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考入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谈姜萍:没有“天才”,数学领域最易出“扫地僧”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15岁考入牛津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谈姜萍:没有“天才”,数学领域最易出“扫地僧”

近日,17岁中专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斩获第12名。“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在全网引发热议。但随着新闻的发酵,有网友分析姜萍答题过程,并对真实性提出质疑。

这一幕,对于牛津大学数学系在读博士生朱雯琪来说,无比熟悉。在朱雯琪的成长过程中,她也一直被冠以“天才少女”称号,她15岁时接受牛津大学面试,16岁时入读牛津大学数学系,2020年以牛津大学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专业硕士第一名成绩毕业时,却遭到网暴。

▲朱雯琪参加牛津大学硕士毕业典礼

▲朱雯琪参加牛津大学硕士毕业典礼

染一头金发、打扮时尚的朱雯琪,与大众印象中的“学霸”形象相去甚远,在将参加毕业典礼的视频发布至网上后,她也因此遭到很多网络大V质疑。在摩根大通和高盛就职从事金融工作几年后,朱雯琪再次重返校园,以两项奖学金的奖励在牛津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

同样是女生,同样热爱数学,在看到姜萍的新闻后,朱雯琪非常激动,她在自己的微博上替姜萍发声,“如果我现在不备考去参赛的话,我都不一定能上榜。”朱雯琪告诉红星新闻,她希望姜萍能自由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要给她压力,但如果姜萍自己有意愿的话,她愿意帮姜萍联系自己牛津大学的教授,也希望自己能够认识姜萍,未来能和她在数学上有所合作。

关于试题难度:

有些难度甚至到博士生水平

首先,朱雯琪就这一全球数学竞赛题的试题难度水平谈了自己的看法。朱雯琪告诉红星新闻,她第一时间找到了这套试卷,“这套数学试题是比较难的,其中的试题我个人认为甚至是研究生或者博一学生的资质,才有能力和水平做出比较好的答案。”

朱雯琪表示,姜萍的新闻出来以后,第一时间就有很多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下面留言,认为朱雯琪与姜萍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相似性,“其实我当时也挺惊讶的,因为我不知道原来在网友的眼里,我们之间还存在这样的相似关联。”朱雯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数学工作者,但她给予了姜萍很高的评价,“我觉得她是个万里挑一的女生,毕竟在一个高水准数学竞赛里,作为一名中专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厉害的。”

而有网友从书写规范性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一个高水平的数学学者,不可能犯这种错误,进而推断姜萍的成绩涉嫌造假。对此,朱雯琪认为:“书写格式人人不同,不应通过这个去判断,我更相信考试成绩,数学是一刀一枪做出来的。”

▲朱雯琪15岁时在父亲(右)的陪同下去牛津大学参加面试

▲朱雯琪15岁时在父亲(右)的陪同下去牛津大学参加面试

关于疑似月考成绩:

一次过去的成绩并不能证明什么

朱雯琪告诉红星新闻,她也看到了网络上关于姜萍的诸多质疑,她通过自身经历对这些质疑的声音进行了反驳。

有网友找出疑似姜萍曾经数学月考的成绩,总分150分姜萍得了83分,有网友便认为“考试内容是圆锥曲线和排列组合这些基础数学知识,姜萍都未能得到高分,怎么可能在高等数学考试中斩获好成绩呢?”

对此,朱雯琪表示,首先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真伪,但是自己小学时期数学也考过45分,甚至在10岁时就从学校退学。“我不是那种一开始数学就很好的学生,10岁退学以后,我用两年时间读完了6年的课程。”

朱雯琪说,她在10岁半时就已通过自学掌握了大学一年级数学格拉朗日中值定理,并从此爱上数学,并在15岁时申请了牛津大学数学系。一次过去的数学月考成绩并不能证明什么,“数学爱好者并非一定是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的人。甚至很多同学在学校里可能会觉得学习数学很痛苦,但是当离开竞争环境之后,单纯自己做数学题的时候,才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关于“天才”:

数学领域最易出“扫地僧”

朱雯琪向红星新闻分析了为什么数学是一门“扫地僧”频出的学科。她表示,她看到了姜萍面对媒体镜头时,得知自己获得数学竞赛全球第12名时的反应,“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怎么配?’而这种反应恰好就是数学爱好者的心态。”朱雯琪表示,真正热爱数学的人,在解题过程中,会进入“心流”的状态,所以不会关心排名、分数,只是单纯沉浸在解析一道数学题的过程当中,“这也就是数学界为什么频繁出现‘扫地僧’的原因。”

朱雯琪说,在数学学科中,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其实都是因为热爱数学,在大量做题的过程当中,才成就了大众眼中的所谓“天才”,也才会有某一天突然的“一鸣惊人”。她举例说明:“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者、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他得奖以后,不去领奖金,不拿奖,不发期刊;epsilon delta高数的奠定基础创始人,是一个连邮费都付不起的乡村教师,他当时创作出来以后,甚至没有钱去投期刊,还好他寄出来的信,被数学界的大佬看到和赏识。”朱雯琪说,这些数学界的大人物,都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但这些人的相似之处都在于,他们深居简出,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数学的世界当中,并且在过程中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做数学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本科是学数学的,我学数学之后又去做了几年金融,我在高盛和摩根大通的时候每天压力大,感到很崩溃的时候就会去拿一道数学题来做。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会进入一个深入的‘心流’状态,整个情绪就会缓解,然后也不哭了,也不抑郁了。直到睡觉前的那一刻,我的脑子里都是那道题,睡的过程中也想,第二天也想起来是那一道题,这种感觉真的是非常奇妙。”

朱雯琪说,她看到姜萍在采访中也提到过类似的状态,而她认为,只有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和懂得这样的状态,“所以我相信姜萍。”

关于未来:

愿帮她联系牛津大学教授

“我真的是太看好太喜欢这个小姑娘了,无论她最后决赛如何,或者后面数学成果如何,都不要给她压力,让她自己发展,她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人。”朱雯琪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对姜萍获奖的看法,“我也非常希望可以认识她,有机会在数学上面有一些合作。”

朱雯琪对红星新闻表示,她希望有机会的话,能和姜萍聊聊,听听她对自己未来的想法,如果姜萍有意愿的话,她愿意帮助姜萍联系牛津大学的教授。但她同时表示,这并不代表着因为一个竞赛,就可以被牛津大学“破格录取”,只是希望给姜萍的未来提供更多一种可能性。

红星新闻记者 沈杏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