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产业何以再创经典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历史经典产业何以再创经典

青瓷小香炉、中药养生饮、石刻印章……近年来,当创意遇上传统匠作,不仅诞生了受众多年轻人喜爱的产品,更壮大了一个新的产业——历史经典产业。

前不久,浙江出台政策推进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引发广泛关注。历史经典产业是具有悠久历史传承、凝聚人民聪明才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历史经典产业如何历久弥新、再创经典?

微信截图_20240621075054.png

西湖龙井 图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微信公众号

浙江发展历史经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光是中药材资源就达2300多种,茶叶出口量、丝绸产业规模更是遥遥领先,此外,东阳木雕还携手黄杨木雕跻身全国“四大木雕”行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15年,浙江首次提出“历史经典产业”这一概念,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雕、文房、青瓷、宝剑等产业进行梳理整合,以全新视角推动这些历史经典产业在传承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历史经典产业是“文化瑰宝”。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多次到杭州、绍兴、丽水等地调研丝绸、黄酒、青瓷、宝剑等产业的发展,并称之为“民族文化瑰宝”。它们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四千多年前,钱山漾的丝麻织品的制造技艺悄然兴起,开启人类丝绸的文明;陆羽著作《茶经》,详细记载了唐代浙江茶业的盛况;“浙八味”中药材在《伤寒杂病论》等众多中药典籍中被高频提及,药理在现代医学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经典产业是“富民产业”。这些产业以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丝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的繁荣;茶叶产业的发展则带动了茶文化旅游、茶叶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在丽水龙泉,剑与瓷两大产业蓬勃发展,从业人员超过三万,已然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也为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历史经典产业是“桥梁纽带”。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历史经典产业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人的关注,促进了浙江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比如,杭州径山自宋代起就吸引不少慕名参访的日本僧人,将中华禅茶带回日本,迎来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此外,浙江还通过举办国际展览、论坛等活动,向世界展示浙江的历史经典产业和传统文化魅力,推动了浙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微信截图_20240621075101.png

台绣时装展

历史经典产业不仅是产品的制造与销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它们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与其他产业截然不同的存在。

历史积淀使产品更有底蕴。相传蒙恬将军“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湖笔”,书写中华制笔业序章;余姚越窑群落的青瓷被誉为中国瓷器的“母亲瓷”……拥有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历史经典产业的每一款产品、每一项技艺都浓缩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方艺术审美,为历史经典产业注入了精神内核与不朽灵魂,才赋予其在市场中经久不衰的“硬支撑”。

技艺传承使产品独具匠心。历史经典产业所依赖的往往是代代相传的独特技艺,这些技艺通过一代代匠人的口相传、手相教而得以传承至今。比如“炒茶”技艺,乾隆有诗云“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绍兴黄酒酿制有着十几道复杂的步骤,“独门”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无数匠人心血与智慧的传统技艺与当今先进的工艺相融合,碰撞出了更加绚丽的火花。

品牌传世使经典历久弥新。胡庆余堂、王星记、西泠印社……浙江“老字号”资源丰富,其中与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有210家,涉及中医药、茶叶、丝绸、黄酒等领域。悠久的品牌历史、世代传承的技艺、始终如一的信誉保证、口口相传的口碑是很多“老字号”的共同特征,而守正创新的勇气也让它们能够历久弥新。

岁月赠予我们这些历史经典产业,然而随着时代变化,产业面貌悄然蜕变。我们该如何推动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增值?

找到与当下生活的契合点。历史经典产业不应仅限于博物馆展品或是社交礼赠,而是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让普通人买得起、用得上。相关产品让人们感受到的不应只是历史情怀,还要有与当代潮流和审美的融合。比如,很多省内外青瓷创客活跃在龙泉,为青瓷行业打造了一系列创意新品,用青瓷设计的手机共鸣音箱、能给手部按摩的青瓷杯、竹与青瓷巧妙结合的青瓷公筷等,都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打造更加年轻态的审美。近年来,从故宫文创的火爆到三星堆考古盲盒的魅力,再到《唐宫夜宴》等节目的惊艳亮相,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秘诀——探寻并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之间的桥梁。利用新潮元素打造网红产品是吸引年轻人“种草”的有效手段。比如,以传统“浙八味”为灵感推出特色中药饮品,契合了年轻群体对“朋克养生”的潮流需求;台绣时装走秀、青瓷瓯乐、黄酒表演等花式“整活”,也恰到好处地戳中了年轻人的偏好与趣味。

培育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对历史经典产业而言,许多技艺曾长期依赖“父传子、师传徒”等传统方式,导致人才梯队很容易出现“断层”。为了打破困境,需借助现代教育的力量,培养一批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实现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目前,浙江已在48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19种专业。如浙江理工大学开设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打造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产业动态和需求。

管理模式现代化重塑、品牌形象焕然一新、技术领域革新突破、产品设计创新迭代……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正为历史经典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期待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历史经典产业能够再创新时代的经典。

终审:孙 宇

责编:王欣怡

编辑:陆荟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