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尚能饭否?今年是“倒数几周年”?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北约尚能饭否?今年是“倒数几周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北约75周年,于华盛顿举办峰会。对于这场战争贩子的派对,唯一值得关注的不是“北约的新敌人”——因为这已确定了,就是中俄朝伊——而是“北约有没有能力对付他们设定的新敌人”。

一言以蔽之,北约存在的基础是“恐惧”,前提是“敌人”,目的是“和平”,手段是“威慑”,结果是“战乱”,相当符合战争贩子的利益,因此也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温床——凡事往坏处去想,往往八九不离十。

这便是为何现实主义者预测世事,通常准确率较高,因为世界被战争贩子的逻辑所框限了,而现实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们的附随组织。

拜登在北约峰会上发表讲话东方IC

拜登在北约峰会上发表讲话东方IC

在二战后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或许可以说北约的恐怖平衡战略创造了暂时的和平与繁荣。但在苏联解体后,世界有一个机会摆脱现实主义史观的束缚,实现更长久而广泛的和平与繁荣,但在战争贩子的刻意引导下,北约决定扩大而不是缩小。

北约扩张的理由是,确保原初的敌人不可能重新崛起,方法是收编前苏联的朋友圈,以确保“世界秩序就是北约秩序”之新现实。不如此,战争贩子们会失业,现实主义者们则会失智。因此,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却总是维持在保鲜状态。

批评战争贩子就好了,为什么要批评现实主义者呢?因为中国的和平方案就是想摆脱战争贩子的逻辑,此一愿望,更多地站队于理想主义,在当前的世局里似乎有点“不现实”。既如此,我们就要与现实主义拉开点距离。

已有人正确指出,中国的和平方案着眼于实现“积极意义上的和平”,扬弃“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他人不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各种概念,而后者正是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支点。

北约的话题丰富而复杂,但具体问题也可以简化为两个,乌克兰与台湾。这两个问题的背后,就是俄罗斯与中国。

北约的恶梦——乌克兰

俄乌冲突前,米尔斯海默认为两造不会发生战争,但事实证明他错了。回头检讨,米尔斯海默坦承自己犯了至少2个错误:

他假设普京已经吸取了美国在阿富汗与伊拉克的历史教训,不会鲁莽踏入战争泥淖。此其一。

他没有意识到西方对乌克兰军队的训练程度,已如同实质的北约成员,但普京意识到了。此其二。

正如批评米尔斯海默的同行所言,米氏过度关注地缘政治的交互作用,借此嵌入他的理论,而轻忽了相关各方国内的动态细节。

国内的动态细节,就是重点,而所谓“积极意义上的和平”,就是专注于各方的国内问题,并由此拓宽各国和平共处的方法与途径。而具体方法,就是经济发展,借此消弭各方内部的极端主义。关于此,澳大利亚学者鲍韶山已做了比较完整的说明。

按北约的设想,无论俄乌战争结局为何,乌克兰必须要成为实质的北约成员,以作为欧洲防线。若如此,乌克兰的军国化无可避免,但欧洲却无力拯救乌克兰经济。这意味着,欧盟与北约会产生矛盾。

北约峰会期间泽连斯基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和研究所发表讲话。东方IC

北约峰会期间泽连斯基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基金会和研究所发表讲话。东方IC

这便凸显了兰德公司某研究员在华盛顿峰会上的警告——北约最大的地雷是欧洲政治的未来,极端主义政党和意识形态分歧的上升,可能会动摇联盟的团结和政治基础。

还有类似的警语——“今天北约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联盟内部,尤其是不断上升的民粹主义和继续质疑联盟价值的公众,而不是来自国外的对手。”

从更深的层面看,极端主义崛起的主因就是经济,欧洲自身难保,如何用军国主义持续“畜养”代理人?况且,北约支柱是美国,而特朗普反对再过度投资于欧洲防务。既然欧美都在“内缩”,致使北约问题指向一处:钱从哪里来?

个人认为,北约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将科技、产业与防务结合起来,各成员国在北约分享技术,同时,共同投资于新兴产业发展,方能避免过度投资于不切实际的防务。具体例如,对无人机、AI等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并施行军民两用计划。

也唯有如此,“乌克兰重建”对欧洲才有实质意义,因为各国可调动更多民间企业的资金投资乌克兰,而不是从阮囊羞涩的税收里挪钱。

欧洲想走这条路,要先问俄罗斯答不答应停战,再问中国答不答应投资。这便使得北约的敌我设定产生内在矛盾,这才是北约的真正恶梦。

因此,对中方而言,最佳战略选择,就是成为欧洲无法拒绝的合作伙伴,借此最大程度削弱北约的存在意义。只是在做法上,不宜将欧洲视为整体进行合作谈判(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就是负面案例),而要从个别朋友开始,逐步完成自己的友岸队伍,孤立大西洋主义的死硬派。

