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网红”,董宇辉正跌落神坛?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不想做网红”,董宇辉正跌落神坛?

文/凯斯 王动

编辑/米利暗

董宇辉又上了N个热搜,但他本人可能不太情愿。

在一档采访节目中,董宇辉直言他其实很抗拒卖东西,直到今天都不享受直播工作,现在每晚都需要安眠药才能短暂入眠,醒过来后觉得还不如不睡。

董宇辉还表示自己非常反感被叫做网红,因为这个词不算褒义,“通常都是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情,然后去吸引眼球的,我很拒绝。”

但不论是称呼还是关注度,现在很多事情,早就不是董宇辉一个人可以决定的。

尽管在各种采访和报道里,这位“与辉同行”的当家主播表现出了对网络热度的拒斥,但他的粉丝还是在前两天为他整了一个大活儿。

从宇辉到“董圣”

今年6月9日,董宇辉正式出圈两年整。

为了庆祝这一天,“丈母娘们(董宇辉粉丝的称呼)”决定把当日“与辉同行”直播间的点赞数刷到13.14亿,寓意为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为了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当天直播一开,有的“丈母娘”立刻对着数个屏幕狂点不止,有的则是发动老公儿子全家齐上阵,更狠的哥们儿为了提高点赞效率,连筋膜枪都用上了。

结果还没到董宇辉的时间段,13.14亿的目标就已然实现。

而到下播时,“刹不住车”的丈母娘们,已经将点赞数刷到了史无前例的21.1亿,人称“211工程”。

虽然在去年年底的风波中,董宇辉曾发文表示“反对饭圈文化,也反对以‘饭圈’名义别有用心地污名化任何人”。

但你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带货主播确实唤醒了许多中老年人沉睡许久的追星血脉,让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己体质的粉丝文化圈。

6月9日,看着“与辉同行”在排行榜上一骑绝尘,许多70、80后仿佛也体会到了做数据的快乐:

不止如此,在平时,有财力的“丈母娘”会在全国各地包下大屏,以此来表达对偶像的爱。

而董宇辉每到一个地方,也必然会吸引来一大波当地的粉丝。

有人说董老师喜欢耍大牌,出门还要靠安保开道,但看现场“丈母娘们”的那股热情劲,你就会意识到没有安保或许还真不行。

现在董宇辉每发一条社交媒体,不论内容是什么,评论区都堪称是一个大型的“偶像奔赴现场”。

有粉丝直抒胸臆,上来就是爱的告白。

有粉丝则主打一个长情的陪伴,觉得哪怕见不到宇辉,只要能“走一走他来时的路”,就觉得很知足了。

董宇辉在短视频里说过的精彩话语,有粉丝会一字不差地抄录;

他推荐的书籍,粉丝会立刻购买阅读,并随时向董老师汇报进度。

宇辉的“颜控”们,则把他平时发的自拍照洗出来,装进相框,这样就能随时随地欣赏了。

“丈母娘们”对董宇辉如此上头,自然也引发了部分“老丈”的不满,但看评论区的现状,他们有的后来也被文化氛围所传染,选择“与辉同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网友表示自己的生活确实被董宇辉所改变。

因为一场直播,他们开始强迫自己看书,开始在人到中年后重回书桌前,甚至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而作为一名主播,董宇辉也确实陪伴着许多人度过一个个难熬的长夜,给了他们迎接明天的力量。

粉丝们不仅喜欢董宇辉在直播间的谈吐和学识,也津津乐道于这个小伙子在出圈前所经历的一切。

尤其在这个“张雪峰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里,董宇辉的成长经历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切实际”:

他出身于陕西农村的穷人家,以文科生的身份进入社会,靠着自己的努力鱼跃龙门,成为了新东方的教师,成为了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文化大主播,甚至成了能影响一家上市公司股价涨跌的存在。

“寒门真的能出贵子”,“肚子里的文化知识真的很有用”,“读书真的会改变命运”......

尽管董宇辉的成功在当下看来仅只是一个个例,但它足以让那些从“唯读书论”时代所走过来的70、80后感到着迷,足以激起了他们对所谓人文教育的刻奇,和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无限神往。

而这种神往,经过镜头和舆论的放大,就很容易催生出狂热的膜拜——在庞大的粉丝群体里,有人开始将董宇辉视作“新造的神”:

他们开始把董老师捧成了“当代李白”,“诗仙再临”,甚至给这个90后强加上了拯救世界的宏图伟志,将他视作是与孔孟并驾齐驱的“董子董圣”。

当然,这种因喜爱而产生的过分夸大倒也是可以理解。

但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当一个人被一群人捧上了天,那就肯定会有另一群人巴不得他从神坛失足滑落,摔个稀巴烂。

董宇辉,走下神坛

对董宇辉的指控,首先就是“飘了”。

董宇辉是陕西渭南人,但祖籍是湖北十堰。

今年春天,宇辉老师回了一趟老家,到湖北搞了一场“与辉同行走进湖北”活动,在武汉、宜昌、十堰等城市转了一圈,并再次狠狠出圈——不过是以负面舆论的形式。

3月正是湖北的樱花季,到武汉的董宇辉直奔东湖,嘉宾是戴建业教授。在东方甄选的镜头下,董老师和戴教授从李白杜甫一直聊到了大运河,侃侃而谈、谈笑风生。

有观众品出了一丝不对劲:樱花季的武汉,从来都是人从众,董宇辉的镜头怎么这么空?

