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马仙是东北现在最抢手的职业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出马仙是东北现在最抢手的职业

作为一个东北孩子,没听过出马仙,就像不认识赵本山。

赵老师近年已淡出大众视野。然而出马仙,却以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我的世界。

互联网上现在有这样一种论调,说东北现在就业的两大好出路,一个是上岸,一个是出马。

甚至有夸张评论说,这几年东北出马的可能比待业大学生还要多。

南来的北往的,修拉锁的钉掌的,洗脚的按摩的,倒腾过一手玫瑰二手车的,现在都出马了。

楼下炸大果子的老姑夫,现在都不想当古早味小吃主理人了,预备预备也要转型开始出马了。

过去十里八乡有一个,现在一栋楼能有7个。

人人有功练,人人有马出。

大出马时代来了。

曾经我们把争抢一份好工作,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想到这马,是出马的马。

多年以后,面对灵活就业,我们或许会想起有一种灵活,是用通灵的形式讨生活。

毕竟在肉眼可见的当下。

东北出马仙已经内卷了。

东北出马仙已经内卷了

出马仙不是仙,是人。

“出马仙”是流传在东北地区民间,以供奉动物仙并通过请仙附身获得神通为基础逻辑,融合华北地区四大门(胡黄白柳)、佛道两教元素,以及满蒙萨满教传统,形成的一套复杂信仰体系。

在四大门基础上发展为五大仙——狐黄白柳灰,为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种精怪,亦有胡黄常(蛇)蟒的说法。

电影《北方一片苍茫》

民间传说这些动物仙以及一些属地散仙,为了修行得道积累功德,或是接受上方正神指派,走出洞府深山来到人间扶危济困。

仙家不便以本体示人,又无法与人直接沟通,需要附于人身。这个被附身的“有缘人”就是仙家的“弟马”,被称为出马仙。

在迷信理解中,出马仙通过附体形式在凡人与仙鬼之间充当媒介,可走阴过阳,知过去未来,能够替人看病查事、答惑解困。

纪录片《顶香》

出马仙又叫“出堂”、“顶香”,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灵媒”、“萨满”,或者类似jojo里面的替身使者,甚至峡谷里选择英雄的召唤师。

总之,出马仙,是由人来从事的一项行当。

过去人们对于出马仙的认识,往往是某个旮旯胡同里鳏寡孤独的先知,以及古老而神秘的仪式。

电影《北方一片苍茫》

当然,还有一些外地朋友将其误解成了一种邪典说唱流派,宗教融合Fushion。

不过到了2024,眼下出马仙的神秘气息大概已经消散殆尽了。

如果说之前想吃出马这碗饭,必须有一些相对古典主义的机缘,那现在出马仙这行就相当于技术爆炸了,非常后现代,好像突然一个节点出马仙大模型涌现了。

朋友圈里去年还给人上门打水光针的,今年就出马查事了。不仅这,卖鸭货的、卖馒头的,健身的、练瑜伽的,这两年无视社会分工突然都转行干出马了。

原来身边上班的朋友,疫情时可能天命感召,出马了。甚至,卖情趣用品的也脱离了低级趣味,出上了。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加上了塔罗牌等技术创新。

如果出马仙保真,那现在东北的老仙明显已经不够分配了。

在线下,围绕着丧葬用品、宗教器具、测字起名的实体店,出马仙在一些街道和区域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几乎家家能出马,店店能看事,玄学界黄河路。

更别提居民楼里的出马仙工作室(堂口),晚上小区一开灯,牌位、神龛,红白LED交相辉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如果给东北出马仙行业做一个大众点评,投到地图上,可能会比探店博主嘴里本地开了20多年的老店还海了去。

问一嘴哪有真的,我想找个尖的,坐标哈尔滨,从老城区到外五县再一路到沈阳,到处都有灵验报告,就算在同一个屯子都不带重名的。

甚至有一种错觉,出马仙在东北实现了某种家庭承包制。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谁是出马的,有人说我公公就是,有人说我爸爸就是,有人说我老公是,还有人说我就是。医学生出马一顶俩,虚实兼治,双管齐下。

