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古琴名家王鹏|艺术本无圈 古琴境界在八个字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专访古琴名家王鹏|艺术本无圈 古琴境界在八个字

古琴名家王鹏应邀参加华人国学大典崆峒系列活动并在雅集上抚琴。

2024年8月7日下午,一场以“原韵”为主题的雅集在崆峒山风景区内举行。这是由凤凰网主办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走进甘肃平凉的系列活动之一。

如果说当天上午的名家演讲与圆桌对话是理论的、抽象的、思辨的,那么下午这场汇聚琴棋武医的崆峒雅集,则是立体的、具象的、活泼的。一天之内,既坐而论道,也临风赏琴,相得益彰,都是从道源圣地体悟中华智慧。

在崆峒雅集中,著名古琴家、“钧天坊”创始人王鹏先生先是以一首古曲《鸥鹭忘机》拉开琴书对话序幕,又以《平沙落雁》为太极与书法表演助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仙风道骨的王鹏,如同古画中走出来的名士,蒙蒙细雨的崆峒山也在他那深沉旷远的琴声中越发显得空灵。

这种意境与道家文化有何相通之处?在日益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古琴的审美精神以及背后传达的人生智慧,有何当代价值?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与王鹏先生在崆峒山中小坐,听这位古琴家讲述自己的琴道人生。

王鹏,“钧天坊”创始人, 著名古琴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以下是访谈实录整理:

凤凰网:您在崆峒雅集上首先弹奏了一曲《鸥鹭忘机》,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王鹏:这首琴曲很古老,800多年了,它是宋代刘志方所作。讲一名渔夫出海捕鱼,很多海鸥落到他船上,感觉非常和谐。回家后将这事告诉老伴,老伴问他为什么不抓一只回来?渔夫起了机心,第二天出海时,那群海鸥在天空盘旋,不再落下来。

这其实讲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对自然不能有过分要求。我听国学大典的主题演讲,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深有感触,人不要强求改变自然,而要顺应自然。

凤凰网:您讲的这种人生境界特别符合道家精神啊。尤其是“道源圣地”崆峒山中听此曲,更加觉得空灵、旷远。那么,从艺术审美来看,古琴与道家文化精神有哪些相通之处?

王鹏:古琴讲究修身养性,返其天真。人出生的时候是天真纯正的。《礼记·乐记》里说“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只有音乐不能表现虚假的感情。我们的话语可能会有欺骗性,但音乐不能,作不了假,在弹琴时,我可以感受到音乐那种真诚跟自己内心的真实连接。

古人说“琴者,心也”,通过心去感受音乐传达的真情实感。我用八个字概括古琴所追求的境界,就是“自然而然,与物同化”。比如说这段音乐里面由几个音符组成,无论它们的时间长短、音量大小,音符之间的逻辑关系全是正确的,你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当你觉得一切都很正常的时候,就是最佳状态。当你过于去强调感情或者是无情的时候,它就脱离自然了。总之就是要随心,叫“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还有一点,在弹琴的时候,如果你接近了某种临界点,就是技艺与情感都配合到极致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就像“列子御风”一样,不知道是风驾驭他还是他在驾驭风,已融为一体了。

我相信这种精神应该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不做作,自然而然地,把所有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道家讲道法自然,我们当代人应该从音乐中、从道家的音乐审美当中得到启示。

凤凰网:这话听来颇有庄子所讲庖丁解牛之感。

王鹏:是啊,庄子也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道家就是这么欣赏音乐的。当代那种让人痛哭流涕,让人开怀大笑的,都是表层的音乐。

凤凰网:但大部分人似乎很难达到这种欣赏境界。您觉得古琴的这种审美精神能为当代人提供怎样的价值?

王鹏:我一直认为人有三个修行的步骤。第一步是你能不能守住本真。第二步是认知,是判断,知晓自然社会、甚至人生与宇宙的运行规律。这其实就是悟道。第三,就是潜能与创造力的开拓,这也是人生修行的重点。而弹琴,正可以帮我们挖掘潜能、提升创造力。

古琴背后的理念与人、自然都是相通的。古人说五音对应人体五脏,五行。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也是个小宇宙,当你能通过弹琴唤醒你对自然真善美的理解,这时候的音乐才更加深刻,才有意义,这是一种通过音乐以明心见性的一种修行过程。

王鹏在崆峒雅集上演绎古琴与太极的完美结合。

凤凰网:我注意到,您与其他音乐家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您创办的钧天坊,实现了产业化的运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平凉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针灸传统、道教音乐、地方民俗、非遗技艺等等,如何让它们更生动活泼地传承,特别考验当代人的创造力。这里面有个如何创新性发展的问题。您在非遗的“活化”传承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能否作一些经验分享?

王鹏:我在2012年时就提出一个观点,要把“非遗”传承好,就一定要将其融入当代生活中,只有跟当代生活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你就给它增进了新鲜血液,可以让它在当代用起来。比如说传统六艺里的“礼乐射御书数”里的“射”,现在经常射箭不太现实,但可以转化成斯诺克。斯诺克运动也是要用心念,是一个越安静越好的一个运动,它跟射箭百步穿杨所要的那个心念一样。心念的力量结合技艺的训练,完全可以把它做成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活动。再如“御”,现在也不大可能去驾马车了,但可以开发越野车的场地驾驶体验,仍能找到跟大自然之间的那种关系。

我这些年比较关注当代文人的生活美学与生命态度的研究。把古代“六艺”“九雅”的文人生活融入当代,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凤凰网:在我印象中,近些年古琴似乎“出圈”了,年轻人学古琴似乎变多了,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小众乐器“出圈”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王鹏:古琴是越来越流行了,因为我们越来越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但说古琴“出圈”,这个对“乐”的理解就有问题。我对“乐”的理解,是一种各种艺术精神的总和,是一种艺术精神的概述。什么叫出圈跨界?“乐”的精神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东西。现在我们陷入一个盲区,总觉得这个艺术是一个行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技艺,然后划定了各自的边界。

我们不要把它看得这么狭隘,它无所谓小众与大众。刚才同时表演的书法和太极,也是在提按、刚柔、快慢、虚实的生命节奏中,感受自然而然、与物同化。我们要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总结出一个共同的艺术精神,殊途同归嘛,这才是我们对“乐”应有的理解。从艺术精神来看,本来就没有圈,只是人为地设定了各种圈。

古琴名家王鹏接受凤凰网专访。

凤凰网:听您这么一解释,我发现文化旅游其实也是这样的,都在讲跨界融合,其实“游”的状态,原本就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探讨传统文化如何赋能当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刚才听您聊道家审美精神,平凉作为“道源圣地”,确实拥有宝贵的文化资源。您既是古琴演奏家,同时你创办的钧天坊经营得也非常不错,您觉得琴道与商道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吗?

王鹏:古琴所代表的精神,如轻微淡远、中正平和,这里面有天地精神,有人文情怀,这是根基。钧天坊的经营理念特别简单,我从不搞什么商业炒作,那些技巧我也学不来。我只有一条。叫“以利他之心,自然而然获利己之利”。这也是道家的管理方法。

首先,我要把好琴制作给大家,不好的琴我绝对不会卖出去。自然而然,靠口碑相传,赚这样的钱,我心里踏实。不能一夜暴富,但可以保证永续经营。

【访谈、整理|甘敏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