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举行第五届澜湄视听周新闻发布会
资讯
资讯 > 正能量 > 正文

云南举行第五届澜湄视听周新闻发布会

6月11日,云南举行第五届澜湄视听周新闻发布会,邀请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广播电视台和五洲传播中心五洲传播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第五届澜湄视听周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澜湄合作八周年,也是中柬人文交流年。为了进一步凝聚南亚东南亚视听合作共识,推动国际区域视听交流合作,加快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更广更深的视听力量,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越南通信传媒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五届澜湄视听周,将于2024年6月17日至22日在云南昆明、玉溪等地举办。

为了帮助记者朋友们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广播电视台和五洲传播中心五洲传播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第五届澜湄视听周组委会副主任,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盛高举先生;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蔺斯鹰女士;

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李晓风先生;

五洲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艳珺女士。

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第五届澜湄视听周组委会副主任、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盛高举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盛高举: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第五届澜湄视听周组委会和云南省广播电视局,衷心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对澜湄视听周的关注和大力支持。非常高兴借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机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和五洲传播有限公司的同志们一道,向大家介绍澜湄视听周在促进区域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方面的情况。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是首个以建设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由区域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地区合作机制,启动八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澜湄格局,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成为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区域合作的样板、南南合作的标杆。

澜湄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成为了促进澜湄各国民心相通的金色桥梁。为进一步深化澜湄区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合作,“澜湄电视周”这一区域媒体合作品牌,在2020年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访问缅甸之际诞生,并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丰富和拓展活动的内涵和外延,于2022年更名为“澜湄视听周”。四年来,我们共举办了23个系列活动,累计邀请50余位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政府部门官员及媒体主管参会,40余家国内外头部媒体参与交流对话活动,共143部、277集中外优秀视听作品在国内外60多个平台展播,活动影响力、传播力逐年提升。2023年10月,澜湄视听周被写入了国务院新闻办《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白皮书;同年12月,澜湄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发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中明确表示,要举办澜湄视听周,鼓励六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加强合作,相互播出各国优秀纪录片、电视剧、动画片等视听作品。这充分肯定了澜湄视听周的品牌价值及其对澜湄区域共同合作、共谋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第五届澜湄视听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越南通信传媒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6月17日正式开幕,活动以“山水相依‘遗’传佳画”为主题,旨在通过呈现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增进六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让各国文明在合作中传承,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

本次澜湄视听周主要举办以下六项活动:

一是网络视听澜湄XIU。开幕式将邀请湄公河五国和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视听媒体主管部门、主流媒体机构、驻昆总领事等外宾参加,以视听作品和文艺节目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山水相依”“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三个篇章,讲述中国(云南)和湄公河国家文化相交相融的故事。

二是优秀视听节目展播。面向国内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主流媒体、制作公司、独立制作人等机构和个人,以及云南省各级融媒体中心,广泛征集各国优秀视听作品,通过澜湄视听周媒体矩阵向全球观众提供展播服务。

三是“Z世代”澜湄短视频XIU暨“嗨·中国”云南行。这项活动是我们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合作的重点项目,由短视频分享培训会、短视频创作大赛、国际青年线下创作营、优秀获奖作品展播等环节构成,拟于9月在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

四是视听作品发布会。在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将对《跟着微短剧游云南》、越南视听作品及北京视听作品择优宣推发布,在澜湄视听周平台展示各国优秀视听作品,推动视听内容交流合作。

五是“最美中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参访活动。邀请国内外参会嘉宾围绕云南乡村振兴、现代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分别参访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人工智能实验室、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昆明花拍中心和玉溪市相关机构,了解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实地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六是“视听中国·走进越南”优秀中国电视剧越南展播活动。拟甄选3-5部介绍我国发展进程和时代风貌、内容青春时尚、广受越南民众欢迎的中国优秀视听作品译制为越南语,与越南主流媒体合作播出;拟邀请制作方代表(如制片人、导演、主演等)赴越南与观众现场交流互动。

我们将积极落实好澜湄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重要共识,不断深化广电视听领域合作,通过优秀视听作品,讲好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以及南亚国家携手发展的生动故事,为构建更紧密的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广电视听力量。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盛高举先生。

“山水相依‘遗’传佳画”,我们期待着视听盛宴的精彩开幕。

接下来,有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人民网记者:

