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欧盟推行保护主义只会适得其反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欧盟推行保护主义只会适得其反

西班牙IE商学院教授、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奥托恩·索利斯·法利亚斯6月2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西方主要经济体正在竞相阻碍中国的出口。近期,美国和欧盟分别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0%和38.1%的关税。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推行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文章指出,美国和欧盟搬出的论调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从政府补贴中受益,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是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补贴所导致的。

美国本届政府延续了上届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这类行径或将导致全球贸易增速大幅放缓、全球价值链中断,并影响国际分工。这将对西方经济理论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和自由市场构成冲击。

应对这种局面,中国想必会采取反制措施。即便不考虑这一后果,西方也应该正视保护主义对在华建厂并出口产品的西方企业利益的损害。正如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期所强调的,西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有一半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

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也对加征关税一事表示担忧。他指出,欧盟此举将对德国企业及产品造成打击,降低汽车价格需要引入更多的竞争、开放的市场和显著改善的商业环境,而不是借助贸易战和封闭市场。事实上,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等德国汽车集团也反对加征关税。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指出,加征关税并不能解决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穆勒强调,与其加征关税,不如致力于提升欧盟对制造商的吸引力。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完全可以扰乱全球贸易,损害西方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如此一来,贸易战可能会全面爆发,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各大经济体的利益都将受损,因此中国不会这样做。

推行保护主义只会事与愿违

文章进一步表示,若所有经济体都诉诸保护主义,那么谁将成为赢家、谁将沦为输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为了维护全球霸权地位,千方百计拉拢西方经济体打击所谓的“共同敌人”。不过,这一策略似乎从未奏效。

假设美国遏制中国的图谋得逞,那么会发生什么呢?若没有了“共同敌人”,西方经济体很可能会陷入激烈竞争,进而引发贸易战。

若要确定谁会脱颖而出,我们需要知道哪些经济体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能够实现高速增长、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并从当前的国际分工中受益。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弥补“逆全球化”所带来的损失。

中国拥有庞大且仍在扩大的市场,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此外,中国有能力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实现技术多元化,增强国力。有鉴于此,中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自由、不公平的全球贸易对自身的影响。

西方双标行径昭然若揭

文章分析称,西方的虚伪可以从其农业政策中得到进一步论证。美国和欧盟每年都会给农业提供巨额补贴,并对从多国进口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比如,欧盟对进口香蕉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加那利群岛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农民。欧盟并没有理由对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和洪都拉斯等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毕竟这些国家的香蕉种植者没有得到任何补贴。欧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其香蕉产业无法同拉美相竞争。

归根结底,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也是因为其汽车行业相较于中国缺乏竞争力。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中国实施了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而是中国汽车行业所展现的高效和竞争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