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管理条例”,又让西方破了大防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中国一个“管理条例”,又让西方破了大防

稀土是关键战略资源,中国当然要管好。

中国国务院6月底公布《稀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可用于电动车、风能发电机组和计算机芯片等,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关键原料,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2010年前,我国的稀土走私现象十分严重,大量稀土资源以“猪肉”甚至“大白菜”价格出售,导致稀土资源储备急剧减少。近年来经过整治,这一情况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而今年10月1日起将施行的《条例》,对稀土的开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做了规范,对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稀土是关键战略资源,中国当然要管好。然而此事在一些西方媒体笔下又成了“中国威胁”。“美国之音”说,中国发布稀土管理法规是“谋求牢牢掌控战略资源”;美国“政治”新闻网的标题更奇葩:“中国宣布珍贵的稀土金属属于国家所有”, 还称“长期以来,北京对这些令人垂涎的资源的控制一直被视为对西方清洁能源和科技供应链的威胁”。

中国领土上的战略资源,宣布“归国家所有”有问题吗?中国的战略资源,不应该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吗?这些西媒的立场说穿了,就是对中国的稀土资源作了不应有的垂涎。

类似这种标题还不是个案,看这篇也是:北京说中国的稀土归国家所有。

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稀土资源,但在稀土加工和提炼技术方面,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明显,目前全球市场上约90%的精炼稀土来自中国,西方对此十分眼红。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比例在过去十年都稳定在70%左右。

近年来,西方对这种战略资源的渴求几乎达到白热化。有数据显示,美国自2020年以来在稀土项目上至少投入了近2亿美元,美国的盟友也在全力以赴开辟“绕开中国”的稀土产业链。上月,澳大利亚要求与中国关联的投资者出售该国稀土矿商的股份,一年多前,加拿大也曾责令3家中国公司撤出加稀土公司。

此次出台《条例》,正值欧盟准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于是西媒普遍将其称作“中国的报复”。这种揣测相当无聊,所谓“管理条例”,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中国国内稀土开采生产等环节制订的规范,并非针对外国的出口管制,若说中国用此“报复”欧盟的“惩罚性关税”,既不对等也不够格。

为什么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可以理直气壮地扶植、保护本土稀土产业,甚至为此赤裸裸打击中国投资方,而中国就不能制定一个更科学更严格的条例保护自有的稀土产业呢?这恐怕只能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那句自嘲来解释,即“外交就是管理双重标准的艺术”。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全球稀土需求快速增加。有预测显示,正在推动绿色转型的欧盟,到2030年时对稀土的需求将增长6倍。而直到一年前,亚洲以外第一家大型稀土精炼厂才开始在爱沙尼亚建设。可以理解,中国稀土政策的一举一动,都无比牵动西方稀土消费大户们的心。有研究表明,西方抛开中国重建稀土产业链需要很长周期和很高代价。因此,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想象国际稀土市场的未来时,西方为他们自己提议的“脱钩断链”的前景焦虑了。

至于个别美媒还提出,“忧心”中国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控制,“是在为潜在的战争做准备”,这显然是对中国无底线的抹黑和诽谤。据美媒报道,稀土是制造F-35战机、“捕食者”无人机、核潜艇等武器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没错,我们不能让这些涉及国家安全和影响世界和平的战略物资流入非法渠道,正是我们加强对稀土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此外,整治非法开采和打击稀土走私、打击境外情报机构对我国稀土矿产和技术的长期觊觎,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等,也都构成了《条例》出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扼守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咽喉”的稀土之于中国,就像石油之于中东,中国必须掌握其市场话语权。《条例》的发布与实施,有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保障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使我们在缺乏公平的国际高新科技竞争中多一分主动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