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痴迷三蹦子的美国公公”全网爆火:想不到的文化输出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我那痴迷三蹦子的美国公公”全网爆火:想不到的文化输出

不是电动车买不起,是三蹦子更有性价比。

互联网大型连续剧「国产三蹦子出国环游记」,这两年上演得火热,

收割数百万点赞后,成功逆袭国产交通工具里的“网红明星”。

三蹦子大概怎么也没料到,有一天,它会跨越大洋,成为一众美国男人的快乐源泉。

配上闪耀的灯球,《乡村爱情》同款炸街神器,就问你想不想拥有?

“我那痴迷三蹦子的美国公公”

事情还得从博主@Bobo在美国 说起。

博主的公公十年前到中国一游,一眼就相中了北京大街上的“民间智慧”三蹦子,“10块钱,哪都能去。”

这对美国公公无疑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做梦都想买辆同款神器。

这不,惊喜就来了,博主提早数月在国内订购了一辆三蹦子,付上比车更贵的邮费,漂洋过海赶在圣诞节前送到公公手中。

当这个重达800斤的大物件出现在仓库时,公公没按耐住得瑟的心情。

来不及装围栏,就开着三蹦子冲出自家院子,朝着邻居家门口按按喇叭,一顿“耀武扬威”。

从没见过这样式“敞篷车”的孩子们,仿佛寻到了快乐老家,挤挤挨挨坐了一车斗,将音乐放到最响亮:

“音乐大点声!我想要所有人都听到!”

圣诞节当天,公公一时兴起,穿上圣诞老人的衣服,把三蹦子擦的锃亮,还打上了彩色蝴蝶结。

按按喇叭,载上一车斗的小孩,名为“送礼物”,实则开着他的三蹦子出门显摆,这玩意儿,不比驯鹿更有排面?

当三蹦子开出小区,冲上大马路,路人眼中的羡慕之情快要冲出屏幕。

沃尔玛门口的停车场,俨然成了一家人展示三蹦子的舞台。

一位女士听说车子只要600美元,当场询问厂家的联系电话,着急得仿佛做菜缺了油。

超高的实用性,配上罕见的外貌,三蹦子妥妥地成为老外眼中的硬通货。

“太酷了!”

“只要600美元?!”

“竟然不加油?”

看看服务员小哥眼里闪烁的光,就能明白三蹦子在路人心中有多么特别。

邻居前来参观时,给公公发出了热心建议,开着三蹦子去演唱会、球赛门口转一圈,少不了拉人去地铁站的活,一趟赚个二三十刀不成问题。

而要让三蹦子开上马路,正式成为车库里一员的关键,是上牌照。

根据最新消息,公公已经把三蹦子开进了车管所,经过一系列车辆配置的检查,成功登记入库。

博主在视频里记录下了这样一幕,负责检查的警察一本正经地和公公聊起了三蹦子在美国的销售之路。

他建议,应该在当地开设一个三蹦子工厂,从国内购入零件,在当地组装售卖,说完点点头,自我肯定式地总结这一番想法:

“这可是个大项目。”

而邻座的警察对于600美元遍地跑的三蹦子,更是心动不已,热情表示“咱们警局应该也来一辆”。

三蹦子之民间创造力

要说三蹦子在国内的普及度,不亚于自行车,村里长大的小伙伴们,多得是乘着三蹦子去地头撒欢的经历。

但对欧美人而言,非要说出什么神似三蹦子的,大概只有皮卡。

于是,三蹦子在他们眼中就成了一辆“无需加油还来去自如”的敞篷皮卡:

“我从来没见过有人把皮卡的斗安在电动车后面,这太酷了!”

在欧美国家,逛超市囤货是周末必备项目,因此三蹦子既能满足人们采买大量货品的搬运需求,又让人们不用为了找停车位而头疼。

相比于摩托、电动车等二轮工具,三蹦子载得下一家老小,还能体验敞篷的愉悦。

对于短途出行的家庭活动,三蹦子的便捷显而易见。

随着博主@Bobo在美国的出圈,网友开始考古三蹦子在国外历险的过往记录。

原来,另一位博主@贝加尔阿楠,就曾在当地用更高的价格购买电动三轮车,送给他的俄罗斯老丈人。

无论是宽阔的草地,还是拥挤的花园,灵活的三蹦子如履平地。

只见俄罗斯老丈人一顿倒车翻斗的操作,就将院子里拔下的杂草,轻松倒出。

再往前倒,能在互联网捕捉更多三蹦子的身影:

巴黎街头载客的三蹦子,

向非洲当地人民借三蹦子运货的军人,

而在秘鲁,当地推广的三蹦子还自带包厢,天窗、化妆镜、小风扇一站式服务,成为当地人民出行的热门款工具。

三蹦子能走出国门,被国外一部分人群认可的原因,莫过于它的灵活。

不同于豪车的派头,更没有新款电车的智能,三蹦子的体面在于穿梭马路间,在停车场灵活卡位的便捷。

它不是装点身份的一张名片,而是切实贴合人们出行的民间创造力。

于是,三蹦子在国外的亮相伴随着网友的追捧,大有“看不够,别停更”的势头。

评论区的网友们纷纷献计,誓要在国外挖出三蹦子新商机。

有人说去开三蹦子4S店,有人说去隔壁卖挡风披,还有人表示用三蹦子支摊卖烤肠。

网友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完整的「三蹦子出国历险攻略」,有了苗头。

三蹦子会成为热潮吗?

言归正传,中国电动车出海,看似一夜之间起了热度,实则真的会成为热潮吗?

2016年至2020年共四年间,中国电动三轮车的销售额下跌了40亿。

面对国内已经几乎饱和的市场,电动三轮车想要谋求新增长,将目光投向海外似乎是必然。

全球范围内,欧美5%的市场份额,是机遇亦是挑战。据报告,2020年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出口量达到了100万辆以上。

在江苏无锡,160多家电动车出口企业,平均外贸增幅高达20%,最高的企业甚至达到50%。

不少厂家在出口贸易前,调研结合当地的用车习惯,道路特征,从而对产品进行调整。

无锡市某摩托车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采访中介绍,工厂每年生产的电动车中,有20%到40%的车辆会销往海外,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久后,产自中国的五万辆电动三轮车也将出口国外。

江苏徐州的飞米车业有限公司与中国非洲经贸投资促进会合作,签订协议,向非洲坦桑尼亚出口中国三轮车。

骑着自行车的“奥德彪”,也许将很快踏着三蹦子送香蕉。

说到最后,一阵“夸夸夸”虽有令人眩晕的功力,仍要客观看待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三蹦子未必会成为主流,更不能替代汽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结合实际来看,实用主义正在成为一门世界趋势,从而使代表民间实力的三蹦子有机会一跃而起。

伴随着“倒车,请注意”的指令,三蹦子能走多远,谁也无法轻易给出答案。

图源@Bobo在美国

图源@Bobo在美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