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助农挑起“金扁担”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吉林省:科技助农挑起“金扁担”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近年来,吉林省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从无人机植保到卫星定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粗放型”种植到精耕细作,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吉林省深挖科技潜力,向创新要产量。

旱地也能种水稻?眼下,正值夏管关键时期。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公主岭市丞霖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田里,看到农民们正在进行人工除草工作。

“今年,采用覆膜滴灌旱种水稻的方式,将种子直接播种在旱田,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层,实行旱种旱管,整个种植、管理环节都更便捷,实现了旱地种出‘稻花香’。”合作社理事长王显武告诉记者。

昔日盐碱地,今日米粮川。在大安市海坨乡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经过精心治理的万亩盐碱地已是碧波荡漾的水田。在这片土地上,春耕、秋收全程机械化,田间管理由大数据云平台实时监控,人工操作从传统的田间地头,转移到了电脑前、遥控手柄旁。

“以前这里基本寸草不生。”该企业执行总裁孟宪东说,通过采取交换排碱、增碳培肥、淡化表层的水稻生产一体化技术,改良土壤种植层,做到当年改、当年种、当年稳产丰产,每公顷能产粮1.2万斤以上,达到中高产田水平。

针对不同田间管理需求,该企业研发了“精农云”“蓝鲸云”两套智能系统,一个监测苗情,一个监测水情,用数据代替经验,以设备代替人力,实施精准精细管理,建立全链条信息化服务,为种粮挑上“金扁担”。

一年变良田,两年夺高产。科技的力量将盐碱地逐步改变为有高效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2023年,吉林省新增盐碱地改造耕地25.4万亩,力争到2030年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

向农业技术要产量,今年,吉林省全环节全链条挖掘“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增产潜力,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密植”“一喷多促+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快筛选更多耐密、耐盐碱突破性品种,集成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手段,加快智能免耕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研发创制,补齐坡地小型农机、多维移动无人驾驶农机等短板,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