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下沉”VS中专生“封神”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斯坦福博士“下沉”VS中专生“封神”

6月16日晚,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发布今年公务员拟录用名单(第二批),其中斯坦福博士苏朕拟招录至灵璧县乡镇机关,报考该职位的6名考生中,其笔面试、总分成绩均位列第一。

这条消息中,“斯坦福博士”“乡镇机关”等关键词亮了。堂堂世界名校学子到中国乡镇工作,很难不引起关注。

6月18日,九派新闻联系灵璧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名校报考安徽宿州灵璧县乡镇机关公务员,今年是首例,印象中从未出现过。

斯坦福大学。图源:VCG

斯坦福大学。图源:VCG

其实,不只是灵璧县,在其他地方,这种事也不多少。

工作人员猜测,该博士之所以如此选择,乡土情结起了一定作用,因为苏博士是相邻的萧县人。然而,甭管是何种原因,对这种事,都应该平常心看待。尽管身份符号和竞聘岗位的特性确实造成了某种价值观上的“反差感”,但说到底,这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公务员招录。能否招到合用人才、人才能否施展才华,才应该是我们关切的重点。

苏博士的故事,让人想起了最近因闯入阿里巴巴世界数学竞赛决赛风头一时无两的姜萍。据报道,姜萍中考621分,能够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之所以选择涟水中专,原因之一是当时她的姐姐以及两个要好的同学都在这所学校就读。另外,姜萍对服装专业比较感兴趣,认为这里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发挥更有利。由此可见,姜萍进入中专,是充满个性的也是理性的选择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栖身于中专,但姜萍的梦中高校是浙大。

一位是高考系全县理科第二、本科就读中国科大曾获郭沫若奖学金的“学神”,一位是中考分流进入中专学校但始终保持着对数学的狂热追求的“数学天才”。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富有才华尤其是专业天赋,且能够去到常人眼里的“普通领域”开拓。

涟水县某商场外祝贺姜萍的海报。图/九派新闻 马婕盈

涟水县某商场外祝贺姜萍的海报。图/九派新闻 马婕盈

正可谓,美国名校万里迂回能下沉,中专女生的数学天赋被社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有下得去、上得来、看淡一时得失的沉稳表现。对这样的人,如果唯身份论说事,那就显得太过世俗与功利了。换言之,苏博士和姜萍的人生故事,体现的是这个注重多元发展的时代的厚重境界。某种意义上,他们做出的是最适合自己、也最有希望出彩的选择。

应该看到,苏博士和姜萍的故事都引来了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斯坦福博士到乡镇工作是大材小用、姜萍当年去中专是自个儿把自个儿的大好前程给耽误了。这种逻辑,透着令人熟悉的世俗化考量的味道,其实不值一驳。谁能说,斯坦福博士在乡镇岗位上就必然是“人才浪费”?谁能说中专学生就不能一鸣惊人、快意发展?天生我才必有用,至于用在哪里才叫“合适”,恐怕并无标准答案。

两起事件,直观地反映出这样的命题——我们一边要摘掉“低学历”标签,一边要为名校“怯魅”。

所谓“低学历”不等于低素质,这早已为众多例子所印证。近年来,一众中专生逆袭成为博士生,非常亮眼。何况,一些所谓的“低学历”学校,由于教育方式对口,紧跟时代前沿,培养出一批受到企业欢迎的人才。一味把“学历”和“才华”挂钩,早就不合时宜了。名校生也并非只能“高高在上”,不可尝“人间烟火”。实际上,近年来,一些顶尖学府的毕业生相继来到乡镇岗位就职。这当然和就业压力导致的理性选择有关,但也应该看到这种选择所指向的就业自主性。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尊重苏博士和姜萍的选择,尊重他们的职业规划,尊重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围观者应有的态度。

须知,“英雄不问出处”,不只是说从“低处”选人,也包括了从”高处”落地、接地气的内涵。这句话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应该成为一份共识性的人才观。

特约评论员:伍里川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