路人视角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面貌:东湖的人潮和往日并无不同,不过董宇辉有先锋开路:几十名保安组成环形人墙,护送宇辉漫游东湖。

热情的粉丝和不明就里的路人,通通被隔在人墙之外。

于是直播刚结束,董宇辉就被送上了热搜,原因是“占用公共资源”。

在接下来的博物馆之行,董宇辉又因为补光灯再度喜提热搜。

尽管在直播里,夫差矛、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国宝次第亮相,但镜头下最亮眼的,其实是董宇辉身后的补光灯。

在国内,出于保护文物等考虑,博物馆一般都禁止自带光源以及使用闪光灯。董宇辉参观的湖北省博物馆,之前还多次在官号上强调过这一点:

在质疑者看来,面对明文规定,董宇辉依然能自带补光灯畅通无阻,似乎有特权之嫌。

于是,董宇辉的整个湖北之行,也就被扣上了“排场大”的帽子。

东湖直播风波后,董宇辉曾经在直播间回应,安保并不是自带的,是公园方为了保证秩序安排的,他也劝过,但没办法。东湖区管委会也出来讲了,“当时樱花园人很多,我们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的,怕影响到其他游客”。

总之,不是董宇辉主动要耍大牌的,是情况需要。

至于博物馆直播,也有董宇辉的粉丝解释:宇辉在直播中其实确认过是否可以使用光源,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才用的。当时馆方的负责人也在,也没有人提出有问题。

〓 博物馆对照明有明确规范

〓 博物馆对照明有明确规范

所以,这次还是不怪董宇辉 。

不得不说,董宇辉的粉丝很拼,替东方甄选公关部完成了不少KPI。但在路人看来,这样的解释多少有点苍白。

湖北博物馆的事情刚过去一个月,在河南博物院,董宇辉又被喷了。

4月28日当天,有很多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河南博物院不让已经预约的游客进馆,原因是要给董宇辉的直播让路。

这次又是豫博官方出来做了解释:没有禁入,只是暂时限流。

当天晚上的直播,董宇辉回应了一个月以前的补光灯事件,话说得有点直:

“电视台拍博物馆、文物的纪录片不打灯吗?不是不能打灯,只不过这个灯它一般是冷光。当时不回应是没有必要,有常识的媒体不会问出这么低级的问题。”

虽然在董宇辉的主阵地抖音上,挺董势力依然占据压倒优势,但是在其他平台,反感董宇辉的情绪也在滋长。

托尔斯泰说过:粉丝眼里的爱豆都是相似的,黑子眼里则各有不同。

除了“飘”,对董宇辉的另一个常见指控是“装”。

他大概是互联网上少见的持续表达对自己网红身份的厌恶的,网红。

虽然热搜上总是有董宇辉的名字,但董宇辉已离开微博很久了。

年初的时候,董宇辉在直播里说,天然就反感热搜,明天去把微博注销掉。第二天大家发现他真的把微博注销了,于是他又上了一次反感的热搜。

除了上热搜,董宇辉退博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东方甄选市值跌去了5个点。

最近董宇辉又做了一档电台节目,端午节假期的时候刚刚播出。第一期他就对着镜头说,“我是非常抗拒卖东西的,实事求是,我到今天都不享受这个工作。”

这话刚说完,热搜就又安排上了。

以及,东方甄选又跌掉了9个点。

《春秋》一字含褒贬,董宇辉一句话就是一个跌停板。

又及,再一次,董宇辉表达了对网红身份的厌恶,但评论区的画风,对董宇辉越来越不友好:

董宇辉对网红的天然反感,其实并不难理解。

对于董宇辉这样一个从陕西农村里成长,靠读书走出来的人,勤勉是价值观的底色,而“网红”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哗众取众、不劳而获。

但是无论从职业还是大众认知的角度上,董宇辉都是标准的网红,而且是顶流网红。

顶流网红,就是会被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是会因为一句话,搅动一池春水。

所以董宇辉会因为一句“刘亦菲圈外男友”,被刘亦菲粉丝厌恶到现在。全网叫这个ID的人没有十万,也有九万,但你一个顶流主播讲出来,哪怕只是口胡,也有覆水难收的风险。

〓 丈母娘们甚至跑到了黄晓明评论区团建

〓 丈母娘们甚至跑到了黄晓明评论区团建

这些事情对董宇辉是巨大的困扰,比起在热搜上反复横跳的日子,也许他更怀念那些讲到口干舌燥,但屏幕上在线人数依然停留在两位数的夜晚。

如今这个时代,头部主播面临的舆论压力可能比明星还要大。连身经百战的直播界老前辈李佳琦,也会因为一句“哪里贵了”而翻车。

和其他行业不同,直播这行,天然就是高度依赖头部主播。这也是董宇辉的拧巴之处:他可以不要流量,但“与辉同行”不行。

最后他还是得硬着头皮上,以身入局。

〓 新电台节目的热搜,已经安排上了

〓 新电台节目的热搜,已经安排上了

徐克版的《笑傲江湖》里,令狐冲说自己想要退出江湖,任我行意味深长地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所以,退出江湖这种赌气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