某种程度上,谈北约,就是在谈美国国内政治,讨论欧洲成员的意向是多余的,然而,美国政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质变,今年选举将决定北约未来走向:民主党胜,北约是美国的,特朗普胜,北约的“盈余”是美国的,亏损则是欧洲的。

因此之故,这次的华盛顿峰会,各方谈得气虚,绝大部分意见是否有意义,要看今年美国大选结果。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北约真正的敌人在内部,而不在外部。

北约的幻梦——台湾

北约既然标定了新的“邪恶轴心”,是否将东扩到东亚地区就成了各方瞩目的焦点。本届峰会邀请了澳新日韩与会,即围堵中国的阳谋,而围堵之重点议题,当然就是台海问题。

顺着现实主义逻辑想,北约想扩及到亚洲并不奇怪,因为北约是美国的,美国队友大都在欧洲,亚洲的可靠队友凑不满一张牌桌。而这种想法恰恰凸显了美国无法在亚洲建立“北约体制”的事实。

炒作台海问题是北约东扩的主要支点,但以台湾为中心看局势,澳、新两国太远,顶多只能站在防御位置为美国看门;日、韩两国则太近,有俄罗斯与朝鲜制衡,也难站在攻击位置。所以北约东扩至亚洲,基本就是个假议题,连AUKUS都无法在可能的台海战争里发挥作用,遑论欧洲早已不强的“列强”。

北约与亚洲的连结,唯一可能契合之处就是如上述,透过科技、产业与防务的结合,形成一种松散的架构,作用是“唬人”。这一点,连“台独”都知道,所以不敢寄予希望,甚至不敢多谈。

北约在“台独”眼里唯一有意义之处,就是乌克兰。蔡英文在卸任前,不断询问来台的美国政要,是否会持续支援乌克兰,原因无他,“台独”都将乌克兰的命运与自己的未来绑定,乌胜台胜,乌死台死,说到底,就是以此估计美国国力还能不能保护代理人而已。

到台的美国政要,不是只有民主党,还有共和党,后者察觉到台湾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在意,甚不以为然,索性公开警告台湾,别把自己描绘成另一个乌克兰,因为美国根本没有足够资源保护所有代理人。而相较于民主党,真正务实看待资源投入选择的是共和党,台湾别支持错对象。

再者,当前的共和党人远比民主党人诚实,愿意坦承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还可作为旁观者而不参战,但在台湾问题上就没这么单纯了。卷入台海战争,除了会严重损害美国国安,甚至会让条约盟友(日,菲)也受到战争波及,一举被抹除美方于东亚的存在。

共和党这个论点与特朗普的主张切合,即认为应集中资源对付中国,方法就是对北约进行大规模“撤资”,在俄罗斯问题上松手,并要求日韩为自己的防务付更多钱,如此才能累积与中国博弈的足够筹码。

换言之,美国共和党已做好了战略转向的准备,若特朗普重返白宫,北约的重要性恐将大幅降低,所谓“北约扩及亚洲”更是不知所云。所有美国在亚洲的条约盟友,只需要谨记三件事:付费,付费,付费。

北约峰会期间拜登的背影东方IC

北约峰会期间拜登的背影东方IC

因此才说,北约的主要敌人是自己,除了美国可能抽身而出,主要欧洲成员也倾向将军事主权一定程度自北约撤出,收回自家口袋。在华盛顿峰会上,只有提出类似警告的言论才有实质意义,其余与实力不相称的主张,都是自嗨。最有可能的发展是,北约会缩小,而不是扩张。

这么说来,北约日后若企图染指东亚问题,甚至台海问题,必然会遭到中俄联手加强分化大西洋联盟的力度,直到这个组织将野心缩小到小院高墙为止。

结语

乌克兰问题,证明北约的威慑能力效果极为有限,表面大团结的背后,全是小算盘,而集团与敌国争胜的关键,不在于谁的威慑理论更花俏,而是看哪一方最能经受持久战。

被战争贩子框限的现实主义理论,往往会忽略交手各方内部的复杂状况,从而误判。如菲律宾问题,去年四月我关注小马科斯碰瓷的时候,台湾精英大都关注尹锡悦访美,因为台湾向来瞧不起菲国,认为小马科斯小打小闹激不起浪花。但事实却是,菲国敢让美国设置中导,日韩反倒不敢。

为什么呢?因为相对于内部利益结构较为固化的日韩,菲律宾内部的利益结构比较容易“洗牌”,因此掌权者更愿意涉险。

由此观察北约,32个成员国就有32个复杂的利益结构,组织愈大,效率愈低,必然需要强而有力的集团领导人提高效率,所以,失去美国力挺的北约,等于没有,不能持久,就没戏。

一个75岁的庞大组织,可以老当益壮,也可以日暮西山,但看当前大西洋两岸的状况,我们应该问的是,北约尚能饭否?今年是“倒数几周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