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大湾区纵横交错的桥梁道路和铁路干线,拉近不同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也在讲述更多普通人与这些基建工程的故事。不同人对它们的理解和定位也许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共同的是,这些四通八达的新通道,必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变化。

作者 | 良豪

南宋诗人文天祥倘若能够穿越时空来到2024年,也许会在当下多出几分激越的情绪,把“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怆之慨抹掉重写。

他大抵不会料到,自己740多年前孤独漂泊的茫茫大海,已经被渴望跨江渡海的广东人,用另一种方式“缝”了起来。

2024年6月的最后一天,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珠江口倒“V”字形的黄金内湾中间,画上了飘逸一横。

深中通道,最让广东人期待的桥。(图/视觉中国)

深中通道,最让广东人期待的桥。(图/视觉中国)

开通首日正值周末,上桥打卡的车辆络绎不绝。有团体组织车队从深圳开车穿越大海,而大桥另一侧的中山博览中心门前,也开出了首趟去往深圳的直通巴士,甚至有旅行社早早就组织好“尝鲜旅游团”,在开通当日便带领团友出发,率先“品尝头啖汤”。

人们的火热的兴致堪比大湾区的夏天,让深中通道在通车当天就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创下1小时内通行车辆突破8000车次的纪录。这条双向八车道的跨海通道迅速红得发紫,让人恍然间以为“一半广东人都来深中通道打卡了”。

前来观光的人们激动得说不出话。(图/小红书截图)

前来观光的人们激动得说不出话。(图/小红书截图)

通车首日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深夜。车水马龙的过桥队伍,也让跨越伶仃洋半小时的车程,拉长到了接近两个小时。

尽管如此,不少人内心却很是兴奋,因为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过去遥遥相望的珠三角东西两岸,地理和精神上的距离,都在这一刻变得触手可及。

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伶仃洋上的千军万马

通车72小时后,广东省交通部门给出了这座跨海大桥的最新“成绩单”。

广东省交通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72小时,通过的车流数达30.5万车次,日均超过10万车次,这一数据远超南沙大桥等主要跨江通道开通同期的车流量,也大幅超过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日均车流量。

尽管观光体验客流居多,但“开通即饱和”的现象,还是让不少人震惊不已。有网友在评论区里打趣道,深中通道“灌满”了汽车,北边的虎门大桥“终于能够松一口气”,更北边的南沙大桥“也可以缓一缓神”,而到了下一个节假日,“在伶仃洋上方看车展的景象,也许将会成为历史”。

广东人对深中通道的翘首以盼,懂的都懂。

深中通道开通第一天,车流量就已经创造历史。(图/视觉中国)

深中通道开通第一天,车流量就已经创造历史。(图/视觉中国)

毫无疑问,广东人过去对深中通道是有一份“执念”的。毕竟,在这座桥隧一体化的跨海通道落成之前,跨越伶仃洋的方式实在太少了。

在公路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广东素有“粤道难,难在过渡口”之说,人们的生活空间被河网分隔在一个个独立的地理单元,跨越江河从来都不是易事,更不用说跨过伶仃洋抵达遥远对岸。

幸好,哪怕在深中通道通车之前,人们想要从珠江口一头到达另一头,至少也还有三个选择: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或是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重在连接港澳,南沙大桥沟通番禺东莞,但建桥的目的,都是为了分流途经虎门大桥的千军万马——或者说,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不再只能隔海相望。

1997年建成的虎门大桥,一端连着广州南沙,一端接入东莞虎门,将两地之间的行车距离缩短了120公里,结束了宽阔珠江口没有跨江大桥的历史。在汽车保有量稀少的年代,双向六车道的桥面曾被称为“世界第一跨”——同期在珠江沿岸修筑的各座重要桥梁,最宽敞的不过只有双向四车道。

设计之初,虎门大桥就已经考虑到日均8万的车流量,但在广东飞速的经济发展速度面前,这一数字很快被刷新。

日均12万的车流量、单日最高20万的车流量……在过去近30年里,虎门大桥的承载纪录不断被打破,也逐渐成为一个让广东人时常在出行时“痛并快乐着”的出行地标。

后来相继建成的黄埔大桥、南沙大桥等桥梁,也在相当程度上分薄了虎门大桥的压力。以南沙大桥为例,通车首日车流量约5万,占了当天珠江口过江总车流量的18%,当年国庆假期车流量占了过江总车流量的44%。

理论上,深中通道的第一次大考,还得等到两个多月后的中秋、国庆假期。但就目前的表现而言,深中通道的分流作用,确实称得上效果拔群。

根据统计数据,深中通道通车72小时内,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车流量分别下降38%和8%。这个肉眼可见的变化,无疑给出了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那些频繁往返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打工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幅缩短,茫茫伶仃洋已不再是难以跨越的天堑。

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被改变的珠江两岸

深中通道最关键和普适的功能在于分流,让更多人出行和回家多一个选择。

但假若说这座世纪工程建成开通唯一的功能,“仅仅”是给虎门大桥分流,那还是太小瞧它了。从城市之间沟通的角度来说,深中通道的连接不仅是地理距离的缩短,更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催化。

如果要为深中通道评出“铁杆粉丝”,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必然实至名归。毕竟早在深中通道动工建设的那一刻开始,中山人就在密切关注它的一举一动,把它变成了茶余饭后绕不过去的谈资。

当中山大桥的轮廓在伶仃洋上愈发明显,中山市的主流媒体也是纷纷开足马力,不仅细致地介绍通道的每处细节,还祭出一篇篇的旅游攻略,向没去过中山的外地游客全方位安利中山的吃喝玩乐一条龙:石岐哪里的乳鸽最正宗、三乡哪里的濑粉最地道……

深中通道开通前夕,中山主流媒体便开始奋力地给全国人民安利吃喝玩乐。(图/中山文旅)

深中通道开通前夕,中山主流媒体便开始奋力地给全国人民安利吃喝玩乐。(图/中山文旅)

套用时下最流行的梗,你问中山到底city不city,那必然是最city的那座城市。有中山人不禁感慨,曾经略显“透明”的城市,还真就支棱起来了!

