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坐高铁读书,敢写毛笔字,他读懂了什么样的中国?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国驻华大使坐高铁读书,敢写毛笔字,他读懂了什么样的中国?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最近没少读书,也没少坐高铁在中国到处跑,种种迹象显示,他似乎把自己读成了一个书呆子。

《华尔街日报》24号刊登对他的一个独家专访,指责中方妨碍美中两国民众交流的共识等,“我们(大使馆)已与中方进行无数次对话,但没任何改变、也没得到任何解决”。伯恩斯说,中国学生赴美国大学求学变困难也是中方责任。

这就奇怪了,美国国务院二把手坎贝尔昨天刚说,希望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学等科学学科,科技、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国际生就留给印度。相当明显的歧视性言论。之前美方政客就说过,“中国学生想来美国应该选修莎士比亚的著作和《联邦党人文集》,这就是他们应该从美国学习的。”

再看伯恩斯大使日前为中国高考生所写的“金榜题名”4个字,说不上来的怪味儿。

给中国学生设限,交流出问题,直接甩锅给中方,这不合适。

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务院高官们对中国的评价,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来自于驻华使馆的情报和信息。错误的情报和信息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和评价。从这个角度说,驻华大使这个职位,是中美关系的第一扇门,开什么样的门就会有什么样的景

每次布林肯、耶伦等高官访华,伯恩斯都是鞍前马后,并给他们提供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见解。

看得出来,伯恩斯大使在中国,是一个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很多次出行都选择坐高铁,会刻意晒书,基本都是中美关系史的著作。

比如两天前,他坐高铁前往武汉,从座位上看应该是二等座。从不同照片中可以发现,他偏爱高铁车厢的某一个固定座位。

途中,他拍了一张照片,显示他看向车外。他的“高铁照”基本都是这一款,人看车窗外,桌上放一本书,焦点自然落在书名上。这次是重读基辛格的《论中国》,还说他记得去年夏天最后一次具历史性的访华之行,评论基辛格是“一名历史的巨擘”。

伯恩斯晒书名,却很少见不到他就书的内容展开评论。当然,书中的历史已经与今天的历史有了巨大不同,他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做深度理解。他可以是变化中国的见证者。

大使先生在飞机上也手不释卷。他喜欢靠窗位置,也许更少被打扰,可以专注阅读。

问题是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他最近的行程还包括探访曾经是美国在江苏镇江的第一个领事馆,时钟要拨回到1864年,时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指派了第一任领事,来到这个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地方赴任。

他还到江苏镇江的赛珍珠故居纪念馆,甚至自嘲是毛笔字的“门外汉”,却敢于尝试着用毛笔按范例写出“大地”这两个字,向赛珍珠的作品致敬。

体验中国文化,练写毛笔字是一种入门体验。不过他的临摹的两个字大地,字体结构并不复杂,笔画也足够清晰,但他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大”字,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他说,赛珍珠从务农为主的本地社区学习了中国文化和语言,这成为她写作并且推崇跨人种之间和谐的基石。

他喜欢体验,南下广州体验龙舟文化。

长城都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

近期,他还在老布什总统百岁诞辰之际表达致敬,美国将大使官邸以他和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命名,以纪念他们在半世纪前,从1974年到1976年领导着“美国驻华联络处”。

作为驻华大使,伯恩斯试图学习赛珍珠,把中国介绍给美国人民。他也想学基辛格,在中美关系上做点儿什么。甚至想学老布什,为中美关系沟通搭桥。

说实话,他每一次在中国各地的公开活动,中方从上到下,都为他的工作便利、人身安全等做了细致安排和周到部署,外事无小事,涉美更无小事。但从结果来看,所有的参访似乎并没有改变他对中国的印象和评价。

不知道这位大使走了这么多地方,接触了这么多人,到底读懂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