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欣赏吴昌硕的《花卉册》。本报记者 田呢摄/光明图片
观众在欣赏沈周所绘长卷《湖山佳趣图》。本报记者 田呢摄/光明图片
观众在吕纪的《锦鸡山茶图》前驻足观看。本报记者 田呢摄/光明图片
【带你一起看大展】
自古以来,浙江山川毓秀,文风炽盛,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大批优秀书画家。日前,“墨韵文脉——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名家云集,佳作纷呈,馆藏的明清书画精品及相关文物70件(套),反映了这一时期书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面貌,体现出浙江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湖山览胜 人文荟萃
湖面开阔,山脉逶迤,起伏的丘壑多用披麻皴,苔点圆厚,尽显江南的秀润之韵。几叶扁舟相划,雁群掠空而过,点景人物亦刻画传神。“明四家”之首沈周所绘长卷《湖山佳趣图》徐徐铺陈,作为展览开篇,以湖山胜景引观众漫游其中。
这幅画作上题有:“顷年自杭游回,梦寐未尝不在紫翠间也。”沈周一生极少远游,杭州之行后,已年近耳顺的他忆写了西湖秀丽景色。笔墨间尽显“粗沈”特征,粗健润泽,苍劲凝重。
浙江的自然山川滋养了众多赴此地交游、求学、生活的书画家。明清时期,各地文人墨客在此赏玩山水、结社赋诗,激发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艺文交流。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擅画山水,孜孜一生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宗,心摹手追。他的《仿大痴富春山居图》秀润苍浑,元气淋漓,是与少年好友于杭州相逢时而作,画中自题:“湖光山色,映彻心目,偶思大痴富春长卷,遂作此图。”
浙江不仅留下了诸多名家行迹,皇家宫苑更汇聚了南北精英画师。明代知名的浙江籍宫廷画家众多,戴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春耕图》绘农人扶犁扬鞭、叱牛春耕之景,笔法苍润,风格遒劲,既有南宋院体遗风,又有元人水墨画意。其劲健、雄浑的艺术特色影响了诸多画家,被奉为“浙派”宗师。一同展出的还有宫廷画家吕纪的《锦鸡山茶图》,画中梅花与山茶相映,锦鸡栩栩如生,巧妙的布局,加之细腻的设色与工笔技法,别开生面。
“我们从广州来,没想到能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浙博国宝级藏品,很兴奋。”姜女士牵着儿子,一边赏画,一边认真听着馆内志愿者的导览。
流派纷呈 名家辈出
明清时期,浙江书画的地位举足轻重。书画家们扎根本土文化,追求笔墨创造,诞生了“浙派”“武林画派”“西泠八家”等重要艺术流派,对“扬州八怪”“海派”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展柜中,丁敬的“千顷陂鱼亭长”印方角白文,线条刚挺;“奚冈私印”朴茂古秀,书印相融;蒋仁的“蒋山堂”印则于苍劲中见朴拙,别具天趣……“西泠八家”是清代浙派篆刻的八位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以秦汉为宗、以金石入篆,崇尚古意,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与文脉赓续。其后百余年,浙人治印之风延绵不绝。1904年,在西湖孤山脚下,浙派印人相互研摹的西泠桥旁,近现代印学重镇“西泠印社”成立,彪炳印学史册。
近代以来,江浙皖一带的文人画家涌入上海,逐渐形成了兼具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海派。其中,以赵之谦、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浙江籍书画家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展厅中,赵之谦的《花果扇页》与蒲华的《风雨归舟图》交相辉映,任伯年的《玉局观禅图》将人物置于清幽山林中,古松与山石增添了画中禅意。
值得一提的是,海派艺术深受清代金石学影响。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融通诗书画印,他以金石入画,将写意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此次呈现的其“苍石父”“吴俊长寿”双面印、“周甲后书”“无须吴”等篆刻作品一如其画,开“朴野”之风。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表示,明清书画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希望此次来京展出的馆藏明清书画精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浙江古代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墨韵风骨 文脉赓续
明代中叶,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的心学理论,对晚明士人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画家徐渭提倡为文为画都要表现本真自我,他的《葡萄图》中,串串果实挂枝头,笔墨奔放、不法形似,道出历经艰辛后深刻的人生感悟。
画家陈洪绶则以高古奇骇的风格独步艺坛。《羲之笼鹅图》描绘了王羲之携家仆笼鹅而归的情形,独特人格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充分展现。
明末清初,风云变幻,文人士大夫在鼎革之际,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关切。此次展出的黄道周《唐棣之墓志铭》卷,古朴峭厉,颇有魏晋风度,是黄道周深厚学养、崇高人格的外化表达。
梅兰竹菊高洁清雅,桃花杏花舒逸烂漫……在清代金农的《水墨花卉册》中,简拙秀润的笔墨绘出不同花卉,吸引着众人驻足欣赏。“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博学多才,其书画别有奇拙,不仅以“漆书”独具一格,更多绘花卉小品。
或隐逸淡泊,或磊落豪雄,或狷介放浪,从明清书画作品中,不难窥见书画家强烈的心灵真性,展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骨与雅趣。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2023年以来,中国美术馆持续与多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展开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系列展览,活化古代书画精品。“希望这一博物馆与美术馆合作的新范式,能够为观众架起沟通古今的书画之桥,让墨韵文脉绵延赓续。”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9月20日。
(本报记者 田 呢)
新华网2025-01-17 21:39:39
荔枝新闻2025-01-17 21:32:19
央视新闻2025-01-17 21:30:46
央视新闻2025-01-17 21:18:10
“年经济”火爆点燃消费热“引擎” 一抹中国红最是显眼浓浓年味儿拉满
央视网2025-01-17 21:16:26
人民网2025-01-17 21:15:42
贵州日报报刊社2025-01-17 21:14:05
央视新闻2025-01-17 21:12:45
新华社2025-01-17 21:11:52
新华社2025-01-17 21:10:10
财经聚焦·地方两会经济热词丨首发经济,2025年有何发展新动向?
新华网2025-01-17 21:08:57
央视新闻2025-01-17 21:06:58
统计微讯2025-01-17 21:06:10
新华社2025-01-17 21:05:05
央视新闻2025-01-17 21:03:24
新华社2025-01-17 19:57:15
报告曝光美方对中国网络攻击和窃密行为 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相关恶意活动
央视新闻2025-01-17 19:55:27
“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规定之一”——欧美业界“差评”美国芯片出口新规
新华网2025-01-17 19:54:41
全球连线|“洋面孔”旁听上海两会:“学习中国经验 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
新华社2025-01-17 19:53:14
新华社2025-01-17 19:52:08
中国日报网2025-01-17 19:50:41
光明网2025-01-17 19:49:17
人民网2025-01-17 19:48:36
求是网2025-01-17 19:47:39
中工网2025-01-17 19:46:41
央视频2025-01-17 18:04:17
科技日报2025-01-17 18:04:02
人民网2025-01-17 18:02:55
中国新闻网2025-01-17 18:01:51
统计微讯2025-01-17 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