澜湄视听周是2020年创办的,今年是第五届,请问,本届较之往届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之处?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蔺斯鹰女士给大家作回复。

蔺斯鹰:

较之以往,本届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创新。主要有三项创新举措和四大特色亮点。

三项创新举措是:

第一,结成一个战略伙伴。

为推动云南与北京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合作,根据云南省广电局与北京市广电局在2023年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第五届澜湄视听周将共同承办“Z时代”澜湄短视频XIU活动,并在作品推介、宣传推广等方面深化交流与合作。

第二,新增两种活动方式。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为驻滇央媒、国内头部平台、省级主流媒体、南亚东南亚国家重要媒体等提供面对面交流业务的机会。二是在开幕式中融入“跟着微短剧游云南”主题创作、澜湄六国合拍网络剧《季风来临的时候》、中外合拍《睦邻》系列纪录片等作品的宣推发布,分享合作合拍先进经验及典型做法。

第三,走进云南更多州(市)。

本次活动以“山水相依‘遗’传佳画”为主题,以昆明市为起点,首次邀请国内外嘉宾走进云南更多州(市),领略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人文地理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风貌。

四大特色亮点:

第一,持续扩大“朋友圈”。

面向国外,除邀请湄公河国家外,本届澜湄视听周将邀请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主流媒体代表出席活动,立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将“朋友圈”扩展至南亚相关国家,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故事。面向国内,澜湄视听周今年将积极引入新的合作伙伴五洲传播中心五洲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作为项目执行方,他们有着丰富的国际传播经验和有影响力的海外传播渠道,且“自带流量”;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有效联动全省新媒体协作机制,密切协同省内外“朋友圈”,全力构建面向国内外的联合传播矩阵。

第二,注重做强主题宣传。

本届澜湄视听周注重融合主题宣传:一是以非遗传承联通澜湄国家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二是让国外嘉宾通过参访活动直观体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三是通过昆明、玉溪、楚雄、文山的参访和创作营路线,做好“跟着微短剧游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和“嗨·中国”国际友人云南行主题宣传,邀请国际友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第三,突出网络视听属性。

本届澜湄视听周锚定新时代新媒体传播特点,从活动策划、视觉呈现、节目内容到执行团队成员构成,更加注重年轻化、国际化表达,在主体活动中增加网络视听呈现比重,融入最新网络潮流元素,为澜湄视听经典品牌注入“年轻基因”“时尚基因”。

第四,让视听作品有滋有味。

本届澜湄视听周的系列活动之一“Z世代”澜湄短视频XIU,以“秀文化”“绣生活”“嗅美味”“咻自我”为主题进行短视频征集和线下创作,不仅展示出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所能体会到的各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烟火日常都汇聚到短视频创作中,让视听作品丰富多彩、意蕴悠长。

以上是本次视听周的创新和亮点,谢谢!

新华网记者:

请问五洲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国际传播机构,也是澜湄视听周的“新朋友”,将如何在此次短视频创作营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文旅视听内容生产与传播?谢谢。

宗霞:

我们有请五洲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艳珺女士给大家作回复。

杨艳珺:

感谢您的关注。在中宣部指导下,五洲自1993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国家外宣。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过文化交流活动,影视和图书产品传播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国际传播机构,在创新文旅视听内容生产中,我们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依托,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为新质生产力,通过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矩阵,推进视听内容的本土化生产与精准化传播。这也是我们为服务好此次“Z世代”澜湄短视频XIU暨“嗨·中国”云南行活动的基本思路。

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生产优质内容、吸引海外受众的根本,只有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才能进一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此前,由五洲策划发起的“嗨·中国”国际友人中国行活动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记录国际友人在文旅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此次创作营活动根植于云南,围绕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际社会讲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吸引世界观众关注并了解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以新媒体数字技术赋能短视频创作。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文旅内容的传播趋于数智化、地方化。在“嗨·中国”活动中,借助VR、XR技术,让国际友人在数字博物馆中遇见古老中国;通过裸眼5D技术、飞跃地平线等沉浸感知中国之美。借助大数据,对国际友人喜好以及活动期间新媒体流量特征进行精准分析,为活动短视频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内容定制化。在此次活动前期,我们也通过大数据对云南当下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总要来次云南过火把节吧等热点话题进行内容创作,力争制造看点、传递亮点、形成热点。