如同任何一个即将饱和的赛道,过度内卷带来的是价格的毒药。

东北出马仙也不例外。

比方说,现在你想立个堂口,两千年以上的老仙,两万就给你安排了,平均一年工龄10块钱。

线上看事这块就更不用说了,有人开价200,那就有人开价66。

现在最新情况是,看事的客单价已经被打到5块钱一次了。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如果找一位转行新晋出马仙算一算,东北怎么一下多出来这么多出马仙?

料想应是:我到东三省来,只为三件事,赚钱,赚钱,还是汤姆的赚钱。

据一位网友说,他自己舅子出马一年划拉了70多个,目测个人营收几乎翻了14倍。

新入场的出马仙或许还没摸到门道就内卷了,不过纵观整个行业的中上部还是相当坚挺的。

线下查事一次收大几百,前后说不了几分钟。

破事免灾一次要千把块,只看广告不管疗效。

如果要是什么送冤亲债主、补财库这一类阵仗比较大的,那可能就得过万了,真跟烧钱一样快。

再结合着很多出马仙非常高的开单率,那这个营收能力可以说是相当可观。

写这篇稿子期间,我找到一位在网上给人答过疑的出马先生,想进入出马仙们的群聊深入了解,可我发现他几乎每天都能开单跑业务,比主编还忙,直到截稿也没空理我。

如果再考虑到出马仙的低成本投入、低门槛准入、低强度输出,的确是很有竞争力的神仙工作。

出马仙上工的前期投资的确没多少,不像电影《双瞳》里走道家成仙路子的得在大厦里盖Loft,就算请了四梁八柱,在家立了整套堂口,也就是几万钱的支出,可比开个店省钱多了。

当出马仙还不用考试,没有执业资格证,不用找人托关系,以及都不看年龄、性别和学历,甚至很多时候女性从业者会更受欢迎,属于是真正的女性友好岗位。

工作内容主要是出具咨询意见,乙方普遍还不敢不听你的。

轻松加愉快,简简单单就把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甩在了身后。

你可能会问,出马仙的生意果真就这么好做?

人们就这么迷信,不信赛先生改信赛半仙了?

其实,出马仙跟这个时代所有还在疯狂赚钱的生意有相同的底色,出马仙行业的核动力是焦虑。

甚至说,时代焦虑越重,出马仙就越受欢迎。

可以看看那些去找出马仙看事查事的,多数都是为了啥,很多年轻人是为一份稳定收入的考试。

中年人或许是为了安安稳稳开个店,创业未半而环境下行心里不踏实。

当然,还有被裁员浪潮和雇佣霸凌冲击得啥也不是的当代社畜,想让老仙出马帮要回拖欠工资。

需求端焦虑溢出了,那供给端呢?有趣的是,在出马仙的行业市场上,供给那侧可能更焦虑。

传说成为出马仙其实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老仙为了让挑选的有缘之人成为自己的“弟马”,一般前期会通过“病磨”、“事磨”等让弟子陷入逆境乃至绝境。

在正式出马之前,人往往会经历运势不佳、情感不顺、身体颓丧甚至重病,精神挫败甚至疯癫。

“萨满”(Shaman)一词,就来源于通古斯语, 意思就是——激动的、不安的、疯狂的人。

来自文献调研

如果说在下行时代里充满幻想也能算作一种癔病,那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哪有不疯的啊?

很有可能明明是吃了时代的瓜落,却误会成了自己的天命仙缘已到,心灵刚需、再就业的压力,劝天劝地,劝劝自己,得了,那还不如就出马了。

东北作家郑执的小说《仙症》,王宝强主演的电影《Hello!树先生》,诸多文艺作品都曾描绘过这样的失意群体,时代的故事从来都不新鲜。

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