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金观平: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做好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日益显现出关键作用。“嫦娥”奔月、“羲和”逐日、“天问”探火、“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劲动力源泉。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诸多短板弱项,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向未来,如何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基础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创新之魂,其重大突破往往会孕育新的重大科学思想或科学理论,进而催生颠覆性技术。根据统计,现代技术革命成果约90%源于基础研究及其他原始性创新。要持续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并举布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方面从世界科技前沿中找准重大突破方向,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凝练出重大科学问题并着力攻关,实现前沿科学引领支撑技术突破。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与跟踪式研究不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极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此,既要充分遵循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特点,也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潜心研究的创新环境。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队伍。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在攻坚克难的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精尖缺”人才。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厚植沃土并提供广阔舞台,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