三是拓展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矩阵。近年来,五洲顺应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逐步拓展和搭建起了多元国际传播渠道,不断完善战略传播体系,带动各方形成资源合力。通过图文、视频、直播、活动等多种载体,以及国内外媒体机构、新媒体平台、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友人资源等多条渠道,采用“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并举,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此前的“嗨·中国”活动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上,我们以新媒体为主阵地,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多元化、全民化特点,采用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在Facebook、X(原Twitter)、YouTube、Ins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抖音、小红书等国内新媒体平台联动推介,也通过五洲自有的400万粉丝大号LETS-share进行广泛传播。其中仅陕西行的海外传播就达到了7000多万的覆盖与播放。此次云南行活动中,五洲将继续发挥传播经验和渠道优势,策划宣发内容与话题,同时邀请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面向澜湄国家对云南行活动精彩内容进行直播报道,精准化地扩大传播声量。还将在本届澜湄视听周的总体方案指导下,联合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共同选取此次活动产出的优秀短视频在今年的中国(北京)视听大会上进行展播,通过视听作品更加直观、生动地向更加广泛的受众人群展现云南形象。

谢谢!

中国文化报记者:

请问本届澜湄视听周开幕式有什么亮点最值得期待?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李晓风先生作介绍。

李晓风:

感谢您的提问。第五届澜湄视听周开幕式,是本届视听周活动中的重头戏。开幕式以“山水相依‘遗’传佳画”为主题,包括启动仪式、精品发布、拟签约合作项目发布和文艺演出四个环节。为了办好此次开幕式,我们积极推进“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对山水相依、文明互鉴、命运与共等主题进行艺术表达,全力为观众呈现出一台匠心独特、构思巧妙的艺术盛宴。

具体来说,这次开幕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亮点和特色:

一是集中展示澜湄各国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合作丰硕成果。澜湄合作机制启动八年来发展迅速,展现出强大生机活力。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视听媒体从业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澜湄故事,呵护着山水相依、民心相通的澜湄情谊,讲述着命运与共、共赢未来的澜湄愿景。本次开幕式将用丰富翔实的视频资料和别开生面的文艺节目呈现各国在合作合拍、人才培养、视听产品互通、视听产业融通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此外,网络视听主管部门、国内外网络大V、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澜湄各国青年短视频创作者将齐聚开幕式舞台,分享在交流互鉴、开放合作过程中的感动和感悟。观众透过他们的经历和故事,能深刻感受到澜湄各国一衣带水的情感、同源同根的文化,以及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和未来。

二是沉浸式体验缤纷多彩的澜湄文化。本次开幕式综合运用歌舞、情景表演、服饰秀等艺术形式,讲述中国及澜湄、南亚各国悠远灿烂的非遗故事。澜湄、南亚各国青年人齐聚舞台,奏响地缘相近、民心相通的和谐赞歌。此外,本次开幕式还将对“坡芽歌书”“阿尺木刮”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年轻化、时尚化的表达和赋能,用独具云南特色的精品文艺节目,把非遗宣传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宣传。同时,开幕式的活动场地还将搭建“接地气、入人心”的非遗市集,集中展现澜湄、南亚各国非遗的绚丽风采,让各国来宾及现场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沉浸式非遗,感受非遗魅力。

三是融合科技之力和艺术之美,延展视听边界。除了传统的声光电等现代舞美技术手段外,本次开幕式将引入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南亚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平台——云岭翻译,在活动现场架设12块LED屏,展现AI同声传译成果,实现小语种联通大世界,用科技为网络视听赋能,突出“思想+科技+艺术”的融合协作。敬请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晓风先生。6月17日,视听盛宴将盛大开启,期待着媒体朋友届时参加,更深入、更生动、更全面地进行采访报道。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特别感谢四位发布人带给大家权威的发布和介绍。

记者朋友们,澜湄合作机制培养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成为了国与国合作的典范、区域合作的样板、南南合作的标杆。希望记者朋友们持续关心、关注澜湄合作的相关情况,关心、关注澜湄视听周活动的相关情况,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本届澜湄视听周“山水相依‘遗’传佳画”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