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十载“蝶变”,“苏”写“千年运河”时代华章

2024-06-19 20:09:55荔枝新闻

特约评论员/刘鑫

古老运河,今朝新生。今年6月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作为运河原点省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绵延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拥有全线最长的通航里程、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最广阔的覆盖地域。十载蝶变,保护、传承、利用带来的变与不变,正在鱼米之乡接续上演,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江苏以“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使命、扛起“原点”的责任担当“苏”写着“千年运河”的时代华章。

自动播放

护水脉、传文脉,这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十载系统治理,建立以运河水系为脉络的保护传承空间布局,推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等6个省级专项规划,出台全国最全面的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1+6+11”规划体系,彰显着文化与生态的美美与共。十载寻脉运河,串接起苏州古城、无锡清名桥、扬州三湾等文化遗产点,连接起“诗画江南”吴文化、“漕盐都会”淮扬文化、“雄武厚土”楚汉文化等时代表达,展现着华夏文明的光辉璀璨……这些具有示范效应的“江苏样板”和“江苏经验”,体现担当、全国瞩目。护水为先、汲古润今,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定能让古老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

畅水运、兴文运,这是一条致富的幸福运河。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兴。千百年来,运河两岸人民生活用水靠运河、交通运输靠运河、人文交流靠运河,承载着乡愁、记录着成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新征程上,如何让这条母亲河、幸福河更好地造福人民、惠及百姓,是责任使命、更是必答课题。扬州全域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打造扬子津古渡、大瓜州小镇等特色文旅集聚区,做靓大运河生态底色;淮安勾勒“产业、文旅、生态”三张画卷,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常州致力发掘运河工业遗产“文化富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今日之江淮大地,运河安澜、百业兴旺,从精心打造亲水公园到依河重建古城景区,从以文兴旅到以旅彰文,越来越多大运河的生态优势、发展福利正转化为两岸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惠民成果,“苏”写出一个个属于“人民”的精彩故事。

话合作、叙友谊,这是一条开放的合作运河。最中国的故事,要有最世界的表达。流淌2500多年的古老运河,寄托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展现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格局胸怀。中国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曼彻斯特运河……大运河的“世界朋友圈”很大,“大家”可做可为之事很多。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推动构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打造文化交流互鉴“大客厅”顺应时势、正当其时。连续举办十六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出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以河为媒、共话友谊、共谋发展,今天江苏的运河朋友、中国的运河伙伴遍及五大洲。放眼未来,用好用足“千年文化”这个“超级IP”,讲好与河共生、共融、共兴故事,定能把古老运河打造成弘扬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让世界“通过中国的运河,理解运河里的中国”。

十载尽心力,千年韵致传。立足新起点,让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古运河重生”的谆谆嘱托,坚决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努力实现“千年运河”物理时空的重生脉动、人文时空的生生不息,也必将“苏”写更多“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时代崭新华章。下一个十年,奔涌活力、未来可期!(刘鑫)

为您推荐

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沃土

人民网2024-06-27 10:06:53

航天追梦激扬创新豪情

人民网2024-06-27 10:06:09

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法治日报2024-06-27 09:55:03

花季少年,别中“毒”招!

法治日报2024-06-27 09:49:48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