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万份样本的体检大数据报告,透露出哪些信息?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1981万份样本的体检大数据报告,透露出哪些信息?

以大数据赋能健康中国

啤酒、海鲜、羊肉串,这不只是年轻人最爱的夏日豪华版夜宵,也成了“痛风三件套”。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特征:高嘌呤食物。

因嘌呤代谢紊乱引发血液尿酸水平过高的高尿酸血症,会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也就是痛风。

《美年健康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显示,在1981万位体检者中,有1743万进行了血尿酸检测,其中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9.9%(标化检出率为19.5%),听来似乎不算高。但若是具体到男性,这一数字就会升至34.1%(标化检出率为34.4%),特别是18-24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接近半数,高达46.7%。00后男性,已然进入痛风的辐射范围。

血尿酸检测只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之一,而海量体检数据和相应波动,更为直观地反映了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

日前,在北大健康论坛·2024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年会上,美年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发表主题演讲,并重磅发布《美年健康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基于集团全年体检人群样本的健康大数据,连续第二年推出千万级体检数据分析报告,揭示更多有关1981万中国人的健康细节。

痛风,狠狠“吹”过青年男性

痛风“过境”,恐怖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由于痛风常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足大拇趾与脚掌相接的关节),曾有人形容,痛得像是“被魔鬼咬住了脚”。

“最严重的一次我在家疼了三四天,完全没办法走路,外卖下单了一副拐杖,才能从床走去洗手间。”

林凯是90后,身体一直也算不错。体检查出尿酸高后并没有太当回事儿,直到一次旅行暴走后痛风发作,他才真正理解这种名为“痛风”的疾病带来的痛感,远比想象得钻心。

尽管痛风的发作频率并不算高,但林凯几乎得了“止痛药焦虑”,身边必须随时带着一盒布洛芬或者双氯芬酸钠,“一般我都要按照双倍标准剂量吃。”

林凯对于各类高嘌呤食物如数家珍,酒精、动物内脏、海鲜、牛羊猪肉,虽然不可能全部戒掉,但吃之前也总是带着点小心翼翼和胆战心惊。

人体内这种名为“嘌呤”的物质,一部分由自身合成,一部分从食物中获取。嘌呤会经肝脏代谢产生尿酸,经过血液循环运达肾脏,一部分被吸收,其他随尿液排出。可一旦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而排泄减少,血液中浓度过高的尿酸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为痛风埋下大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青年男性更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发群体。蓝皮书数据显示,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在各年龄段都明显高于女性,特别是青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检出率从18-24岁组的46.7%持续下降至65-69岁组的 21.0%,70岁以上组别才略有上升,检出率为22.4%。

与之相比,00后年轻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虽然相对较高,但总体仍显著低于男性,并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8-24岁组的5.7%降至40-44岁组的2.6%,此后逐渐上升,70岁以上组别的检出率为8.3%。

蓝皮书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正在呈现高流行、年轻化、男性高于女性、南方高于北方的趋势,其高危人群的特征主要有男性、肥胖、具有痛风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而经常食用高嘌呤食物和饮酒也会导致血尿酸增加。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血尿酸水平升高除了会引起痛风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蓝皮书也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在生活方式上有所改变,健康饮食,特别是增加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和适量饮水,同时戒烟限酒、坚持运动等,有助于帮助血尿酸达标,而长期达标可以明显减少痛风的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改善生活质量。

1981万份样本体检数据,传递什么信息?

年轻人成了痛风的重点“打击”对象,不少在血尿酸检测中有“不良记录”的年轻人都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体检报告中的这个指标。

不仅如此,自嘲“脆皮”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克服对于体检报告的恐惧,放下“心虚”,通过系统而全面的体检来学习主动干预自己的身体,调整个人的健康状态。

一份体检报告中的数字,已然可以为各年龄段的个人筛查出身体中的隐患,及时警惕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而1981万份体检报告,背后则有着更多值得持续关注与研究的健康问题。

通过来自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67 个城市的 559 家体检中心抽取到的1981万余份真实的数据样本,蓝皮书从择心血管健康、内分泌健康、呼吸健康、消化健康和泌尿生殖健康五大领域就相关疾病或异常给出了深入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人的健康样貌。

18岁及以上的成人是蓝皮书的研究对象,样本平均年龄为42.4岁,分析主体是25-59岁的职业人群,占总样本数的81.5%,基本反映出了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健康水平。

从整体检出率来看,肺结节、超重或肥胖、甲状腺结节是排在前三位的疾病或异常,约半数人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三类情况。

而从性别角度来看,除了前面提到的高尿酸血症,多种疾病或异常的检出率都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检出率最高的是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等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则更多被甲状腺结节困扰,比例为54.4%,其中东北地区女性的比例高达六成,为全国区域之最。

对于女性而言,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是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体检女性存在HPV感染,其中有一半以上是高危感染。由于子宫颈病变、子宫颈癌与HPV感染相关,女性对于HPV检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也在积极推动疫苗接种的相关惠民政策。

数据显示,心血管健康方面的“三高”问题仍旧值得重视,而肝脏健康也需得到更多关注,脂肪性肝病已经取代了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脂肪肝检出率高达四成(标化检出率为39.1%),其中男性超过半数。

常规体检项目中大多不包括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但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体检者会主动选择该项检测。在325万份体检者样本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为29.7%(标化检出率为29.3%),也就是说,大约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作为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基于家庭和人群传播的,不少人也开始重视分餐,定期消毒餐具等,通过改变家庭生活习惯来预防和控制。

体检结果正在持续改善公众的生活方式,蓝皮书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得到印证。

乘风AI,数据赋能健康中国

正如俞熔在演讲中所强调的,基于千万级数据支撑的蓝皮书,不仅精准描摹出国人的总体健康状况的画像,更将成为疾病风险预测的基础,更好地普及“预防为主”和“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健康理念,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8年,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0亿元,2023-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在这个万亿大市场中,体检是最具前瞻性的健康管理方式之一,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更有着切实的社会价值。

作为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显著的健康体检与医疗集团,美年健康每年从近3000万体检人次中产生海量大数据,覆盖社会人口学、健康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模态数据,已经形成了中国最大规模的个人健康数据中心。

除了连年发布蓝皮书,以数据形式直观呈现国人健康状况,美年健康也凭借数据优势,拥抱大模型时代。

2020年,美年健康提出“All in 数字化”战略,至2024年已升级为“All in AI”战略,拓展了更多AI赋能下的应用场景,希望帮助更多用户从“单次体检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升级,也让美年健康从预防医疗赛道的龙头企业升级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管理引领者。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全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与需求的释放,医疗健康企业将在AI时代为国人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