。一两平米大小的空地,背靠一堵墙,能支起一把大伞,旁边有条小巷,时不时有穿堂风。最重要的是,这已经是目前距离圆心最近的位置了。

徐雪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马上读小学,最小的孩子正在学说话。“感觉很难熬,能赚一点是一点”。她摆摊的位置从来都是随机的,偶尔碰上城管就转移,反正“哪里热闹就去哪里”。

来这里摆摊后,她有了一个固定的摊位,收入也翻倍了,每天除去成本能赚三四百块钱。她说这是小本生意,她羡慕隔壁成本更低的柠檬茶摊子——有小贩晒出截图,一天能卖出652杯柠檬茶,正准备再买两个大茶桶备货——但那种“要交钱学,自己研究不出那种味道”。

东西卖完后,徐雪往往多留一会儿,担心摊位被别人占去。摊贩们光靠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标记了领地。偶尔出现争执摊位的情况,摊位管理组的工作人员就会介入处理。

年轻人更多靠网络获取消息。90后男生陈音看到迈合村直播后决定过来摆摊。他在湛江城区最热闹的步行街卖3D打印恐龙摆件和发财金鱼。他感觉这个地方来对了,“相当于过年,有些人原来只能卖一两单,在这里估计能有上百单”。去掉成本,陈音每天能赚五六百块钱。收入是从前的好几倍。

最远道而来的摊主是河南人赵西厂。他今年50多岁,三个月前从老家周口到湛江摆摊卖酱香饼。亲戚在当地开饭店,听食客聊起这条小吃街,转头把消息告诉他,他就骑着三轮车过来了。他在整个小吃街转了好几圈,没有寻到摊位,只能摆在村口,又因为影响交通,被撵了几回。他跟旁边摊位的人求情,“挣点钱都不容易是吧?”后来对方往里挪一点,给他留出了两平米的空间。

村里的小卖部也受到了人气眷顾。晶晶家的小卖部在村子深处,距离全红婵家大约200米。以往奶奶半个月进货一次,现在一周就要进货。烟和矿泉水是卖得最快的。

卖羊蹄的莉莉告诉凤凰网,白天摆摊,只能头一天夜里处理食材。她和丈夫、弟弟共同经营一家羊肉铺,开店以来,晚上十一点陆续收摊后,丈夫还要冲洗熬煮食材,她也搭把手,一直持续到五六点。上午九点,弟弟换班出摊,她睡醒了就又起来帮忙。他们“没有涨价”,“挣的是辛苦钱”。

被改变的当然还有村子和全红婵家的宁静。

每天早上九点,小吃摊就陆续支起来,一直坚持到晚上十一二点。下午三点开始,人流达到顶峰,此后一直保持。8月中旬的午后,温度达到31度,热气混合刚下过雨的潮湿,向每个在室外的人发起攻击。但在全红婵家门口,整整一个小时,前来打卡的游客没有断过。噪音持续存在着。

还有隐私问题。在小吃街走一圈,至少入镜几十只手机镜头。摄像头对准的不是主播,而是流动的人群。此外,随处都有游客拿出手机拍照。偶尔空中还盘旋着无人机。

镜头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全红婵家门口。有的人举起自拍杆,有的把手机穿过围栏,伸进院子。这些围拢过来的镜头和背后的眼睛,扰动着这栋简朴的两层小楼。

三年前,全红婵夺冠后,村里的人气聚集了大约半个多月,就逐渐散去了。今年小吃街的流量能维持多久?至少目前仍然看不到尽头。

就连“鬼节”都没有减弱小吃街的人气。在当地,农历七月中旬是“鬼节”和传统中元节,有夜里不出门的风俗。但那两天赶上周末,小吃街夜市仍然热闹到晚上十点。收摊时间则更晚,为了多赚一点钱,往往等到街道空了,摊主们才开始收摊。

面对自发涌来的流量,当地也做出了回应。《湛江日报》将全红婵家门口命名为“文明打卡地”,称村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并发布推送介绍——全红婵家乡,还有更不能错过的“打卡点”;“湛江发布”则以“湛江网红村地图”为标题,借机推出了其他村子的宣传文案。

如果把广东地界比作一条鱼,湛江就像鱼的尾巴,远离最发达的广州和深圳。202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湛江GDP增速垫底,排在倒数第二。

对这条鱼尾巴来说,怎样焕发活力,是摆在眼下的问题。8月15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官方微信发文评论道:“当全红婵带火家乡,如何打好这张流量牌?”

迈合村人口大约两千五百人,年轻人占三成左右。村里以全姓为主。村民们靠着种果树、打零工、做小生意维持家用。“村风一直很好。”70岁的全大爷说。他是迈合小学的退休教师,全红婵伯父是他的学生。遇到他时,他正在给游客免费讲解全氏宗祠。这座宗祠重建于2001年,往里走,能看到武魁字样。宗祠意味着家族的根基和归宿,每逢婚丧嫁娶,族人习惯在这里举行活动。全红婵夺冠的立牌,就在祠堂门口摆放着。

凤凰网随机询问了十多位村民,从孩童到年轻人,再到中老年人,每个人都对游客涌入村庄感到喜悦——即使他们不摆摊,没有从中直接受益。“喜欢热闹”,“没有被打扰”是访问中出现最多的答案。

假使某一天热闹重新归于宁静,这条小吃街上的大多数人,将回到原来的生活。

一位受雇看摊的阿姨已经打定主意,过些天就继续回到此前工作的学校食堂。

糖水铺子老板李大勇已经决定开学后就重回以前的摊点,这里虽然流量多,但熟客都在原来的铺面。

全烁觉得,这波热度大概会在开学后慢慢减弱。“旁边就是小学,就算有人流量,为了安全问题,可能也不让摆摊了。”他和妻子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如果不摆摊了,妻子将回家继续种果树,他靠打零工挣钱。他有工头的联系方式,去工地上做地面硬化、卖水果、做装修,“有什么活儿就做什么。”

晚上九点,进村的游人变少了。十点,人流倒向村口,小吃街腹部终于露出了一些空地,摊主们陆续开着三轮车返家;十一点,一个在全红婵家门口直播带货的人换到一处墙角蹲坐,继续直播;十一点半,一名游客抓住机会拍下难得空无一人的全红婵家大门。几个村民正在打扫一间废弃许久的牛棚,准备第二天开早餐铺。

没有村民知道,人流兑换财流的日子能持续多久。他们选择抓住一点是一点。

在央视《面对面》访谈中,谈及希望大家如何对待自己,全红婵面色平静地说:“希望以正常人对待,我不想这么多人围着我”。

临近8月18日的凌晨,最后几位游人走到村口,往回望,隔开一段漆黑的路,小吃街的光还远远地亮着。

应受访者要求,全烁、李大勇、徐雪

陈音、晶晶、莉莉为化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