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倡议家长和孩子说方言:每天学一句、课后校外多用方言交流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多地倡议家长和孩子说方言:每天学一句、课后校外多用方言交流

如何播撒方言的种子?部分地区正号召家长多和孩子说方言。

“方言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地区的发展历史,积淀着丰富多彩、不可再生的文化信息,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员流动的增加,南城方言使用人口减少,传承正在面临威胁。”

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文广新旅局在答复委员提案时表示,我们将立足县域实际,持续加强对方言保护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如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设立一些方言兴趣小组,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方言进校园的课外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方言的积极性。同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提倡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南城方言与孩子交流。

福建省厦门市也面临着本土方言传承困难的问题。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期在公开答复中介绍,一直以来,厦门市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在积极落实国家“保护方言文化”的政策。厦门市文化部门率先开展厦门方言的非遗保护,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努力挖掘、保留、保护厦门本土方言文化。但受限于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本土世代居住居民(老厦门人)比例不断降低,厦门本土方言(也称:闽南话、闽南语厦门腔、厦门话、厦语)的使用场景变少。

而“闽南话”内部差异大、各片声腔多样,无法、也不宜“标准化”;同时还存在“文白异读”,极大的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被认为是最难学习的汉语方言之一。在经济社会现实生活中,处于人口和文化“多方杂处”现代化大城市中的厦门市民,多自发、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种种原因导致目前闽南方言尤其是本土厦门话的传承确实困难。

厦门青少年学习本土方言(厦门话)多依赖千百年来传统的家庭内部母语习得。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接下来,将积极克服困难和问题,联合教育(语言文字)等部门参考代表建议方案的建议,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做好闽南方言为载体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闽南文化的传承展示工作,开展好闽南方言文化保护和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促进闽南话等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

今年5月,厦门市教育局也对闽南话保护传承问题作出答复。

当地教育局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学龄段学生特点,指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南话相关教学及活动。幼儿园阶段:在确保根据幼儿教育大纲、规定课表上课的基础上,穿插播放闽南话广播、童谣和动画片等,鼓励幼儿多说闽南话、唱闽南童谣;布置闽南话课后作业与每日打卡等,鼓励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与孩子多说闽南话;各学校通过兴趣活动,创设机会让孩子学习闽南话。

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利用延时课堂开展闽南话教学,开展闽南语朗诵、话剧、闽南童谣等文艺活动,统筹安排闽南话选修课与社团活动,穿插播放闽南话广播。以“假日小队”的方式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家校配合,鼓励学生家长与孩子多说闽南话,采取一系列提升闽南话水平的有效措施。

中学阶段:中学生以自愿和鼓励为原则,根据各校学情开展闽南话相关教学和活动。提倡学校每周安排一定比例的推广闽南语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澎湃新闻注意到,全国多地正如厦门这样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多说方言、鼓励孩子多用方言交流。

例如,浙江金华市教育局6月6日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师生对传承和弘扬方言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学校通过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增进学生学习方言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方言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多用方言交流、多用方言表达,进一步彰显金华方言的语言魅力,增强金华方言文化的影响力。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的做法是,积极邀请莆仙方言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进校园,开展讲座,指导中小学生开展方言传承活动。同时,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家委会或在学生家长会上,宣传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引导莆仙本地家长多用莆仙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会一句方言,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莆仙方言的良好氛围,推动莆仙方言的传承与发展。

“绍兴方言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显著标识之一,方言一旦流失会影响很多非遗项目的保护。”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也表示,鼓励学校在校园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等节日活动中,表演更多的具有传承方言文化特色的节目,区教体局适时在艺术节中安排曲艺专场,进一步夯实方言文化传承的基础。加强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途径,宣传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引导绍兴本地家长多用绍兴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一句方言,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绍兴方言文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绍兴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有矛盾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实行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重的政策,肃清认识误区,让群众明白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更好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今年6月,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介绍,一方面,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坚持学校普通话的法定地位,使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另一方面,我们重视临平方言的传承和保护。要求学校上课用普通话发言,而课后校外多用临平方言交流,倡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和方便使用临平方言的领域,多用临平方言进行沟通交流。

临平区教育局表示,我们深知方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