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月,何立峰赴地方调研再次强调这项中央重要部署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时隔半个月,何立峰赴地方调研再次强调这项中央重要部署

撰文丨李岩

新华社6月15日消息披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6月14日在湖南长沙调研对外开放工作提到,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时隔半个月再提“高水平对外开放”

根据政知君梳理,半个月前,5月28日至29日,何立峰赴上海和浙江调研大宗商品运储工作。其间他同样提及“高水平对外开放”: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调研目的地来看,上海和浙江均为沿海省份,其区位特点与海上贸易息息相关,所建港口系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而对于内陆省份湖南,此次何立峰提出的要求则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他指出——

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培育新动能,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的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开放发展。

要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支持外贸企业更好稳订单稳市场。

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切实增强外商投资信心,稳定利用外资规模。

中央部署、省委书记表态

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就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提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考察时强调,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

今年5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提到——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不断拓展湘粤铁海联运、湘沪江海联运等对外贸易通道,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政知君注意到,湖南省党政“一把手”还多次就对外开放进行专题调研。

去年夏天,沈晓明就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进行专题调研。

他强调,要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扩大开放,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口岸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持续推动湘商回归,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开放型人才队伍,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新春首个工作日,2月18日,湖南省省长毛伟明赴长沙国际铁路港、省商务厅,调研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他提到,2024年要重点打造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向北以长沙中欧班列为中心,做强对接欧洲、中亚的国际物流通道;向东以岳阳江海联运为中心,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以株洲湘粤非铁海联运为中心,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往返非洲的海运航线无缝衔接;向西以怀化国际陆港为中心,打造对接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向上以长沙国际航空货运为中心,构建RCEP国家的区域中转枢纽、对非航空客货运门户枢纽。

产业基础+区位优势

在湖南人自己看来,虽然身处内陆,可湖南人骨子里却从来不缺开放的基因。那么,湖南在打造对外开放高地过程中究竟有何优势?

何立峰此次调研提到,湖南省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湖南日报》此前刊文介绍称——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础扎实,拥有3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湖南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就毛伟明提及的“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介绍——

向北,湖南中欧班列连续3年超千列规模,发运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中欧班列(长沙)实现常态化运行线路14条,辐射亚欧大陆近30个国家100个城市。

向东,岳阳城陵矶口岸稳固长江“百万标箱枢纽大港”地位,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0.16万标箱,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实现国际直航。

向南,湘粤非铁海联运由株洲、衡阳、郴州三点齐发,奔赴非洲。去年共开行622列,同比增长127%。

向西,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怀化—东盟班列去年共发行455列,同比增长201%。

向上,从长沙机场出发,4小时可抵达国内外160个城市;湘西边城机场可直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握指成拳”,内陆湖南奇迹般实现“立体出海”。一条条畅达通道、一个个繁忙港口、一列列呼啸班列,为湖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省进出口达6175亿元,进口增速居中部第1位,对非贸易额556.7亿元、居中西部第1位;中欧班列开行列数连续3年超千列、排名全国前四;国际“朋友圈”拓展至235个;实际到位内资1.5万亿元,对外实际投资额增长16.3%。

借道出海新尝试

政知君注意到,除去前述以湖南本省出发的“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目前,湖南还频频与海南“同框”,探索“借道出海”开放之路。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4月,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合作共建产业园——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举行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仪式。

《湖南日报》发文提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是国家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战略平台。湖南要实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这个重大战略的破题,必须要善于借道,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这块跳板,更好实现“引进来”“走出去”。

报道评价称,在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可以构建面向东南亚、中东等重点海外市场的“前店后厂”模式,有效解决湘企进口成本高、出口时效低的痛点。“工程机械+海南自贸港,推动海南重大政策与湖南优势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湖南出海、海南出彩。”

4月6日至8日,由沈晓明、毛伟明带队的湖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学习考察。其间,湖南、海南两省签署《湖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加强7大领域的合作:

共同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路径等。

推动湖南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合作,包括先进制造业、医美医疗、跨境贸易、优势产业、制度创新、招商引资、保税展示等合作。

深化种业创新和农业合作,共同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种质资源“联动维权”机制、探索种质资源交流交换及技术标准互认互通等。

开展民航发展合作,加快打造“湘琼快线”航空通道建设,加强航空物流合作,促进航旅融合发展,推动航空维修合作,持续放大两省的空中优势。

加强园区合作,协同推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建设,共同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服务能力。

文化旅游合作方面,将加强文旅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市场共拓、行业共建、平台共享。

社会事业合作方面,深化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合作,建立多层次人才交流机制,打造开放式的人才与技术创新平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