一个事实是,珠江口两岸的经济发展,长期存在“东强西弱”的特点,东岸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GDP总量,远比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门三市要高。以至于很多人讨论珠三角,往往关注经济发达的东岸三城,而与西岸城市相关的话题,则常常是“宜居”“生活”“教育”“养老”等悠然惬意的词语。

这样的反差,似乎将珠江两岸划分出了全然不同的功能。但当深中通道成为全新的纽带,东西岸城市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这些泾渭分明的标签,也必然会在未来被稀释和模糊。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中山的街头多了不少粤B牌照汽车,孙文步行街上更有不少慕名前来的香港人;而从深中跨市公交里下车抵达前海的中山人,对深圳的繁华变得更习以为常,也开始谋划起在深圳发展的“双城生活”。

更不用说带动珠江口西岸的产业升级。比如中山最发达的门锁、灯具、卫浴等家居类产业,将会和在深圳、东莞爆火的电子信息产业互相结合,迸发出更多的经济机遇。

未来难以预计,但充满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山西部的古镇镇,就以灯具闻名全国。(图/视觉中国)

中山西部的古镇镇,就以灯具闻名全国。(图/视觉中国)

各大社交媒体里,关于深圳、中山双城生活以及跨城通勤的讨论,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那些希望逃避拥堵交通的深圳打工人,也已经尝试在中山马鞍岛安家,加入往返深中的双城打工人大军之中。“尽管通勤时间被拉长,但能更容易抓住大湾区提供的机遇。”

放眼全球,“一座桥改变一座城”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美国金门大桥通车后,不仅改变了旧金山的城市布局,吸引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也给过去鲜为人知的旧金山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如今,伶仃洋上方的桥梁纵横交织,珠江两岸的要素流动开始加速,整个大湾区的地理肌体逐渐连成一体,湾区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多了另一种期待。

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每个湾区人心中,

都有一条“深中通道”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并非是广东人在珠江口上绣针的最后力作。

在深中通道西侧,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万顷沙支线也即将通车,这条高速公路将沿着海面一路向北,在南沙新垦接入南沙港快速,继而通向南沙中心区,最后接入广州市中心。

距离深中通道不远处的万顷沙二十涌,曾经是一片滩涂,如今即将是2025年全运会主会场所在地。深圳、中山的市民都可以借由深中通道,在半个小时内抵达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湾区三大都市圈也因此得以紧密相连。

广州南沙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图/视觉中国)

广州南沙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图/视觉中国)

而在虎门大桥北面的狮子洋,一对塔台已经破水而出。在未来,这对塔台将连点成线,架起一条可在上下两层通行的世界最大双层悬索桥,成为另一条跨越珠江口的超级工程。

连通珠江口两岸的通道,更在地下不断延伸。

两个月前,广东城际正式“四线贯通”,佛肇城际和莞惠城际得以跨过珠江口牵手相连,组成的大号版“湾区地铁”不仅给东西两岸增加了一条跨江通道,还让沿线城市真正享受到同在一条轨道上共谋发展的巨大红利——放在之前,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大湾区纵横交错的桥梁道路和铁路干线,拉近不同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也让更多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得以讲述。不同人对它们的理解和定位也许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共同的是,这些四通八达的新通道,必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变化。

到中山吃石岐乳鸽,就能够“说走就走”。(图/小红书截图)

到中山吃石岐乳鸽,就能够“说走就走”。(图/小红书截图)

新周刊记者认识的一位江门人阿蓝,就是抢先体验深中通道的一员。开通当天,他一早便从江门出发来到中山市区,坐上崭新的蓝色跨市大巴往返深中两地。虽然回程被堵在桥上两个小时,但看着桥面上车水马龙的景象,他却觉得“堵车还是值了”。

“大桥开通,普通人其实最关心的,无非是新的目的地有哪些值得吃喝玩乐的地方,进而更新自己的玩乐版图,又或者是逢年过节回家变得更加通畅的道路。”

阿蓝觉得,无论是深中通道还是前段时间的“四线贯通”,在普通人眼里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既可以是一串省略号,也可以是回到原点的符号。

毕竟在发展潜力巨大的大湾区里,从来不缺少构造理想城市的理由和力量。

全国最火的广东地标,支棱起来了

1.30年造桥往事:把珠江缝起来.新周刊,2020-09-14.

2.“开门红”的深中通道,堵会是常态吗?跨城通勤究竟靠不靠谱?. 深圳微时光 ,2024-07-02.

3.中国最像黄金配角的城市,实在太低调了.九行Travel ,2021-04-28.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